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7人

+关注
话题

帖海钩沉之3 我的悬挂系统升级经历和感受

响应尤美眉号召,充实一下车库文章

顺便也把这十几年来自己的精华帖子整理一下

这个系列有些发表于老新车评bbs,有些发表于叉车论坛

时过境迁,回头看看也挺有意思的

现补充到车库中来,基本不做修改,作为记录留存和对当时心境的一种怀念。

======================================

本文发表于2008年3月31日 叉车论坛精华 无敌改装论坛精华

整理注:由于原贴分多次更新,比较杂乱。结合上一篇改短弹簧,算是当时摸索研究的心路历程吧。

首先交代一下我的车黑色手标2.0马三上牌的时候装了顶吧5000km换了弹簧,eibach prokit弹簧的作业在这里: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6528471#(整理注:贴海钩沉之2)现在2wkm,周六换的BILSTEIN B8避震因为是弹簧和避震分开换的,总花费7940RMB(包括材料,工时,四轮定位)。比套装一起换,多花了1000多吧。不过我认为挺值得的,毕竟多了一种体验,弹簧,避震这些东西细细品味,有不少心得。下面慢慢开讲。(整理注:分开换,分开体验效果,收获更大)---------------------------------------------------------------------------先说说,我为啥要这么换。1、原厂车开起来(已经开了5000km),其实我对侧向支撑力和硬度都是满意的。只是嫌悬挂行程长了,重心高,快速变线重心转移大,过弯侧倾大。所以才想弄一下,经过仔细的考虑,决定一步一步走,先换短弹簧。2、看过我前面链接作业的同学知道,我对这个prokit配原厂避震是比较满意的。那么为啥还要上B8呢?一个词,折腾。总觉得那么多人,说换避震好,只换短弹簧不行,换了之后如何如何,心里实在是好奇。而且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最近越发的觉得,在比较快速(100以上)大幅度变线(2车道)的时候,悬挂系统反应有点迟钝,车子拉不回来。其实我也知道这大部分来自于心理作用,但是没办法,心动了,就收不回了,唉!上吧。------------------------------------------------------------换避震的过程不表,很简单,而且上次换弹簧已经实践过一次。这次找了一个相熟的专做四轮定位的小店,更换+定位=200块。感觉还能讲价,算了,懒得多废话了。不过有一点是要注意的,就是更换过程,全程跟踪,悬挂系统,马虎不得。很多时候,我都是忍不住亲自动手了。弄的两手黑黑,所以,这篇作业,完全没有图片,请大家原谅。----------------------------------先说一下静态的表现。原来只用短弹簧的时候,我的车是前两指紧,后两指松松现在变成前两指松,后两指松松也就是说,车子前面大概增高了一厘米。这个带来的影响这里不表,以后再说。其实换的时候我用心比较过,B8的前避震跟原厂的尺寸是一摸一样的,不存在由硬件设计带来的增加高度。但是这1cm是哪里来的呢?是高的阻尼带来的?我不太确定。(整理注:B8的弹力本来就比原厂避震大得多,所以高一些也正常)-----------------------------顺便再说一下,在零件状态,B8的避震桶阻尼明显大于原厂的。原厂的我用双手可以推进去,B8的前避震一定要按在地上用力才可以。原厂的后避震,压到底之后,缓慢的上升。B8后避震,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吓我一跳,呵呵。---------------------------------------------------------------------------------接着说,刚下地的时候,车子比上面说的还高,当时吓我一跳。出去跑了5分钟,就降下来了,稳定在上面说的高度。因为我觉得避震和弹簧需要磨合一下,就没有现场做定位,隔2、3天再做。开车出来,第一感觉,就是。。。确实硬了。但是这个硬不是支撑力大了多少,是地面的细碎震动反应给方向盘和屁股的多了。这是避震阻尼增大的表现,非常容易理解。其实我刚开车的时候,感觉跟我刚换了短弹簧的时候是一样的---不适应。总觉得硬,颠,不舒服。但是短弹簧那时候由于车身降低带来的强烈对比,这次没有体现出来,因为车高基本没变嘛。当时还有一个感觉,是方向变的极轻和敏感,在今天做过定位之后,我确认,轻是因为更换避震后,前束变成正的了。。。现在恢复正常。但是敏感还是没有变,感觉,方向盘动一点,车身马上做出反应,我甚至觉得有点过头了,现在慢慢适应中。这点也很好理解,避震阻尼增加了,悬挂系统反应快,转向系统反应一定也会变快。经过安装后第一天的“颠簸”后我决定采取曲线救国的办法,先让自己适应车况我把原来前后2.45的胎压,放到了手册允许的较小值,前2.3后2.2这下子舒适多了,虽然还是稍微比之前路感强一些,但是明显不会那么过敏了。这时候我非常庆幸自己用的还是原厂胎,要是17寸,45扁平比的胎,还不知道要怎样。。(整理注:后来还是换了,而且是奇葩的前17后16搭配)我想过段时间适应之后,胎压再打回去,这都不是什么问题。这里顺带说一句,以前跟某位同学争论过轮胎算不算悬挂系统的问题,现在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例子,轮胎改变带给驾控感受的改变,丝毫不亚于避震弹簧。到现在为止,开的里程不多,也才不到200km。多深刻的体验暂时还说不出来。而且一些极限动作,比如说绕桩和180手刹掉头等,也没有试过。暂时不好评论。--------------------------------------------------------------------前面提到过车头升高了一厘米,我觉得,这个升高,很好,很强大!为什么呢?因为这可以明显改善我抱怨过的推头状况。(看这里: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6842710)虽然现在还没试过极限,但是我对这一点很有把握。现在开车也能感到车头高了一些,努力适应中。。。---------------------------------------------------插一段,我对避震和弹簧的看法。到目前为止,我仍然认为,在悬挂系统中,弹簧的作用大于避震。对侧向支撑的贡献绝大部分来自于弹簧的支撑,避震在压缩的时候只是控制达到最大幅度的速度。要搭配一套悬挂,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你用多硬多长的弹簧,然后再根据弹簧的情况,选择避震。避震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弹簧,消耗去弹簧积蓄的能量。可以说,对一辆原始的车,是先有弹簧的。后来才发明了避震。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一提到改悬挂系统,就只有避震呢?甚至弹簧都是附送的。。。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1、避震比弹簧复杂。看起来科技含量更高。2、避震上面可以做的文章多,什么固定的,可调软硬的,可调高低的,甚至32路伸张压缩分开可调的。。。让普通车友也感觉到避震上特别神秘,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避震上。3、避震比弹簧贵很多,价格是几倍,利润自然大。多数商家自然会倾向于推销避震。4、。。。。。还没想起来。。(整理注:避震调整方便,而弹簧几乎系数没法调整)---------------------------------------阻尼这个问题,偶也在考虑中,避震相对弹簧过于强大,我目前只知道会加重避震本身负担,走短波路会越来越低,这样的弊病,更深入的,还不知道。然后,颠簸的问题,这是必然的。而且我发现,往往快速通过的时候反而不颠簸。。。偶也搞球不懂。。。。ft------------------------------------------------好,现在开始说说这个新玩具的好话。走在路上,确实能感受到悬挂系统比以前更紧了。原来的短弹簧搭配原厂避震,跟完全原厂状态下比较,低,矮,硬,行程短,但是整体感觉却松了。过颠簸路面,比较散。特别是过那种不是很高的橡胶减速坎的时候,明显会跳一下。现在不会跳,很紧凑,唰的一下就过去了。我想这也在一方面保证了快速通过时候的抓地力。总结一下,目前感受到的新搭配的优点就是:转向反应快,悬挂系统紧凑扎实,至于极限状态下的表现,以后慢慢增加。-------------------------------------------------------------------------------------------------------------------再说一下性价比的问题,我觉得这完全体现了 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块钱三分货的商品特性,呵呵。事物的提升,跟所付出的代价是远远不成比例的,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提高一点,都需要付出加倍的代价。还有一句废话,我不认为所有人都适合改装避震弹簧,事实上需要的人很少;而且现在改了的人,能体会到其中奥妙的,也不多,偶正在努力入门中。-------------------------------------------------------------------------------------------------------------我说说我关于搅牙的看法:我觉得搅牙不适合我。首先他太硬,我的要求只是平时开车比较sport,根本没机会下场地。用不到这么硬的配置,反而牺牲太多舒适性。不要说放在最软用,那还要搅牙做啥?然后,我没有精力反复调整软硬。也没有专业设备来根据角重条件车高。(整理注:调整完美最困难)再然后,我现在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样的是好,什么样是坏,一般的改装店说他知道,我不信;牛逼的改装店我又出不起这个钱。所以,不如直接买大厂的套装产品,多少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不过大厂专业高手调教过的东西,应该很有学习意义。起码让我知道什么样的是对的。我信BILSTEIN多过中国的改装店。(整理注:当时明智的选择)最后,窃以为(乱猜),搅牙的魅力在于调教,在于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场合不停的调整。调整的好,就厉害,调的不好,还不一定比原厂性能好。如果一直固定在同一个设定,那还要搅牙做什么呢?所以我觉得搅牙不适合我。我并不是说搅牙不好,只是不适合我的需求而已。=====================================================防倾杆小作业YY这个东西很久啦,借着给自己过生日的借口,弄一对来玩玩吧。首先介绍一下马三用的原厂防倾杆:F 21mm R:20mm 原厂货里面,算是比较粗的了吧。防倾杆这个东西,除了名字里包含的“防倾”作用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调节前后轮之间滑移角的比例,对转向特性的影响很大。所以YY期间,主要任务是确定粗细的搭配,找了不少资料。各个厂家的设定相差很大,一般欧洲的出品,就加粗的比较多,比如eibach的就是 F:26 R:26 。防倾杆这个东西,有些同学认为,在直行的时候,对驾乘感觉没什么影响,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道路不可能都是玻璃一样平整,粗的防倾杆,在直进行驶中,遇到路面不平的时候,会有比较神经质的跳动表现,对行驶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个,我在下面会提到。H&R的是F:24(可调) R:26 虽然前面细后面粗,是有利于尾部活泼的设定,玩起来很爽,但是我也不想成天过弯的时候提心吊胆的,总是这样我可受不了。对于水平还没够班的我来说,还是维持/稍加改善 原厂的稳定推头设定比较合适。日本的厂家就没这么激进,cusco和autoexe 的都是F:23 R:22, 只加粗了2mm。通过计算,加粗这2mm后,前面弹力为原来的143.89%,后面为146.41%(当然这又是理想条件下的计算值,不考虑防倾杆实际上的奇形怪状)。既然马自达御用厂商都是这么改的,我的避震、弹簧又不是那么死硬派的,就选这个设定吧,应该会比较配合。然后是研究价格,日本俩大厂的产品价格差不多4000左右。这个价格,买两根弹簧钢的杆子,我觉得不划算。接下来,一个台湾的品牌AOE进入了我的视野。这个品牌就是做防倾杆起家的,感觉上做的比较专业,口碑不错(事实上防倾杆本身也没什么可坏的,除非太粗拉裂了车身),价格也合适,行了,就是它吧。于是找卖家,商量价格,最终以2XXX的价格包安装拿下。拿到东西之后看看,红色的杆子,做工跟原厂货差不多,只是稍微粗了点儿,没那么壮观,意料之中。其实我本来的打算是先安装后面的,体验一段时间,在安装前面的,但是这又涉及到店家的施工安排,零部件的储存,麻烦的很,所以放弃了。安装过程就不多说了,反正就是一个麻烦。后面的几下子搞好。前面的抠了4个小时,最后还松开了方向机的螺栓、松下了半轴才算搞定。一头汗啊。本来以为动过方向机,肯定要做个定位,没想到,开出来,基本没什么问题,就省点钱吧,观察观察再说,呵呵。因为改好之后一直都有事,只跑了几十公里。对这对东西的理解还不算深刻。现在先挑肤浅的,明显的说说,详细的感受,以后有机会跑跑山路,绕绕桩之后再慢慢补上。1、首先开出来,慢慢走,说实话没什么感觉。在红绿灯处慢慢调个头,也是一样。所以说,防倾杆在平路直进或者慢速转弯的时候,对驾驶感觉影响不大,这是真的。2、然后从梅林出辅道走大路,特地上北环奔跑了一圈。过了电子眼,速度很快就提高到130以上。这个时候,感觉出来了。说来也奇怪,在北环这种比较烂的路面上快跑的感觉,竟然是跟加硬了弹簧差不多。但是感觉更有韧性一点,这个感觉不错的,同时也庆幸没有选择更粗的防倾杆,再粗,我觉得在这种路面上变线就有可能出现不安定的弹跳了。 过后,我试着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当路面不平,单侧轮子出现起伏的时候,更粗的防倾杆,会以更大的力量来牵制另外一侧的轮子,对于单个轮子来说,这跟加硬了弹簧确实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弹簧只对受到的压缩力起作用,而防倾杆对轮子上下,都起牵制作用。我想这也可能是感觉到比加硬弹簧更有韧性的原因。3、转上香蜜湖路,车少,新修的路面特别平整,进一步提速到160。在这种路面上,确实没有任何区别,跟以前一样的感觉。4、走滨海福田车站的270度上坡匝道掉头。没有车,正合我意。弯前稍微制动,跟趾4档减3档,顺便调整了一下屁股的坐姿,以75的速度杀入弯中。一入弯,就明显感觉到车子侧倾确实小了(以前这个速度进这个弯的时候,车子会有比较明显的左前轮压缩)。车子给人更强的信心,轮胎也没有反应。既然这样,加油,催促,提速,差不多80的时候,前轮开始叫了,车子动态没有变化,侧倾幅度也跟开始差不多。因为刚改了车,车况的改变不是很熟,就没有进步一催逼。点到为止吧。后面下坡的270度因为有车阻挡,就慢慢溜达下去了。 附带说一句,有高手说,防倾杆对于一般人有麻痹作用,在弯中,没有必要的侧倾,一般人会过高的估计车的极限,更容易失控,这点我得牢牢记住,呵呵。5、最有意思的是转向感觉,变得更灵敏了。有点类似于换避震的效果。这两天我开车的时候,快速变线的时候经常吓自己一跳。估计这也是因为防倾杆的牵制作用,变线的时候相当于增加了悬挂系统的硬度,看来我还是要好好熟悉一下才行。

整理小结:这只是折腾的开始。防倾杆后来又经历了分别拆前后单独使用,改后防倾杆李子串,改前轮毂,换“半热熔”轮胎,调整后轮倾角,多次调整后轮距,调整后悬挂高度,轻量化机头盖,电瓶后移又移回去等等一些列的折腾,历时2年多,经历无数绕桩活动,紧急变线练习,小比赛,小赛道最后才固定在一个比较合适的状态。

收藏

2016-05-13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