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7人

+关注
话题

迟到的选车攻略--六步搞定不求人

本来23号就写得差不多了,准备圣诞夜发表的,可惜24号太忙了,画那个雷达图太费时间,又不愿意草草结尾,所以延误了两天。。。

虽然知道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不过作为新车评的忠实车友,有较强的推进汽车消费文化的使命感,同时也比较关注各种车型,所以觉得自己还是有资格来写一篇针对新人的选车攻略。本文纯属个人经验总结,如有不合理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或者补充!

下决定买车之前还是要再最后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车,如果只是为了面子问题那我劝你还是放弃,一来车买回来就会贬值,开的少对车不好,每年除汽油外的固定养车费用也是巨大的浪费;二来如果上下班路线固定交通方便,又很少有其他用车需求的话就不必非得买个车给本就拥挤不堪的城市道路添堵了。

言归正传, 决定买车容易,但是如何选车呢?面对几百种车型,如何一步步找到属于你的那款呢?

一,明确用途买车之前一定得先搞清楚自己买车的用途和最基本要求,这一点首先决定将要购买的车型和大小。例如,买车主要为了上下班代步,很少考虑满员乘坐的话,A级或者A0级小车即可;如果家里人多经常全家活动,或者商务用途为主,那么后排能舒服坐下三个人的B级车可能是首选;如果经常行走烂路对通过性要求较高则可以考虑SUV或者跨界车;经常要拉拉货的则可以考虑MPV;等等等等。车首先是交通工具,其他附带的属性都是次要的,所以买车前首要考虑的是自己和家庭今后几年的车辆用途,这样才不会出现心血来潮买回suv然后发现上下班大材小用并且油耗大等后悔的问题。

二,框定预算定好了大致的车型,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预算,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如何制定预算?家庭半年收入/可支配现金的50%/家庭总资产的10%/除房产外资产的20%,我个人认为车净价以不超过这四者中的最小值为宜,如果特别爱车或者家庭负担小、工作很稳定的(例如公务员、医生等)可以适当放宽。

预算一旦制定好,就应该在一定限度内严格执行,这个限度以不超过20%为宜,例如预算是10w,则在选车时首先应该尊重这个预算,尽量在预算范围内选车,如果碰到特别喜欢或者预算范围内实在没有特别中意的,那可以适当放宽预算范围,但不宜超过12w的底线。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制定预算时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净车价,还要了解其他的费用,例如购置税等,这些其他费用加在一起也不少,所以10w的预算,可选的车型净车价一般在8.5-9w左右。还有需要提醒一下第一次购车的朋友,看净车价不要只看厂方指导价,很多车型有现金优惠,但也有一些畅销车型甚至要加价,这些因素在按预算选车时都要考虑进去,至于那些送几千元礼包的车型,如果有本事可以去谈成现金折扣,没本事就只能当它是空气了。

三,初步海选车型和预算定好之后就进入海选阶段了。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各种靓车劲车,随便挑随便选,呵呵。说是海选,其实一旦车型和预算确定了,到这一步可选的车型已经不会太多了,一般来说可能也就十几款左右,紧凑型或者小型车可能会略多点。如何从这这十几款车中进一步挑选出候选车呢?我建议采用排除法,将那些明显不合适的型号剔除,例如:外形特别不喜欢的,想要自动档但是该型号不提供自动档的,想要自然吸气但是该型号只有涡轮增压的,等等。这样,差不多又能排除掉一半左右的车型。剩下的进入下一轮。

四,进入复赛到这里的车型其实都有可能最终成为你的座驾,如何从中优选,是下文的重点。因此在对比那些枯燥的动力参数或者名目繁多的配置表之前,应该先问一下自己:我把驾驶当做乐趣还是当做任务?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决定了你把车当做工具和玩具的比重分别有多大。也因此决定了你选择车辆时一系列属性(例如动力、操控、乘坐舒适性、安静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等)的权重。实际上,对于车辆来说,设计取向的差异(车与使用者匹配程度的差别)可能远比车辆品质(车子可靠性)的差异更大。这句话可能不太好理解,我解释一下:不同车的品质肯定是有差别的,但人和车的匹配相对来说更重要。品质再好的车,如果不适合一个人的诉求,可能还是会导致各种抱怨和差评。举个例子,骐达和福克斯都是不错的紧凑型车,两车我们很难说哪款质量更好,我们购买之前更应该关注的是两车的设计取向:骐达注重空间和舒适性,福克斯注重动力和操控,但如果一个喜欢运动型车的年轻人选择骐达,他恐怕会后悔好几年。同理,一个在意后排空间和油耗的消费者购买福克斯,可能也会后悔没选骐达。

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么性格的车,又能淘汰掉一些不合要求的型号。接下来就好办了,把车辆的一些关键属性分一下类,然后把自己对这些属性的重视程度排个序,我认为车辆关键属性可以分为:1)动力/操控,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底盘、轮胎等,反映的是车辆的行驶性能和驾驶乐趣,之所以没有把动力和操控分开是因为我觉得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2)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反映车辆对车内人员的保护能力;3)燃油经济性,包括市区路况的油耗和高速巡航的油耗,不同发动机和变速箱会有不同的表现;4)外形/内饰,反映了车辆的外在形象,漂亮的车给自己和周围的人以愉悦感,所以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属性;5)舒适性,这里仅包括驾乘时操作和乘坐的舒适性,以及车厢氛围是否安静等重大和全局的要素,并非指那些具体的舒适性配置;6)空间,包括乘坐空间和载物空间,反映了车辆的实用程度,乘坐空间的大小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舒适性;7)价格亲民性,一分价钱一分货道理是不错,但是物美价廉永远是大家追求的目标;8)品牌,好的品牌可以提升人们对产品的信心,更好的品牌可以为人们提升自信;9)配置,主要指提升便利性和舒适性的众多配置,例如全景天窗、座椅电加热、后排遮阳帘等。

然后再根据官方参数和配置表,以及各种媒体的评测和各种论坛的车主反馈,为剩下候选车辆的每个属性打分,自己特别重视的那几个属性得分较高的车型可作为重点关注。在这个环节,不建议轻易彻底排除某个型号,原因后面会提到。

五,试乘试驾前面第三和第四步都是纸上谈兵,所有的信息全部来自于网络,好也罢坏也罢,功课做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再多比较只会越来越纠结,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迷糊,甚至越来越人云亦云,接下来我们该去4S店亲自上车体验了!这里顺便插个心得,4S店通常试驾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如果预约过,到时候带好驾照准时过去,填个表直接上车即可,不会浪费时间;如果没有预约就只能看运气了,和销售聊的好,碰巧当天试驾车不忙的话也许还是可以当场试驾的,但是多多少少会浪费一些时间,也许本来一天可以试驾六个车型,而未预约的话可能就只能试驾三个了。

试驾之前销售一般都会简单介绍一下车辆,很多人可能觉得已经很了解了没必要再听,我觉得如果是一个比较懂车的销售,不妨听听,也许有你从没注意的细节,对于空洞的溢美之词可以仅作参考,对于言之凿凿的优点,不妨在接下来的试乘试驾中仔细体会。

试驾之前一般先会安排试乘,通常会安排你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而我通常都会主动坐到后排,因为后排可以更好的体验家人的乘坐空间和舒适性。对于非常在意这一点的购车者,我建议一定要尽量把试乘时间延长一些,如果不主动要求,4S店通常会把80%时间留给你试驾。

试驾时不要急于开动,除了系好安全带外,座椅和后视镜的调整也很重要,一定要尽量调整到自己最舒服的位置和角度,以免过后因座椅不舒服或视野不佳而主观影响对该车的评价。

开动之后不要急于深踩油门或者高速拐弯来体验车子的极限性能,不妨先按照自己平时开车的习惯和节奏走,这样可以很快适应车辆并了解车辆的油门、刹车、转向、底盘等机械部件的大致性格特点,要知道市区中速行驶是车辆日常行驶多数时候的状态,所以这个状态表现是否平稳从容至关重要。如果路况和交通状况允许,接下来可以再激烈驾驶,听一下发动机声音与转速提升是否线性,车辆低速急加速动力是否随传随到,高速再加速是否有余力,深一脚浅一脚油门是否带来严重顿挫,还有就是方向盘的指向性和虚位情况,紧急变线时车辆的安定性,以及大动态下的底盘反应是否灵敏,悬挂支撑是否到位,座椅是否能提供足够支撑,等等。这些可能需要较好的道路情况配合才能做到,所以试驾时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时间吧!

上面说的试驾主要是针对有一定驾驶经验的消费者,如果是刚拿到驾照第一次买车,我相信不少人会带着比较懂车的朋友一起去试驾和选车,这里我想提醒的是,千万不要把这个任务全权交给朋友而自己坐在旁边,原因很简单,车以后是你开的,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你自己的感受。所以,还是务必自己坐进驾驶座开两圈!哪怕技术不好或者新手心慌慌,只要在保证安全驾驶的前提下,开上十几分钟,总能对车辆的踏板合脚程度、座椅舒适性、视野、空间感、方向盘轻重等留下一个主观印象,有了这个印象就可以了,至少多次试驾过不同车型后会自然的排除掉一些印象不佳的车,留下印象较好的车,也能逐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风格取向的车,这样试驾的目的就达到了。

六,最终考量如果前面五步都脚踏实地的经历过,到这一步应该就快功德圆满了。剩下的入围车型可能只有2-3个,而这场选拔胜出者只有一个,如何在其中最终权衡是个非常伤脑细胞的过程。到这一步我不可能再告诉大家具体如何去选,只能提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如果预算较高(例如40w以上),这个级别的豪华车相对来说都比较完善,车辆的各种属性也都调和得比较好,试驾中应该能体会到,较少有这样那样的妥协,所以更多的是在品牌、风格、形象和总价上作抉择。一句话,跟着自己感觉走吧!

如果目标在20-30w区间,这个级别中高级车一般来说都是非豪华品牌的主流B级车或SUV,各种属性通常也都不错,甚至有一些顶配车型有越级的高等级配置。这个级别的同一款车往往也有非常丰富的车型配置,所以大家的纠结可能不光是车款之间的PK,往往还有同款车不同配置之间的反复权衡。这个价位的车,一句话:在预算范围内尽量选高配。因为你是在买中高级车,而不是入门家轿,除了基本的行驶需求外,更多的投入需要更多的动力或者舒适性作为回报。所以买最低配版本(俗称乞丐版)我觉得不是很好的主意,除非低配版不减配那些重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配置(但这一般不太可能)。

如果选择范围是10-18w的车,情况有点复杂,这个价格区间看似不大,其实车型是异常繁多,请允许我把这个区间再细分为10-15w和15-18w。前一个区间的车由于成本所限,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憾,要么动力不够刺激,要么空间小,要么没有ESP,要么舒适配置低,等等等等。还记得第四步里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彻底排除某个型号吗?就是因为这个价位的车不可能完美,有些不足之处并不妨碍它成为你的最后伙伴,所以在试驾之后你需要重新审视它们,哪些是你能接受的,哪些是你必须为之放弃的。这就是所谓的抓大放小,把握自己最最在意的环节。对后一个价格区间的车,不可避免需要在凤尾和鸡头之间做个抉择,我不太赞成凤尾,因为综合成本控制下来的结果是各种舒适性配置(甚至主动安全配置)的缺失以及外观的劣化(例如轮毂缩小等),所以我认为如果暂时没有充足预算买中高配的中级车,就等实力达到了再实现理想吧!同时,我更不赞成鸡头,因为紧凑级车毕竟只是紧凑级车,买这个级别的车看中的是性价比,堆砌的高级配置并不能提高车的级别,因为这是动力、底盘、车身、NVH等各种先天设计决定了的。顶配的紧凑级车往往是价格比较虚高的,性价比不高,相对中等配置多出来的售价还不如省下来作为旅游基金呢。所以坦率说,就目前国内车市的情况来说,我个人认为15-18w这个区间很鸡肋,如果是我自己买车,我会避开这个区间,要么老老实实买个平价紧凑级车过日子,要么多攒点钱上配置好一点的中级车。唯一可以作为例外的是极少几款很有乐趣的高级紧凑级车,例如进口两厢马自达3 2.0、博悦1.4T等。

如果预算在10w以内,选车难度更高了,因为这个价格区间的品牌和车型更多,而且对于前面几步筛选的要求也更高,如果前面几步没做好的话,到这一步仍会有很多让你纠结的选项。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个价位的车成本摆在那里,要求不能太高,尤其是做工和用料等细节,不要吹毛求疵。和上面讲到的一样,大节骨眼把握好,宽容那些无足轻重的缺点。此外严重建议大家对候选车型认真作一些口碑调查,因为这个价位的车有些可靠性可能不太好,调查途径就是从众多大型汽车论坛里获取认证车主对车子的评价,重点不在好评而在差评,因为买了车的人都会有一种敝帚自珍的感情,谈论优缺点时往往不够客观,所以收集缺点和小毛病就显得非常重要。此外新车评和其他一些比较公正的汽车媒体做的长测,也可以作为参考。

好啦,选车就说到这里了,限于水平和眼界,起点比较低,高级技巧不懂,豪车选择也写不来,还望高人补充!最后祝大家都选到称心如意的好车!并把自己的经验和身边的人多多分享,尽快提高咱们国家的汽车消费文化,这才是我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

收藏

2011-12-26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