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7人

+关注
话题

国情之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车(转载)

选车不难掏钱难,买车最大的问题不是你会不会选,而是你口袋里的钱同意不同意。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事实上,有多少钱都会面临选哪款车更合适的问题。中国市场上的车型最多,大家选车时反而更麻烦。倒不完全是说,车多了会引发选择困难症,而是说,中国的用车环境是全球最复杂的。美国人的生活空间广阔而油价便宜,车子就跟美国人一样大大咧咧;欧洲国家地盘小、路况好而油价高,人们开车又比较猛,小而灵活的车子就比较多;日本国土狭小、道路拥挤,于是就多了那种尺寸小而空间大的“盒子车”中国兼具了美国地盘的大、欧洲油价的贵(相对收入而言)和日本交通的拥挤。我们的车子平时裹挟在城市的茫茫车流中,憋屈地龟行,啥性能、啥操控都是身外之物,这种时候有一台日式的“盒子小车”已经足够;偶尔出城跑到高速公路上,又感觉一台大马力的美式车才是正道;出门旅行的时候,又可能偶遇一段车辆稀少而风光优美的山区公路,方才知道操控良好的欧式小车才能开出感觉。中国这么大,又会有个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你到处走走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年久失修的坑洼路段,这时候又会后悔为啥没有买一台底盘高些的SUV。国情如此,我们买车时就比较纠结,安全性、舒适性、操控性、功能性、可靠性、耐用性,思来想去,总是没有哪一部车子能面面俱到。大的车子,在拥挤的城里开是活受罪,小的车子,出远门太委屈;底盘高了,谈什么操控性?底盘低了,遇烂路就麻烦;做工精致的车子,可能毛病比较多,而可靠性好的车子,看上去又太朴素。虽然纠结,总要做出选择。仔细想想我们的用车环境,老百姓选车,第一可以放弃的应该是所谓操控性。操控好的车子,开起来确实很爽,但爽一爽的机会实在有限。你平时总是在车流里跟在别人的屁股后边,想快也快不起来,变道多了不但会招骂,还多了刮蹭的风险。在高速公路的大直线上,倒是可是放开跑跑,但就算你开着“弯道王”,也不能划着S线玩儿命呵。风景如画而铺装良好的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似乎只在图片中看过,京北的张家口有一段“草原天路”,很有点欧陆风情的意思,但只要出了点名,立马会被蜂拥而至的各色车辆搞成停车场。既然没啥机会体会,啥操控不操控的,差不多得了。第二排除的可以是安全性。虽然大家格外重视汽车的安全性,买车时总爱比比哪款车更安全,但说老实话,同一价格区间的同级车型,安全性总是半斤八两——你不用听那些“某系车就是比某系车结实”的废话,大家用的都是那些安全技术,顶多是这款车这方面好点,那款车那方面好点,有哪个车型敢肯定自己的安全水平绝对领先?换句话说,你买的某个价位区间的车,就是那个安全水准,想买到安全性更好的车,你得花更多的钱。第三可以从功能性上进行排除,你得想明白自己买车主要是干什么用的,大点还是小点?底盘高点还是低点?轿车还是SUV或MPV?根本不存在面面俱到的车型,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方便,你必须根据主要的用途做出取舍。接下来可以考虑耐用性的问题了。但这个问题也不必太认真,一来是现在的车子耐用水平普遍较高,随便一辆大厂出品的车子,开个十年八年的都不会挂掉;二来,中国汽车普及的历史还比较短,你也没办法搞到哪款车耐用性更好的数据。再者说,大部分人开个五六年就想换车,耐用性好不好,意思也不大。剩下的就是舒适性和可靠性了。窃以为,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这两项才是最需要认真考虑的。买车总是要驾驶、总是要乘坐的,所以,看车时要认真体会一下开起来别扭不别扭,坐进去舒服不舒服。这涉及到一款车的机械完善程度、底盘调教方式、空间利用水平,还涉及内饰是不是顺眼,座椅跟屁股是不是情投意合,总之,你日常用车时,对一款车体会最多的就是舒适性,多花点心思研究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个交通工具,作为一个几乎是除房子外最值钱的大宗商品,可靠性也是需要特别留意的一个方面。开车外出,抛锚肯定是特别扫兴、特别麻烦的一件事,一台车最该做到的就是不能随便跟主人闹情绪,时不时地给主人脸色看。车子出毛病,影响好心情是一方面,给车子看病可是不便宜,如果出了保修期,随随便便进趟4S店,你的钱包肯定会叫半天冤枉。不给车主添麻烦,不给车主的钱包添麻烦——这是一部私家车应有的基本素质。

收藏

2015-12-09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