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7人

+关注
话题

美芹三论新车评

可能是不知不觉中见证了新车评的成长,也可能是新车评的车库让我对新车评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正如有些网友在回复我的文章时说,有些,若不是新车评,不会参与评论。这也算你我改变新车评,新车评也改变你我的一种吧。关心新车评,自然也希望他有继续走好,也就不揣浅薄,先抒已见,是为献芹。

一、车评风格继承与创新。新车评的车评风格,无疑可称得上成功的,这也是它成功的基础。但经验有时也可能成为一种禁锢,在继承的同时,是到了创新的时候了。我想,车评应该在这几方面有变化:

第一,寻根问祖。车型由来,背后故事,文化内涵。这点,原先做的可以,象一些延伸阅读,现在似有所不足。应坚持。

第二,确立标尺。一款车型试驾感受,是一种主观感觉,就算你文字再精练,有时读都也难感受同身受,能否明确一个大家比较公认的标尺,比如说操控,说机械质感,每篇都说十分完善,易于操控,但没有对比,很难知其究竟。这里,我设想,比如拿小型车来说,底盘以波罗为标尺,操控以马2为标尺,静音与飞度为标尺,或者全以波罗为标尺。因为波罗这么多年始终属热销精品小车自有其过人之处。以后,只要是测试小型车,都与之对比,差距或好于多少,大家便有一个比较容易把握的感知,因为有个参照物。也容易对测试的小车之间的横向进行比较。象MG5谈到其静音时,特地跟同级标尺英朗进行了比较,让人心中有数。而不是象以往一样用在同级中属主流之类的话来说明。象荣威W5的静音效果,如果将其与普拉多对比的话,则更有说服力。标尺确立后,以后凡同级车测试,都应有对比,这样才能更真实客观,也能有效回避一些网友所谓软文的指责。

第三,找出特性。每个品牌每种系列可能都有其特有的家族基因。因我开的老普利马和新御翔,我就记得有说过马自达的操控和不修篇幅的噪音是其特性,所以也让我对普利马的躁音能理解。再具体一点来讲吧,这种特性是那种一说出来让人有“于我心戚戚焉”的感觉。象我印象深刻的有一篇车评谈到现代车的底盘容易让人感觉后轮有滑动之感,这对我来说印象太深刻了,因我手头就开着一辆新的现代御翔,有时就有这种感觉,因为是新车,有时我不能确定是我自己感受问题还是车辆的个别问题,一看到这,我认为,这就找到现代车底盘的特性和不足,容易引起每个现代车主的共鸣。还有就是一位网友的车库文章,讲测试爱唯欧、MG3还有新加年华的,但引起我共鸣的是他写试驾宝马三系,才几分钟便露出会意的微笑,因为这正是他想象中的宝马这段。因为象我,平民一个,说实话离ABB还是比较远的,正好前一段时间有机会分别试开了一下奔驰GL级SUV和宝马新5系LI,说实话,奔驰车价明显高出很多,但我试驾了来回将近四十公里,包括一段山路,首先开起来感觉和现代没什么区别,感觉不出,静音也差不多,但开出去确实有面子,嗯,方向盘换档不错,车身虽大,但看位不难,象我第一次开,走小山路也不觉得什么困难。奔驰车应该容易开吧。但开宝马新五系,真的有感觉出它底盘的不同,真的,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我觉的,确实应该象宝马的工程师致敬,这种底盘感受,真的让人喜欢上驾驭的感觉。

二、车评测试专业与业余。人都是有倾向的,新车评的编辑无可厚非都是专业级的行内人士,但天天测试,一个是感觉迟钝,另一个我总怀疑你们好车开多了会对差一点的车没有激情。我想,何不引进西方陪审员制度,在测试一辆车时,除了编辑们,是否能找一两个新车评网友一起参加测试,一起讨论车评呢?新车评网友产生可在网上采取报名,选拔等方式,既可激发网友参与站务的热情,我想又有更全面提高车评质量,因为集思广益,有时网友的一些见解也许能激发你们更多的灵感。然后在车评最后附上一段,具体每个人认为这车最大的优点和缺点的内容,就象YYP的我会买吗,哈,也算公开透明吧,既满足我们花边心理,也可监督一二,小编不要打击我哈。

三、车评内容网站与网友。编辑部人就这么多,我想测试的车型与效率是有限制的,如何使网站内容更新更快更丰富,我想应该网站测评与网友测评两条路走。我记得原来有网友长测一栏,可惜,没坚持下去,也没有高质量的文章。我想新车评网友不乏高人,所谓高手在民间,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买了新车的网友自己来个测评或长测,可以百花齐放,推动网站网友水平互相提高。在这里,新车评应该多想些办法,通过特约测评员等手段,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扶持奖励,让网友自评和长测形成制度、规模,出现一批精品,则能保证坚持下去。新车评应该多开展些网友互动活动,在厂商开展一些活动时,可适当考虑组织些网友以志愿者形式参加,还可以解决网站人手不够的问题。毕竟,网友是网站的基础,只有更高素质的网友,才能承载更高水平的网站。

还有没想到,就等下次说吧。再说,文章太长了也没人看,哈。

收藏

2012-08-08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