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7人

+关注
话题

西游内记--揭开历史的面纱(重解西游)

一、都云作者满纸痴,谁解红楼梦西游

欲知造化元功,西游记是本什么样的书?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说是神话小说,演绎取经故事的;有说是大道小说,是告诉人们怎么练气成仙的小说;也有说是影射现实的小说,但之所以众说纷纭,因为都有些理,但都又绕不过的地方。这正好说明,这不是本书的真相。西游记一个很明显的地方,就是结构明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你看他100回,题目是都前后贯通的;可又有许多前后矛盾之处。为何会这样,这是作者特意留给后人的线索,由于种种原因,他不能明说,只能委以曲笔,可又怕写的太圆了,读者只知表意,而忽略了还有真正重要的内意在内。正如另一奇书红楼梦作者所说: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因此,西游记明显的重点是在其内含的东西。只是一直没有能看出来而已,我看一些研究已接近真相,但因角度原因,还是盲人摸象,总有不通之处。当然,也不能说一直没,我想,作者成书之时,其隐射的内容中的人肯定是懂的,因此,四大名著中,红梦和西游是一出来就是禁书的,在当时。水浒是后来才禁的,我看这更象想把禁西游记的目的搞混,另估计跟这两本书是同一人所写也有关。这更能说明了一些问题。

其实要想读懂一本书,特别是名著,首先要知道他作者是谁?他的生平经历等等,因为书中的东西都作者的认识、思想的反映。作者从未接触过的东西,他写出来要么是听人说的,要么抄的,要么凭空想象,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深度可想而知。而以前的人之所以总不能完全理悟西游记中背后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你认为西游记就一普通乡野文人所写,怎么可能会认为他能有其他内容,当然就一神怪小说,一些解释都是附会而已。因此,首先就要破解西游记到底是谁写的,要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西游记来,而不是只是就书论书,须知功夫在诗外。

在我看来,四大名著中,红楼地位最高,其次紧接着就是西游,其实两者说的是同样的事,不过一个以儿女情长反映,一个是以神怪以代,要说差距,除艺术之外,红梦比西游多了一个梦,有了反思了,当然了,曹雪芹经历的人生悲欢是要大于施耐庵的。

怎么出来施耐庵了?对,因为,我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其实就是施耐庵。吴承恩不是西游的作者,这在从明开始就有人怀疑了。放上一段百度介绍: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贫老以终。吴承恩自幼喜欢读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而《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学术界对此一直颇有争论,有学者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你看,吴写过志怪的,不过水平有限,没流传开,写诗可以的人不一定写小说也行,惹有写西游的水准,应该不致没影响。另为什么会认为是“青词宰相”李春芳呢?因为李一是宰相,二是“青词”,文章了得,故有能写之可能。至少,一部分学者认为他才有这条件、水平写出西游记来。你看,要文章名动天下的宰相才有写西游的可能性。

那施比之宰相又如何呢?施耐庵本人也是个奇人了。放上一段介绍: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刘青田者,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刘伯温,号称神机妙算之祖的人,施不但不佩服他,还可以讥笑他。这样一个神人,现在可考的事迹生平很少。很正常,施也就是西游记中内象中描写的事和人中的一分子,他们本来就是隐藏在历史真相的背后,我们当然很难发现其踪迹,见到的也是他特意留下来的。吴承恩倒是生平很详细,呵,但这个名字就暴露出来的,吴(无)承(继承)恩(施耐庵),意思吴是本来没有这人的或没这本书的,是继承自施的。吴此人当过官,不过肯定是施的安排,不要奇怪,敢名目张胆的讽刺刘伯温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刘不是号称神算吗,还是算不到他,这可以其历害之处了。从这里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施和刘伯温是系出同门,施水平还在刘之上。天啦,刘伯温在中国可是半神样的人物去了,可原来施比他还厉害,可为什么没他出名呢?不是一部水浒,估计还没多少人关注他。可见,历史上那些流传下来的牛人,并不一定就是当时就没有比他们厉害的。为了解释这种情况,中国就还有一句话,大家都听过,只是没有人真正去想其深刻的内容:“高手在民间”。那些浮在水面上的牛人从来就不是真正最厉害的,但他们为什么成功了呢?厉害的反而没?我们原来都以为是刘伯温半神才辅佐大明江山得以成功,因为他太厉害了。看来,这背后还另有玄机?再上一段施的百度百科中的资料: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 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分析下这段话:三个要点,第一,施系出名门,孔圣人座下七十二弟子之一(这种出身在中国古代是很高贵的,也可以讲圣人门下了);第二,刘伯温辅佐朱元璋了,施耐庵辅佐的是张志诚;(奇怪的是张为什么背后不听施的了?还是施没办法被动逼的放手?能逼施的肯定只有他的师傅了。)第三,收了徒弟,叫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作者。天啦,这施耐庵太牛了,一点不亚于刘呀,事实在青史上施也是要比刘名气大点,刘更多的是民间传说给神化了。应该说施略高于刘,但不会高出很多,师兄师弟的嘛。这两兄弟敢情是用天下来下棋,用施的话来讲是“握兵十万定天下,一棋一局耳”,可怜的朱跟张,只不过是二人的棋子了。后来施不玩了,当然,师傅不让你玩了,你玩什么,施贬了几句刘什么中等之材,打架不行,也就是个忽悠人当官的材料之类的话,做什么去了,不是有句话叫什么来着:“盖世功名一局棋,藏山文字千张纸”。棋没得玩了,我写书去,随便收个徒弟,便教出一个罗贯中,这罗贯中这命就是一个好字呀。这样一个牛人,生平居然不详,不同史料甚至出现死后儿子才出生的矛盾。哈。这才真的叫神龙见首不见尾呢。

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理解了施是什么样的人了吧,四大名著他三大有份,和刘伯温拿争天下当作下棋一样作个赌局而已。我们知道,没有刘,确实没有朱的成功,那这样看,是朱赢了天下还是刘呢?这天下究竟是谁家之天下?难道历史真正起势是由刘、施这样的人来决定?他们的师傅又是什么人呢?徒弟都这么厉害,怎么师傅是谁没听过?这些答案,都在《西游记》里,你说会不会禁?看来施也是一个叛逆者嘛,难怪到后期要弄的人知所踪,呵,怕师门哪个嘛。记不记得当年菩提祖师怎么说的:“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就是说刘伯温也好,施耐庵也好,小子,你们出去年怎么搞都可以,不过是下棋嘛,但你们要是敢把这秘密泄露出去,只要你说出了半个字我都会知道,那你们的下场会非常的惨!这其实就是西游记为什么要写得这么隐晦的原因。西游记里很多东西是施的所经所历之事,故有人也曾考证说是自传云,都只是只见其一角呀。施最终不知所踪,我倒希望他隐藏的好,没有让师门找到,但说实话,唉。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是冒着极大风险写的,这边要写得隐,那边又怕后世人看不懂,白写了,所以又留下现在我看来非常明显的特意点明之处或明显不合常用理之处。可惜,后人确实没几个看懂了得,包括易中天之流,从来都朽木坐朝堂呀。原来每每看到此处,总觉得让人不舒服,原来如此,这是作者特意所说的呀,告诉我们他的苦处,可笑后人竞总想是怕让别人知道云,要知孙悟空在哪学不止一年二年,是十年呢,这么长时间,你说一时半伙靠法术让别人察觉不到,要知如来号称能知天下万物事,一时也许做到,但那有十年都让如来不知道的,什么人能高出如来这么多?可能吗?真有这功夫,就是如来老大了,就直接他了。就算作者怕这样又太明显了,要使其有什么含义的话,那也是祖师也对悟空说了些不能让他对外人说的秘密,而不是这个教这个大家都知道无须隐匿的秘密。其实书中也有线索,菩提祖师教孙悟空法术前先让悟空打了一个哑迷,悟空猜到了,好了,去学,然后有一句话,此间更无“六耳”。然后这个字只在真假美猴王中出现过。大家领悟下吧。这个迷特别提出的,与学艺无关的一个个案。这就是孙悟空要保守的不是学艺之事,而是祖师和他说的那个事,很机密,是哑迷,迷上加迷呀。

有人会说,这样是不是在过度解读呢,人家就是写神怪小说,好玩。可真的是这样吗,听听施耐庵自己讲的吧。他之种种矛盾在其水浒自序中有过很比较深的表达,(注意,水浒于施来说不过是戏墨之为,他真正用心去写的是西游,这里有太多东西在里面,只是有些东西别人听起来如天方夜谈,故直接用神怪代之)。摘抄一部分如下: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吾友既皆绣谈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叫休无人记录有时亦思集成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捻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恣,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这其中,这几句话说的还不够明显吗: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

不是没想过跟别人说,可是说了别人到死理解不了事多的很呀,世人都很忙,也都只管看表面。写下来吧,很苦的事,为什么很苦,微言求乐,著书心苦,看上去是搞乐,其实苦,苦的是我要表达的东西。再有写了有什么用,我死之后,没有能读懂的人。还有这东西写不写,我也矛盾,想又不想,唉。这样我们应该理解了吧,西游记他根本就不是要写这个神话故事,只是正好让他来做个掩护而已。

施耐庵的担心是没错的,虽然他作了很多明显的提示,但没有看懂,有的解读都只是就书论书,没结合到作者本人来,又如何能体会到作者的苦心之处呢。鲁迅先生在当代,也是一个迷样的人物,有人曾说,当代中国有二个半圣人或者说称的上伟人的,鲁迅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半是谁呢?半个是蒋介石,一个者毛泽东也。鲁迅先生也是以文著称,先生是怎么评价西游记的。第一,评议此书者……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第二,“取材,颇极广泛……翻案挪移则用唐人传奇……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几乎改观”“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都喜欢看!这是他的本领。而且叫人看了,无所容心,……但觉好玩,所谓忘怀得失,独存赏鉴了——这也是他的本领”。”第三,“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你看,先生是完全否定了西游是写神佛道儒之道的说法,再有就是赞其才了,到了忘怀得失的地步,第三,所述虽虚却精通世故而又玩世不恭。红楼梦中有一幅对联说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施曹二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就是学识非常渊博,样样皆通且精。第四,先生是认为西游是偏哲学的,其一书要旨在“心生种种魔生,心死种种魔死”。

有人可能不服鲁迅,在当前打倒鲁迅狂潮下,那就看唯一还可跟鲁迅稍能比肩的胡适吧:胡适说:“《西游记》被这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士和尚秀才弄坏了。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这些解说都是《西游记》的大仇敌……因此,我不能不用我的笨眼光……指出现在的《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位‘放浪诗酒,复善谐谑’的大文豪作的,我们看他的诗,晓得他确有‘斩鬼’的清兴,而决无‘金丹’的道心”,并在举了第五十回孙悟空被独角兕大王收去金箍棒后跑到天上见玉帝时的情节后说:“这种诙谐的里面含有一种尖刻的玩世主义。《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正在这里”;又在举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与如来打斗前说的“灵霄宝殿非他有”,“交椅轮流坐,明年是我尊”等两段话后说:“这两段简直是革命的檄文了!美猴王的天宫革命,虽然失败,究竟这是一个‘虽败犹荣’的英雄。我要请问一切读者:如果著者没有一肚子牢骚,他为什么把玉帝写成那样一个大饭桶?为什么把天上写成那样黑暗,腐败,无人?为什么教一个猴子去把天宫闹的那样稀糟?”

够了,不须多讲了吧。之所以要这样分析,因为这是你解读西游的前提,不然人家讲牛,你认为是说马,怎么解读得成。只能是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确实都是超一流的大家,他们评价中有:深度的玩世主义,精通世故,虽败犹荣的英雄等。但两位大家在那国难当头时,却是没有精力过多放在纯学术上,所以没有深入下去。不有人也老是拿鲁迅没有大块头著作来说事,说其称不上文豪。说这话的人真是弱智之极呀。那现在的这些网络写手,炒作高手等都成了大文豪了?

让我们随着西游记一起去看看这些奇人高人的世界吧,历史的外相下,真相是什么?

收藏

2013-07-31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