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库

话题31227条    关注917人

+关注
话题

裁员潮或将袭击中国汽车产业

2011年,比亚迪的机构调整与大幅裁员,引起了汽车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比亚迪将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个案,裁员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蔓延到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

比亚迪为什么要裁员?不是比亚迪不讲道理,也不是比亚迪像榨取工人血汗的资本家一样,毫无人性。是因为比亚迪在整个汽车市场宏观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汽车产销规模大幅收缩,原本扩张的产能被迫闲置,大量招聘的员工无用武之地,裁员是必然的举动。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讨论裁员应该更加人性化,而是更加关注,未来的中国汽车产业界,包括整车生产企业、经销商、配套商在内的整个汽车产业链条,都将受到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率大幅下滑的影响。其中影响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裁员潮。

由于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井喷,因此,虽然许多汽车企业都对2011年做出了谨慎的估计,但是其指定的销量目标仍然很宏伟。

2010年合资企业的销量增幅预期平均在25%左右,低于最终2010年32%的行业平均增幅。但是,保守的估计让许多汽车企业后悔不及,因为2010年的30%以上的增长速度带来的巨大市场增量,使得许多企业生产准备不足,从而吃了大亏。

基于此,尽管预期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会发生变化,但是汽车企业对2011年的预期都还是比较积极的。

不过,相对来说,合资汽车企业相比自主品牌企业保守一些。

根据有的媒体的统计,2011年合资企业平均销量增幅预期为18%左右。其中,最高增幅为一汽马自达,其目标增幅为42%;最低增幅为10%左右;大部分合资企业的销量目标集中在15%-20%。

2011年,自主企业的销量目标预期,仍高于合资企业,平均市场增幅为30%左右,最高增幅更达到了60%。

但是,所有汽车企业都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大大低估了汽车政策退出的市场效应。

从前三个季度的市场目标完成来看,只有5家汽车整车企业完成了75%以上,其他大部分汽车整车企业没有完成目标,有些汽车企业甚至完成了不到年初预期目标的一半。

汽车企业的高预期,一般都是要提前安排生产和配套,以及渠道的拓展。也就是说,当一家汽车企业如果预期2011年的汽车市场销量要增长30%的时候,那么这些企业必须在年初的时候,就要开始大量增加新的员工,同时安排增加上游配套厂商增加配套规模,配套企业为了扩产,工人的增加也是必然的一个步骤。另外,市场销量的增加,必须通过渠道的增加来实现。

但是,当市场的增长一旦达不到预期,那么这些多出来的经销商、产能怎么办?

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日前透露,比亚迪的经销商已经从原来的1000多家减少到800多家,那么这减少的200多家经销商的员工去哪里呢?

由于许多汽车企业的产销规模都在缩小,因此这些员工不可能全部被其他汽车企业的经销商吸收,不能被吸收的这些员工,自然就只能被裁掉。

2011年10月发生的徐勇落跑事件就是一个很有力的案例。由于这家经销商经营出现困难,资金链断裂,老板逃跑,涉及到7家汽车品牌专营店。而这7家专营店的员工就面临着被迫下岗的尴尬。

有一种说法是,全国汽车品牌经销商有6万多家,按照每家经销店30名员工计算的话,就有员工200多万名。如果中国汽车市场低速增长成为常态,那么在货币政策仍然紧张的形势下,许多经销商就会选择退出或者转型。如果经销商的收缩与中国汽车市场呈现一定正向比例的话,比如,整体市场销售实际完成情况与当初预期减少10%的话,就会有20万的员工被迫下岗。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数据,在实际中有可能会比这个数据要小,但是即使有数万员工下岗的话,这个数字也是比较吓人的。

汽车配套商的影响就更大一些。因为汽车配套不仅仅有一级配套,还有二级、三级配套。不过,配套链条的优势在于,由于二三级配套企业的员工多来自于农村市场,因此,即使裁员也不会有太多的影响,因为这部分人离开配套企业以后,还会从事农业或者其他副业。而影响比较大的则是一级配套企业,这些汽车配套厂商的员工多少专业工人。

中国汽车配套厂商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的问题在于是工人大进大出型。当汽车市场相对繁荣的时候,汽车工人数量大增,当汽车市场相对萧条的时候,汽车工人数量就大减。

而2011年的汽车产业形势,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增长下滑大大低于预期,汽车配套企业的工人裁撤几乎不可避免。

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处于一个关键的增长方式转型阶段。以质量、管理、技术为核心的内涵式增长模式,将逐渐替代以产销量为核心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增长模式的升级与转型,也要求汽车企业对于工人数量需求的大大减少。

比如,比亚迪那种以人工替代机器的增长模式将越来越少,汽车行业将逐渐增加对于机器的使用,这对于现在员工数量的压力可想而知。特别是,这种转型发生在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率降低到个位数的情况下,汽车产业对于工人需要的数量将不断降低。

因为企业计划预测与生产安排出现重大误差的裁员,可以通过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得到控制,但是增长模式的升级带来的裁员不可避免。

2011年,汽车产业的裁员压力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如果这种低速增长成为常态,那么裁员在2012年将会出现更大规模的爆发。

收藏

2011-11-08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