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谈会2019-12-16
文|邹心晨 袁桂远
2018年5月,马化腾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确认了车载微信的落地计划。
2019年5月,车载微信正式发布,腾讯计划于年内在长安、广汽的车型上进行落地。
2019年8月26日,在重庆智博会的长安汽车北斗天枢战略成果发布会现场,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在静态实车环境下,通过车载微信给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发送了一条语音消息,还进行了一次现场的微信通话。
这便是车载微信,在广大的线下公众面前正式发出的第一条消息,车载微信这个小按钮终于“面世”了。
2019年11月22日,广州国际车展,在人头攒动中,我终于见到了那个呆萌表情又再熟悉不过的小按钮。不同于手机,这一次它大范围出现在车内,而且是方向盘的C位。
车载微信,已经深度渗透入很多家汽车公司的最新发布的产品上,比如传祺最新一代gs4。
过往,广州车展是各车企面向消费者的年度收官大秀,但是随着汽车智能化越普及,汽车展正在向科技社交展演变。车载版微信,就是当中最有力量的案例。
众所周知,微信已经是中国人的标配,其重要性犹如一日三餐。
而且根据腾讯2019年Q3财报: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51亿,同比增长6%,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
除去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的老人与幼儿,微信可以说是进入了每个人的生活。
在最早听到腾讯要做“车载微信”的时候,我是有顾虑的,毕竟开车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往年因为在车里玩手机,错过红绿灯、闯红灯、走错路,甚至出现小型车祸的事例比比皆是。
但现在,我承认微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是获得巨大成功的,日常生活或者工作都离不开微信。
不管是公交车上、地铁上、行走的路上,24小时信息弹窗的手机,现代人充斥在各种信息焦虑中,而汽车作为移动的第三空间,人们在车内的即时通讯的信息交流是可以解决的。
而且有些时候,就算你在开车也有一些不得不接的电话,不得不回的语音消息,好几次,我都不得不把车停靠在路边回消息,或者和同行的伙伴交换一下位置,然后处理信息,虽然在媒体这个行业时效性很重要,但生命才是第一。
所以,车载微信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大难题,车载微信通过全语音结合方向盘专属按键的方式,让车主可以在正常、严谨的开车方式下(眼不离路,手不离盘),还能解决在车内通讯的刚需。
据了解,腾讯除了和22家车企达成战略合作,18家车企正在使用腾讯云服务,超过45款车型落地,连接了300多家生态服务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服务。
在广州车展上,也有很多搭载腾讯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的车企一起亮相,比如广汽传祺、广汽新能源、长安汽车等,特别是长安汽车,长安新发布的CS55 PLUS,是由腾讯车联提供技术助力,深度整合了腾讯车联的基础能力和核心生态资源。
广汽集团展台上刚刚上市的第二代传祺GS4也搭载了微信车载版,车上还支持语音控制导航、娱乐、车辆控制、系统控制、生活百科等47种生态化服务。
有些人还是会担心使用车载微信的安全隐患,在行车过程中,因注意力分散而导致的行车风险系数提升。
于是,就有了中汽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智能汽车车载通讯软件测评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显示,车载微信作为典型的原生车载通讯软件,报告以微信车载版为例,与手机进行了对比性测试。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相较于使用手机,驾驶者在使用车载版微信后,对前方道路的注视比例显著增加,能够有效减少用户使用手机和车内多媒体造成的视线转移和注意力分散,有助于驾驶者专注于前方路况。
其中,通过眼动仪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微信车载版有效提升用户视线对前方道路的聚焦,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微信车载版的用户,视线聚焦前方道路的比例提升至94.7%,超过其在车上使用手机进行通讯。
中汽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所有的测试都是从性能、安全私密性、容量、强度等多个维度定义了车载通讯系统,不管怎么样,权威发布可信性还是很强的,包括央视也发布了测评相关信息为车载微信做了正名。
车载版微信的设计思路很简单:一个基于语音交互、结合方向盘操控、功能界面简洁的全新微信。至少,在现场能看到的方向盘上,车载微信的功能都很克制。
虽说车载版微信是新事物,但微信车载版依然有两种使用方式:语音输入+按键操控。所有搭载了车载微信的车型,方向盘上都会增加一个带有微信logo的按钮,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或者方向盘按键唤起微信。
在隐私保护方面,腾讯也相应的措施。
比如车载版微信的界面并不会一直停留在中控平台的大页面,而是以浮窗的形式呈现;和在其他终端一样,如果你屏蔽了某人,微信就不会推送他的消息;车载微信更特别的一个功能是当你连续三次忽略某个联系人的消息时,微信会自动屏蔽,本次登录将不再进行通知;而且用户每次登录的聊天记录不会保存,下车就会清空,这也很好的保护了车主的隐私。
真的,说实话车载微信的实地语音体验,让我有点震惊:很流畅,也很智能,你要知道,车展现场很嘈杂,四个车窗都开着,还开着部分车门,周围围了一堆人。这种情况下,它的识别速度很快,支持打断,最重要的是在它播报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新的语音请求。
还有一个便利的功能,微信车载版结合了车载导航。如果用户在聊天中收到别人发来的定位,微信会直接播报位置具体地址,并询问是否发起导航。
另外据介绍,未来的量产车型会逐步加上Driver-only 的声道,只对司机位置清晰播报和收音,避免对副驾驶和后排乘客的干扰,不得不说,这个设计也很人性化、很实用。
虽说现在落地搭载车载微信的车型数量尚未爆发,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车载微信也会像我们手机的微信一样,成为汽车的基础科技标配。
突然想起来腾讯智慧出行事业部副总裁钟学丹曾经说过:“汽车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核心在于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化升级,腾讯智慧出行希望做出行行业的‘数字化升级的实施者’”。
我想说,车载微信做到了,腾讯智慧出行做到了,至少在人机交互方式方面,还没有人有腾讯这么“体贴入微”,没有人能如腾讯一样联结车友圈的“车友”们一同构造出行新生态。
而且随着技术升级,未来只会与越来越智能,在3年前我们都不敢相信可以“刷脸”付款,在5年前我们不相信可以指纹付款,但在今天这些都是现实。
还有各种手势交互,从最开始的切水果游戏,到现在的各种手机、电脑上、智能机器前不同的手势语言都能被无误地识别。
未来,或许在任何一辆汽车某套车机系统里,除了导航、娱乐等基础功能,像支付、即时通讯、甚至是腾讯口中所说的“小场景”,都将是常态,汽车与智能出行合作的第三方扩展的生态服务空间也只会越来越大、越大越智能。
而车载微信这个方向盘上的小按钮,只是一个开始。而且,几乎不用猜疑,在2020年,它一定会更高频出现在更多车型的方向盘上。
这也是一盘想象空间很大的智能商业,谁也无法阻挡它的爆红。
没看够?
长按二维码关注《车谈会》微信公号
更多辛辣的小故事在等着你
2024-03-200
2024-02-270
2024-01-220
2024-01-090
2023-11-220
2024-11-250
2024-11-240
2024-11-230
2024-11-220
2024-11-210
2024-11-200
2024-11-190
2024-11-180
2024-11-170
2024-1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