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在忙乎啥?自动驾驶才是正事!

新车评网   作者: 新车评网 +关注   2013-08-26   评论 (0)

最近“车联网”一词很火,还出现了专门关注车联网产业的投资商、分析师、记者甚至媒体。车联网是啥?百度姑娘如是说:

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说得太复杂,按我的说法,车联网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让外界“信息”可以帮助汽车更好地运行。

现在还有另一种关于“车联网”的解读:将汽车上但凡和“信息化”相关的设备终端,都归入到“车联网”范畴。例如上海通用的安吉星、荣威的iVoka、丰田的G-Book等。这些东西让你驾车的时候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与外界产生互动,例如你可以让服务中心帮你找路线,服务中心也可以远程检测到你当前的车况。

还有一种更细化的解读(我认为是一种误读),认为车联网的开发重点应放在使用界面——如何让驾驶者一边开车,一边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例如把手机上的一些信息、APP等连接到车载终端,再由驾驶者去操作这些终端,达到一边开车一边“享受信息化生活”的目的。福特的Sync、凯迪拉克的CUE,其实都属于此类。

现在关于车联网的热议焦点,大多集中在哪家的交互界面做得好用、人性化、功能强。但我认为,这些实属车联网概念中的鸡毛蒜皮。上述我列举的所有系统,我都亲身体验过,说实话它们都有一定的价值,也有其实用场合,但它们却都只属于聊胜于无的东西,并非非有不可。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智能手机太强大了,强大到我们越来越不依赖车上的一些装备,上述所谓“车联网”的很多东西,一个智能手机其实就能搞定。

最典型例子就是导航。大约十年前车载导航首次出现(第一个把这项科技带进中国来的是谁大家还记得吗?是丰田威驰),那时我们对它赞不绝口,因为实在是解决了开车找路这一长久以来的大麻烦。不久之后,便携式导航(又称:山寨导航)开始盛行,价格比选装原车导航便宜一大截,受到很多人追捧。最近几年,手机导航开始强大,乘着大屏幕、3G网速、APP等的全面发展,用手机导航的体验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前两者,所以新车带导航的版本卖得少,山寨便携导航的市场也滑落。

除了导航,智能手机确实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最常用的包括打电话、听歌、上网查各种信息,乃至突发情况求救。就连本来不相干的汽车运行状态(例如当前速度、行程管理、温度油耗等),借助GPS、APP等也可以在手机上实现监测。总之,智能手机越来越可以替代车辆中控台上相当一部分的装备。

于是汽车厂商又开始打另一个算盘——帮助驾驶者通过车载人机界面来操作手机!这听起来很荒诞,但宝马新版i-Drive系统就可以让你通过车载设备连接iPhone来刷微博,而本田最新的“智能屏互联系统”压根就可以将你的手机“投影”到车载屏幕上,触控车上的屏幕就等同于直接触控手机。

至此,我们看到一种“病态”的所谓“车联网”发展趋势,那就是:帮助驾驶者在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汽车不仅可以蓝牙连接打电话、听手机音乐、用手机导航,甚至可以上网、刷微博、发邮件、玩APP游戏了……

但我们真的需要那样的系统吗?或者说,那样的系统真的对我们好吗?

我开车时必须用到的“车联网”功能,其实只有电话和导航这两样。需要蓝牙连接电话,是因为法律不允许一手开车另一手拿着电话接听;需要导航,是因为你总会有不认识的路。至于看新闻、刷微博、发邮件等等这些,我真要做的话,就会让其他人开车我坐车,这样我就可以从头到尾低头玩手机,插着USB想玩多久就玩多久。通过车载的“人机界面”去操作手机,从功能实现途径来说是绕个大弯路。但问题确实又摆在眼前:你一个人驾车的时候,又想处理一些“信息交互”的事情时,怎么办?

大家知道汽车厂商做那么多事情的苦心了吧?没错,他们是想让你一个人开车的时候,既要开车,还可以打电话、看导航、发邮件、看新闻、听音乐、发微博………好了好了,有没有搞错?

事实上,我认为这是搞错了。我们真不该这样下去,汽车厂商不能这样下去,“车联网”产业也不能再向这个方向下去。迷途知返吧,车联网的未来真正方向应该是——自动驾驶!

车联网在忙乎啥?自动驾驶才是正事!

【再华丽的人机界面都敌不过最新的智能手机,这是“车联网”产业的一个耻辱……】

所谓自动驾驶,这个定义就比车联网简单多了,也不需要打搅百度姑娘了——自动驾驶就是说,车子自己能够从A点开到B点,作为“驾驶者”的你,就只要安坐车上,睡觉、玩手机、看风景,爱干啥干啥。

有人一听自动驾驶汽车就会觉得不安全,不可靠。事实一是,以谷歌为首的不少机构已经开发出能在现有马路上无人驾驶的汽车,正在不断地积累试验里程数;事实二是,虽然全自动驾驶在汽车业界很新鲜,但在对安全要求更高的航空业界早就得到了广泛和成熟的应用。

自动驾驶的汽车不见得不安全,甚至有可能比有人驾驶的汽车更安全。它一不会走神,二不会疲劳驾驶,三不会走错路,四不会违反交规,而且面对危险时比真人驾驶更有可能做出最及时、高效、规范的反应,例如急刹车、失控救车等,自动驾驶很可能比真人驾驶来得更安全。

又有人会说,自动驾驶的汽车会丧失驾驶乐趣。但就连我这样一个鼓吹驾驶乐趣的家伙,都深感有不想开车、希望车子能“自己开”的时候。例如在车流稀少的高速公路上为了避免被超速拍照而以100km/h巡航,又如堵车时盯着前车屁股走走停停一个钟头,这些时候有驾驶乐趣可言吗?有“操控感”可言吗……偏偏,这就是很多人开车的相当多时间里会遇上的境况。

汽车的自动驾驶实现难度大吗?总结起来就是几大系统:

1)自动操作——让车子的油门、转向、刹车等能不经人手自动工作;

2)自动导航——确保车子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选对路、走对路;

3)自动路况应变——确保车子不会追尾其它车辆、碰撞到行人或其它障碍物;

4)自动轨迹辨识——让车子能按着道路行驶,不会离开路面,也不会违反各种路段对应的交通规则。

上述几大系统,每一项又关联到各自的领域。第(1)条,它需要车辆具有电控的油门、刹车和转向,这几点在过去10年左右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汽车的电子油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就让车辆具备了不经人手自动操作的可行性,自动泊车、自动跟随巡航、紧急状况刹车自动介入等,其实都已趋向成熟。

第(2)条主要是对无线信息传输技术(例如3G网络)的应用。通过无线网结合车辆定位功能,不但可以在线查找最新地图和地址信息,还可以获知实时路况、天气状况等,选择最佳路线。类似技术其实目前也比较成熟。

第(3)条,要求的是车子要“长眼”,即具有监测、分析路况的功能。当下很多车厂投入研发的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碰撞自动预警、车道偏离纠正等“主动安全”系统,都属于这个范畴;

真正有意思、有想象空间的是第(4)条。自动轨迹辨识技术,说来简单,就是让车子按着道路行驶呗。实际上,它不仅要求车要“认路”,更重要的是让车要“有路可认”,也就是说,你要让一台自动驾驶的车能够实现前面(1)、(2)、(3)的功能,其前提就是这个第(4)条——道路设施要有良好配套。比如说,行车道的划线要清晰,限速标记要统一规范,道路网络要架设能给汽车接收(读懂)的信号系统……偏偏这些就是目前国内道路系统最大的短板,我们的道路网堪称发达,但建设标准却极其不规范,各种设施极其不统一,这就给许多自动驾驶、主动安全的技术应用制造了障碍。有不规范,就有了把它规范起来的机会,那得靠投入,而且是大范围、大面积的投入,这些投入是国家和政府乐见的,是能拉动经济的。

打个比方,我们不必要求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在中国境内所有道路都自动驾驶,但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自动驾驶,例如在所有高速公路以及市区内会堵车的道路上,开辟一条“自动驾驶车辆专用道”。这样的硬件设施将大大减轻以汽车为中心的技术研发和应用难度,大家设想:当你在城市里堵车时,身边有一条类似公交车专用道的车道,名为“自动驾驶车辆专用道”,你的车只要有自动驾驶功能,这时就可以驶入专用道,启用自动驾驶……

这样的硬件设施,涉及到道路重新划线、铺设信号系统和标识系统,这是多大的工程量?有人肯定会说,如此之大的工程投入是否值得?能否造福社会、带动效益?我认为从解放驾驶者时间和精力、减少事故数量和损失、解决交通拥堵、提高节能减排效率、拉动新车销售等角度,实现道路上自动驾驶所产出的社会效益绝对是对得起投入的,也就是说,国家、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肯定会受到好评的。

看到了吧,所谓的车联网事业,根本不是仅仅着眼于那屏幕几英寸大、该用多少按钮和旋钮那些鸡毛小事上;车联网事业可以是一个社会性大事业,牵连整个国家交通面貌的大转变。

在此,我呼吁所有与“车联网”相关的业界同仁们,将心思转投到自动驾驶上,这才是车联网发展前景的广阔之处。往大里说,为了拉动大经济;往小里说,让我们可以把开车的无聊时光都用来玩手机,那就功德无量了。车联网业界的同仁们,请你们努力吧。

车联网在忙乎啥?自动驾驶才是正事!

车联网在忙乎啥?自动驾驶才是正事!
【Google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武装到牙齿;但我认为更适合中国的路径是从道路硬件着手】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
标 签 车联网   智能手机   自动驾驶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