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L3自动驾驶技术爆发,只差一颗北斗卫星

小新说车2020-03-28

最近我们都被新冠疫情和美股暴跌的消息包围,今年以来值得高兴的消息似乎并不多,或者说被我们忽略了。

北京时间3月9日19时55分,平地一声巨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搭载的正是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研发人员称其为“吉星”),它在整个三号卫星系统中功能最多、信号最多、体型最大、寿命最长。

据了解,北斗卫星系统由1、2、3号系统组成,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中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本次发射的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共30颗卫星组成。

可能有人会说,哦,北斗卫星又升空了,感觉好像是听腻了。按照计划,今年5月份,我国将发射最后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换而言之,我们目前跟美国GPS的差距只有一颗卫星。

当北斗卫星55颗卫星全部就位,中国北斗卫星系统不仅覆盖全球,而且在亚太地区的精准度,将达到惊人的10厘米,远超美国现在的30厘米。与此同时,我们终于可以结束卫星信号受制于美国的日子。

高精度定位服务,对我们有何影响?

北斗卫星布局完成之后,对于我们的影响当然不只是手机定位更准确,它对于农业、工业、军事、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以本次升空的“吉星”为例,它具有精密单点定位功能,可实现动态分米级、厘米级的定位服务,可用作汽车自动泊车等功能。

但只有卫星是没有用的,要完成完全自主的L3甚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我们需要精度更高的卫星信号,更加精确的高精地图,要实现这一个目标,北斗卫星系统以及其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就负责国家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的建设,天上的北斗卫星网络加上地上的“一张网”,组成了中国北斗卫星高精度定位能力的基础设施。

资料显示,2016年7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和上汽集团联合发布了首款搭载YunOS操作系统的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千寻位置为荣威RX5提供了“车道级”高精定位和高清地图,使用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车辆行驶的精确位置。这是千寻位置首次出现在民用汽车上。

随后,千寻位置开始进入各个汽车公司,高精地图、高级别自动驾驶研发开始爆发。

到了2018年8月,长安汽车携手千寻位置、博世、华为、百度、腾讯、高德、高通、科大讯飞等行业战略合作伙伴组建“北斗天枢联盟”,共同推进“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构建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立体交通三大产业合作圈。

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L3自动驾驶系统量产

就在北斗卫星第54颗卫星升空的第二天,长安汽车顺利完成了中国首个L3级别高级辅助驾驶技术量产体验。这不禁让人猜想,北斗卫星第54颗卫星,对于长安这套自主研发的L3自动驾驶系统影响深远,似乎是该自动驾驶系统的最后一个必备条件。

当然,量产归量产,能否进入民用阶段,还需要相关的法律、政策支持,而在这一方面,政府部门的动作非常快,仿佛为长安汽车的L3自动驾驶系统投产铺路。

首先,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该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此外,关于高精度地图的发展,还提出了多项要求。包括:重点突破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技术,验证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服务能力,培育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新业态,建设覆盖全国路网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随后3月9日,工信部挂出《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该国标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5级,其中L3级自动驾驶技术能有条件的实现自动试驾,是“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分水岭。

前沿君

无论是时间的巧合,还是L3自动驾驶的先决条件,北斗卫星的54颗卫星成为了长安L3无人驾驶系统的“吉星”,它的升空似乎也在加速中国智能汽车无人驾驶在政策、法规、标准上的制定和发展。

相信随着最后一颗北斗卫星的升空,我们不仅可以在点外卖的时候定位更准确,在开车的时候也能更安全、更省心。而长安汽车已经率先把L3自动驾驶系统量产,它似乎已经抓住了先机。

声明:此文章所有文字、图片皆来源于该公众号或对应网站; 涉及到版权纠纷皆与新车评无关。
分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