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7人

+关注
话题

金陵十三钗看了吗?情深义重啊!

昨天和老婆去看了《金陵十三钗》,看之前我在时光网看过不少没有剧透的影评,基本上还算中肯,但是评价并不算很高。看的过程中感受基本和之前的影评吻合,压抑+感动。由于看的是五点的场次,买了两个汉堡进去,结果老婆在一旁哭的稀里哗啦的,我捏着汉堡咬了一口就再也啃不下第二口了。

这是一部好片子,是一部能够给人很多回味和思考的用心作品。尽管网上很多声音认为张艺谋凭此片冲奥的野心很大,但又如何?只要制作精良,思想深刻,演技到位,总体上说就是一部有诚意的好片子。在放到日军暴行时,我当时放映厅里有女人大喊“畜生”。我觉得中国需要多拍一些这样的电影,倒不是说要激起民族情绪,而是借此来唤起自强精神和国人的凝聚力。

这又是一部平淡的片子,不是说剧情平淡或者表演平淡,而是故事非常简单,简单到我回家讲给我妈听时只用了不到10句话就把145分钟的整个影片情节都讲完了!但是,正因为特定的残酷环境和渺茫的逃生机会,以及剧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巨大转变,才让这本来看似平淡简单的故事变得有血有肉和情深义重。

此外,我觉得影片还有一点非常值得赞赏,并没有作一些不必要的煽情,无论是民族情绪还是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戏或者生离死别的伤感,都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给大家留下很多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由于本人文笔一般,很多心里的感受写不好,所以还是摘录一篇我认为比较客观公正的影评吧!这篇影评主要是人物分析,没有那些学院派的晦涩解读,也没有对导演和演员的过多主观评论,但有部分剧透,建议看完影片再看。原文来自天涯论坛,每段后面的粗体字是我自己加上的感受。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340516.shtml总的来说,情节尚可,厚重感不足。没有感受到之前期待的恢弘场面、心灵的震颤。更多的是战争的反思和人性的转变。老谋子通过一个个角色,阐述了对人性的认识。其中,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升华。

一、李教官(佟大为)很惊讶,之前都是被批评的国民党军队,终于有了客观的评价。诚然,只是一个被打散建制的“教导队”,但是在国家沦陷,民族灭亡的生死关头,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士兵,还是能被唤醒内心深处的血性的。影片的交代很清楚,在最初,这只部队是要撤退的,但是在看到女学生的遭遇后,经过了思想的斗争,他们的血性被唤醒,用一具具血肉之躯阻挡在敌人装甲洪流面前。用他们鲜活的生命,给了这个民族以希望。其实,影片中,面对选择的地方很多,每一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是小我与大我直接的抉择,影片里面每一个人,都在这些选择中,得到了自己生命的升华。其实,影片中,李教官的角色是一个已经觉醒的角色,和另一个主角孟书娟一样,他们在这生死关头,早已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希望。从一开始,只差一步就逃离南京和后来可以换便装趁夜色逃走。李教官从没有犹豫。即便部队已经被打散,长官们已经不知所踪,但是,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他被风尘女子们嘲笑,他和玉墨的对话,他恳求约翰•米勒的无奈,他交给书娟皮鞋的沉默,仿佛是无声的反抗,用尽身上所有的血肉,发出声嘶力竭的悲吼。无论是他,还是他的战友们,都是含着微笑离去的。他们用生命捍卫了这个民族的尊严。

--------------------------------和集结号一样,这一段我眼睛湿了,他们在还差十几步就能出城的情况下,为了国家,为了同胞,毅然阻击敌寇重装部队,慷慨赴死,情深义重莫过于此!我想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尤其是男人,应该都会眼眶湿润的,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魂,是最最可爱的人!

二、孟书娟(张歆怡)她是一个在战争中,无助的教会女学生。是整个影片的主线。老谋子通过她的眼睛,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希望,看到了不同阶级的民众们的蜕变,也看到了她自己的重生。在一开始,她就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她有逃命的机会,但是,她没有独自离去,她选择了留下,给自己同学们以机会。即便被误解,也没有改变初衷。甚至在准备赴难的那一刻,也准备和同学们一起。只是她的心结没有被解开,对其他阶级天生的优越感,对父亲任性的误解。当玉墨等人准备带其赴难的那一刻,她终于解开心结。无论是不是民族危亡的时刻,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没有分别。就像约翰说的,同样地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书娟明白了生命的真谛。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解脱。影片最后,玉墨将琵琶交给书娟,以及秦淮女子们,将自己最珍贵的积蓄交给女学生们,代表着一种传承,生命的传承。不过,书娟对自己父亲的感悟,个人觉得戏份少了些。想想我们那十年浩劫的遭遇,扭曲的亲情。更需要一种心灵的救赎。

--------------------------------这个角色老实说只是故事的叙事者,并不是真正的主角,但是小姑娘演的不错,很多个场景眼神演绎得很好。

三、约翰•米勒(克里斯蒂安•贝尔)典型的美国精神。约翰所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是个人觉得在影片中,交代的稍有生硬。一个受到生活打击的落魄美国人,来到兵荒马乱的中国做入殓师。应该是为了逃避生活的回忆,这个从约翰酗酒中,可以看出。但是,一个堕落成唯利是图的酒鬼,竟然为了一笔生意,命都不要,赶到教堂?让人不可思议。影片前期,对约翰逐利的描述,感觉有些冗长。从后来的交代来看,约翰有着对自己女儿挥之不去的忏悔。一个这样的人,前期的money and no。让人一时接受不了。特别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在日军闯入的短短几分钟内,就前后判若两人,转变的太快了。前一天晚上还在调情呢。感觉之前的铺垫少了些,或者开始的铜臭浓了些。约翰的转变原因很多,被战争残酷的拷问,被男人间托付的沉重,被爱人信任的感悟,被自己心灵的呼唤。感觉老谋子在这个人物的设定上,还把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摆了出来。一个镜头是在玉墨的恳求下,去寻找出走的姐妹。一个镜头,是玉墨决定替学生赴难时的不解。从美国人的角度,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普世平等是他们生来的信仰,这个时候,遇到中国式的舍生取义,他们该如何理解?老谋子将问题抛给了美国人。约翰也有自己的选择,他一开始完全可以不去教堂。是因为敬业?这么说也许更符合国人的思维。(实在不愿相信他就是为了钱)后来在寻找出走姐妹的路上,他的选择更矛盾,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但是他选择了地狱,并最终槃涅重生。

------------------------------------辛德勒式的人物,有人说他从平常人到英雄的转变有点太快了,其实导演处理的并不突兀,只是很多人看片不仔细。不过,这个人物虽然也是非常伟大,但我总觉得给人的震撼和敬仰稍不及李教官和秦淮姐妹以及陈乔治。大概因为他面临的抉择不如其他人那么悲壮吧。我回来后和老婆说,换做我,或者换做任何一个有悲悯心的人,在那种情况下可能都会那样做的,只是能做到哪一步就看性格的坚忍程度和智力水平了。顺便说一句,克里斯蒂安演技确实不错!

四、玉墨(倪妮)其实,玉墨这个人物,转变的历程并不曲折。从一开始,她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一丝不屈与倔强。她其实就是另一个书娟。二者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是何其的相似。同样是要将大家都安全的保护起来。而后来,身世的交代,更说明了这一点。其实,在玉墨的内心深处,一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女学生。与其说她是转变了,不如说她是做回了自己。觉得,更需要书写的,恰恰是其他的那些秦淮女子。从一个个命都保不住,还要保留那一丝充满铜臭的浮华,到后来抛却了一切,得到重生,找到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她们的转变,更值得书写。只是,在交代上,有点草率。促使她们转变的外力,按照玉墨的话说,是书娟在日本兵闯入的那一刻,没有暴露她们,给了她们生命。这一点,不能认同。试想,书娟怎么能让玉墨她们暴露?1,告诉日本兵,地下有藏人?损人不利己,书娟没必要这么做。2,挤进地窖,被日本兵发现?当时日本兵已经闯进来了,挤进去就是个死,还不如跑到楼上,实在不行还能玉石俱焚。所以,玉墨的说法有些牵强。玉墨她们有转变的原动力,她们都是不幸的,从女学生身上,她们看到了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新生。因此,她们肯定是会转变的,但是在外在推动力上,表现的苍白了一些。其实,影片很多类似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能听懂它讲得是什么,但是有点生硬。但是,毕竟人无完人,这一点,在最后,那个秦淮女说自己不是女学生,要下车的时候体现的很直接。但是针对这个矛盾,影片处理的很无厘头。把招财猫给她?无语+误解。即便是把那只跑了的猫找到又给她能怎样?她是否得到了新生?影片没有交代。感觉影片提出了很多的矛盾,自己又没解释清楚。

--------------------------------------倪妮总体演的不错,唯一处理的不够完美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两个镜头,一是和李教官的告别,二是和约翰的告别。总觉得眼神里的东西还不够丰富。另外我觉得本片有三处小小的败笔,1,不应该拍玉墨和约翰的床戏(尽管已经处理得很含蓄很短),我觉得深情的凝视+一个深吻就够了,在那种情况下人的其他感情早就压过了性欲。2,不应该拍众秦淮姐妹脱衣缠胸,更不该有说有笑,不太符合当时她们的心态。3,最后约翰把招财猫塞给小蚊子有点牵强。

五、长谷川大佐 ( 渡部笃郎 )最后,说说日本军。影片另一个让我感到惊讶的地方,是对日本军队客观的描述。从长谷川的歌声,和后来没来押解女学生的表述上。影片对于当时一部分日本军人的矛盾和忏悔还是进行了正面的描写。影片更想表达的是对战争的拷问。在战争面前,没有胜利者,都是受害者。 看完整部影片,有很多对现实社会的反思。阶级的仇视,拜金的堕落,权欲的狰狞,影片有的给出了答案,有的给出了思考的方向。

-----------------------------------对于长谷川的评价,网上明显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是虚伪,认为他从头到底都是在假惺惺作秀,甚至认为女学生都是他去献给司令部以求升官,论据是他可以不动声色的在女学生尸体旁弹琴唱歌,同时画面中还有惊魂未定的一群学生。另一派比如本影评作者,认为长谷川人性并未泯灭,但他必须服从上级命令,从他第二次来教堂约翰质问时他的眼神和回话,以及后来带走女学生时并未出场,更多的显示出他作为战争机器中一颗螺丝钉的无奈。我个人也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我相信编剧和导演也是这样的出发点。当然了,导演也仅是花了极少的笔墨去表现,这样才不至于冲淡主题,同时把影片内涵从民族上升到了人性的更高高度。

最后再说说陈乔治,这个小男孩演的不错,要的就是那种不太流畅的英语。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粹的正义感,和教育程度无关,和阶级无关。看到他作为最后一个顶替上去,我又一次眼睛湿了。正义长存,但愿这样的片子能净化我们社会越来越糟糕的风气吧。

收藏

2012-01-01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