可以简陋,但不可以随便

新车评网   作者: 新车评网 +关注   2009-10-07   评论 (0)

近日,翻看过期的《AUTOCAR》杂志,看到一则旧闻——印度TATA出品的NANO小车参与了英国的MIRA碰撞测试,通过了欧洲安全法规测试,也就是说NANO获得了欧洲市场销售的准入证,而且NANO还将准备参加欧洲NCAP测试,以获得更有力的影响。说实话,NANO上市至今,我自己不曾过多地去关注这辆邻国的小车,所以也将NANO通过欧洲安全法规测试这样的新闻错过了,但时隔几个月才得知的事实还是给了我不小的震动。

记得在NANO以2000多美元低价上市的消息传来之时,众多国人对NANO的态度竟出人意料地一致,一致认为NANO不过是廉价拼凑之作,充其量它不过就是一辆“微面”而已,要说我们的微面去掉电窗,去掉空调,去掉音响,也同样可以卖到如此低价——我们的“自信”在面对NANO时竟如此地满满,当然,我大概也算是其中的一员。

但看到旧闻,最直接是被NANO的决心与行动所震动,印度TATA在打造NANO之初,就放言要做一部全球的小车。或许我们当时还不屑一顾,可NANO却真的付诸行动,虽说MIRA测试要求要低于欧洲主流的NCAP测试要求,但NANO已足以证明自己满足欧洲市场要求。而一提到欧洲市场准入安全测试,就是我们心中痛处所在,中国汽车此前就没少在类似的测试中败走麦城,虽然众多自主品牌多年来都喊着要开拓海外市场,甚至还要到国外去建厂,可至今也没有哪一家敢正视欧洲市场,欧洲市场法规尤其是安全法规似乎成了很多制造商不敢去触碰的“井绳”,而NANO却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当然,自主品牌里也不是全都不思进取,至少轿车(准确应称作乘用车)有在努力进步。日前我们策划了一次微型轿车大对比,就感受到了微型轿车的机械功力进步,而在国内的NCAP测试中也看到微型轿车开始出现得体的成绩。但要说当初在NANO面世之时,我们如果把NANO视为微型轿车,那都是抬举它了,请注意,我们是将NANO归入了微面一类,真是低如微面啊!我们为什么要如此看低微面?是因为我们已经将微面排除在乘用车行列之外(偶尔美其名曰商用车),认为它简直就是技术落后的代名词,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至今还为微面的技术落后而心安理得。

这种心安理得的心态,从制造商到法规部门,再到消费者都在蔓延。你可曾看到过微面有多大的技术革新?底盘技术有多大的变化?发动机有多少的主流新技术?就更不用提安全性了,这几乎是微面领域被遗忘的角落。中国的微面市场形势又如何呢?近几年中国千万辆上下的汽车销量里,有差不多两百万辆由微面领域贡献,这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消费者乐于“买单”,微面理应得到的技术进步竟然还是被漠视了!实际上,微面这类客货两用的小车,无论在欧美还是日本,“微面”是可以简陋不够舒适,但安全、排放这些基础技术指标与其他乘用车并无二样——简陋其实不等于随便。

所以,在我们为轿车(乘用车)进步而努力的时候,是否也能够加快微面的前进步伐?

最后,其实我还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印度原厂表示,实际上送测的新车有二种版本,除了一辆与目前印度市场销售的亚洲版相同的新车外,还有一款针对欧洲市场推出的TATA Nano Euro欧规量产原型新车,结果在第一次送测时发现亚洲市售版本基本上还未能完全通过欧盟法规,但是在印度原厂针对亚洲版本进行强化后所送测的版本,完全符合欧盟车辆安全法规。塔塔公司还准备对Nano进行更多改进,包括将车长增加150mm以增加吸能区域,加宽车辆以提供容纳侧面安全气囊的空间,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置等,并发布其正式的欧版Nano。塔塔已经向欧洲NCAP提交了测试申请,希望对其欧版Nano按照欧洲NCAP的评价项目进行测试。”

这样的情景跟我们当年的遭遇何其相似,NANO也不过如斯,那么抓住“把柄”反击NANO的机会来了?还请不要作出此举,我读到的不是NANO的“把柄”,而是进取心。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