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攻纯电下夺燃油,长安汽车未来发展规划能行吗?

小白买车2023-02-17

2022年对于汽车圈的大多数车企来说,并不是一个丰收的年度,但对于长安汽车来说,反而是引领五年新高,全年销量234.6万辆。

尤其是自主品牌,占比达79.9%,达到了187.46万辆。不单只老牌支柱车型CS系列、逸动系列以及UNI序列市场表现较好,组成了长安汽车的销量基石,同时新车深蓝SL03、长安糯米表现亮眼。    

因为黑天鹅的原因,整个2022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何长安汽车能逆势上扬呢? 这或许就要从它的历史开始说起。

营收、销量两开花

长安汽车的前身为兵工企业,1991年从铃木公司引进奥拓微型轿车生产技术。 到1996年产能达到15万辆/年,并能够制造用于微型汽车的江陵牌汽车发动机。

随后在1996年11月、1997年6月时,长安汽车先后在深交所发行B股、A股; 2001年时,长安汽车营收、净利润就分别达到了73.3亿、1.6亿; 时间来到2014年,长安汽车营收529亿(其中整车销售收入527亿)、同比增长35.2%。

其中,在2001~2014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 2014~2018年,营收增速逐年回落,2017年仅为1.9%,2018年同比下降17.1%; 2019~2021年,营收增速逐年提高,2021年营收突破1000亿、同比增长24.3%。          

可以说,长安汽车的营收增速是呈现出很完美“V”型。 并且在销量和销售均价上,也是逐年提升。

2001年,长安汽车销量约为20万辆; 到2004年销量增至45.4万辆。 再到十年后的2014年末,长安汽车全年销量254.4万辆,同时也累计出货1000万辆,成为第一家销量达到“千万级”的中国汽车品牌。

并在2016年时,长安汽车销量为306万辆、达到巅峰,整车销售收入也达到了785亿; 虽然在2018年销量回落到208万辆、2019年跌至176万辆开始反弹,但自2017年起,长安汽车销售均价逐年提高,并在2021年,销量再次冲到了230万辆、同比增长14.8%; 2022年全年销量234.6万辆,引领五年新高。          

不依赖合资品牌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长安汽车旗下分为合资、自主两大块,但与上汽、一汽等汽车集团的支柱是合资品牌不同,长安汽车近五年来,销量上对于合资品牌可以说是并不依赖的。

虽然在2016年时,因为长安福特全系销量高达96万辆、净利润182亿(净利润率14.4%),让长安汽车的净利润突破100亿。

但从2018年开始,长安福特由于产品更新速度慢及质量问题,销量暴跌50%、不到42万辆,由盈转亏。 2019年,长安福特销量再度腰斩、至18.3万辆,亏损扩大至38.6亿。 并且受长安福特业绩拖累,长安汽车2018年~2020年亏损金额分别为31.7亿、47.6亿、32.5亿。          

而在2020年Q1,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销量分别为3万辆、1.7万辆,在当季总销量的份额分别为10%、5.7%,合计15.7%; 到2021年时,长安福特销量回到30.5万辆,净利润也提高到24.8亿元,净利润率仅为4%。

2022年Q2,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销量分别增到5.2万辆、2.3万辆,在当季总销量的份额分别为11%、4.8%,合计15.8%。 到了2022年年度销量上,长安汽车旗下的合资品牌销量占比仅占20.1%。

“以市场换技术”,是曾经各大车企组建汽车合资企业目的,但对于如今的长安来说,从铃木、雪铁龙到福特、马自达的“可依赖性”,似乎并不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的合资品牌对长安汽车的贡献是指望不上了,都靠着长安自己在打天下。

每款车都有亮点

我们就以年前长安在广州车展亮相的新车来举例,长安深蓝SL03作为一款20万级主流新能源轿车,可以说是自带“网红”气质。

和海豹、特斯拉Model 3、小鹏P7圆润的车身流线不同,深蓝SL03通过车身腰线和犀 利的前脸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和差异化表现。          

还凭借着长安新一代超集电驱、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智能整车域控制器“长安智慧芯”,以及前后接近50:50的配重比、低至0.23Cd的风阻系数等,在提升这个级别电动轿车智能化体验的同时,也让深蓝SL03这款不到20万的电动轿车拥有了不输燃油车的操控感。

在小型电动车领域,长安还有Lumin凭借着小巧、呆萌、可爱的造型设计,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特别是女性消费者的强势围观,再加上301公里的长续航和5.9秒的0-50km/h加速性能,妥妥的国民代步神车。     

而在广州车展初次亮相的长安逸达,也有着无边界前脸、科幻的大灯和炫酷的尾翼,加上13.2英寸的竖装大屏、平底式双辐方向盘,极具未来感,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

再加上搭载蓝鲸新一代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最大扭矩为260N·m,匹配蓝鲸新一代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兼顾动力与节油性,WLTC工况下油耗仅5.99L/100km,以及得益于方舟架构的强大支持,长安逸达拥有低重心、高刚性的车体结构、底盘硬点性能参数更好等特点。

还有在混合动力领域,UNI-V iDD采用同级领先的蓝鲸1.5T混动专用发动机+高效率电驱变速器。 在长安智电iDD混动系统加持下,UNI-V iDD最高车速达215km/h,百公里加速仅需6.5s的同时,还拥有100km纯电续航以及同级领先的1010km超长续航。

可以说在国内汽车市场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长安汽车都有自己的王牌和特色,打造了一支全明星产品矩阵。

有前瞻性的发展眼光

在这一切的背后,其实均与长安汽车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不无关系。

就比如在燃油领域,诞生长安逸达的方舟架构,是长安汽车研发4.0时代的全新造车理念。 作为长安全新造车技术实力的进化载体,集不断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布局、智慧成长型电子电气架构、不断精进的基础平台架构和完备的体系保障于一体,实现了未来科技前置化、人车合一基因化、体验设计多样化及品质底线越级化的核心价值。

按照官方的说法,将重新定义汽车制造,不断自我进化、自我突破,持续为用户进化更未来更贴心的出行体验。

而在电动化的新能源领域,早在2017年,长安就开启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 同年,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计划投入1000亿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到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电气化。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中国第一个将禁售燃油车日期纳入到规划的车企。

2018年时,长安又亮出了“北斗天枢计划”这一王炸,明确提出要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并到2020年,建成L3级自动驾驶智能开放平台; 在2025年,建成L4级自动驾驶的智能开放平台。          

与此同时,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200多亿元。 长安也在过去5年间,不断加速电气化、智能化转型,在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同时,也将新能源、智能化等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此在新能源动力系统,长安一次性拿出了三套动力解决方案。 首先是接下来应该会被主推的原力技术。

利用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最新一代超集电驱,以及无感NVH技术,智慧能量管理控制系统等核心科技,带来了稳定性与可靠性兼具的高效低耗新选择,不仅可以在-30°C极端环境下,实现每分钟电池升温4°C,车辆动力性提升50%,充电时间缩短15%,而且还能实现1200km的超长续航。 彻底打破束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边界,为用户带了电动出行的全新方案。 像如今的深蓝SL03就是原力技术的首款车型。          

其次是长安智电iDD混合动力,依托于IHS混动平台,以及智慧能量系统管理控制,高聚能电池、电池智慧温控系统等核心技术,为用户在插混市场带来了高智能和高性能的全新体验,像前面说的UNI-V iDD,就可实现零百加速6.55秒,综合油耗仅1.59L/100km。

最后则是氢燃料电池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全变量解耦高精度控制技术,提升了氢电转换效率,因此也可以实现百公里馈电氢耗0.65kg,3分钟超快补能。

此外,长安汽车还掌握了视觉感知、多模融合等200余项核心技术,这其中集成式自适应巡航( IACC)、遥控泊车(APA5.0)、远程智能泊车(APA6.0)等26项技术均为国内首发。      

并推出了依托于中央计算平台和端云一体系统实现智慧决策,通过可扩展软硬件及可自定义的服务生态的全新智能品牌——“诸葛智能 ”

总结

在2022年,长安汽车集团整体销量实现234.6万辆,创下近五年新高,自主品牌贡献达八成。2023年,长安自主乘用车板块立下了230万的目标。从2022年的市场表现来看,长安要达成今年的目标其实挑战不小。

         

不过从目前来说,按照长安梳理的品牌架构,长安乘用车、UNI和欧尚属于长安品牌的经典序列,OX定位“新主流电动序列”虽然和深蓝品牌一样目标2025年80万台,但OX序列计划推出车型数量要少于深蓝品牌,而电动序列的阐述对比深蓝纯电品牌的定位更加耐人寻味,预测OX序列将基于长安此前发布的增程技术推出增程为主的产品,因此OX序列定位相比深蓝将会是更走量的定位,不难可以看出接下来2~3年长安更注重规模效应的构建。

声明:此文章所有文字、图片皆来源于该公众号或对应网站; 涉及到版权纠纷皆与新车评无关。
分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