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7人

+关注
话题

哪些因素影响汽车进气密度?

上一篇文章和大家聊了聊增压器到底能够提升多少动力的计算公式。其中涉及一个空气密度的概念。首要原则大家必须清楚空气密度是一个变化的量。海平面的空气要比海拔10 000ft(英尺)的空气密度大35%(生活在平原的朋友到西藏去旅游就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因此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这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气体也就变轻了。在海平面每立方英尺的空气重0.0765磅,而海拔10 000ft的空气重0.0565磅。

根据这一理论,3升的引擎在海平面和海拔10 000ft的地方都能吸进3L的空气。但是在高海拔处,3L空气含有的氧气量少(大约少26%),自然产生的动力也就减少了。因此,在高原上行驶小排量的自然吸气汽车,你会明显感觉到动力的不足。同时,如果进口车辆的生产国来自于高海拔地区,这些车辆在我国的平原驾驶,动力性就很强。根据计算,可以得出第一定律:

海拔每升高1000ft,马力就下降3%

海拔高度并不是影响空气密度的唯一因素,热量也能使空气膨胀,在海平面40·C的空气密度比5·C要稀薄。因此热空气进入3L的引擎产生的动力比冷空气要小。

第二定律: 空气温度每升高7·C, 马力下降1%

温度影响空气的方式与前两者不同。空气中的水分子会导致气压计的读数偏高。也就是说虽然数值升高了,但实际上密度反而小。这是由于空气加上水分子的重量,似乎增大了空气的密度。一般来说,这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在一定温度下,湿度过大将降低氧气的含量,从而减小动力的输出。例如,在海平面,空气在湿度65%温度35·C的情况下,氧气的含量等于海拔1000ft的氧气含量。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海平面又冷又干燥的空气能够使引擎产生更强的动力。相反,温度海拔湿度的升高都会损失动力。

收藏

2013-11-01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