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能源汽车续航可靠性如何? 蔚来CEO李斌亲自下场实测续航达标,懂车帝冬测续航结果遭车企质疑

信息时报2023-12-23

  蔚来CEO李斌实测电池续航。受访者供图

  □信息时报记者 罗晓彤

  

  近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对随车搭载的150kWh电池包进行了能否完成1000公里续航目标的直播测试,最终完成挑战,引发关注。

  记者注意到,就在上周,懂车帝公布了2023冬测续航测试结果,但遭到3家车企质疑,也在新能源车市中引发关注。可以说,续航成12月新能源车市的热词之一。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车续航可靠性整体较好,但不同产品之间的续航稳定性确实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与电池技术、车辆能耗管理以及厂家调校等因素有关。

  

  蔚来一款电池能跑1044公里

  12月17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蔚来官方微博开启了一场长达超10个小时的直播。据了解,这场“超长直播”的主要目的是测试随车搭载的150kWh超长续航电池包能不能完成1000公里续航。由李斌与蔚来副总裁沈斐接力驾驶蔚来ET7从上海出发驶至厦门龙掘东服务区,全程1044公里,优先使用蔚来全域领航辅助NOP+功能,一路高速,并实时标注已行驶里程、智能驾驶公里数、剩余电量百分比、形成综合能耗等数据。

  当日6:32,李斌从上海世博中心换电站出发时气温为-2℃,一路驾车途径慈城、台州、苍南、福安、连江、朴里服务区,最后于当天20:33到达福建省厦门市的龙掘东服务区,沿途气温区间为-2℃到12℃。期间,车上坐有两人,且都开启主副驾驶座椅的加热功能,整车载重约190kg。最终,李斌完成挑战,150kWh电池续航测试在还剩3%电量的情况下,取得了跑完1044公里的成绩,且剩余电量预计仍可行驶超过30公里。

  记者注意到,这场直播共有超231万人在线观看,不久后“蔚来一款电池跑了1044公里”的词条登上了微博热搜。

  蔚来方面表示,此次随车搭载的150kWh超长续航电池包,采用固液混动电解质,属于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360Wh/kg,适配蔚来一二代平台的所有车型。

  据了解,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其安全性较磷酸铁锂电池更高、能量密度较三元电池更大,但囿于材料应用与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昂等问题,尚未大规模生产,具有高安全性、长寿命与经济性的半固态电池成了折中路线。蔚来总裁秦力洪曾透露,该电池包成本很高,相当于一辆蔚来ET5(该车起售价为29.8万元)。对此,李斌在直播中称,蔚来的电池策略是“可充可换可升级”,已经交付的车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电池升级的选择。未来,用户在有长途需求时可以“按天付费”租用150kWh电池包,需求结束还可以再换回普通电池包。

  

懂车帝冬测续航结果惹争议

  在李斌宣布直播测试150kWh电池包究竟在高速上能够开多远的前几天,新能源车市正掀起一场有关续航实测的风波,而汽车资讯平台懂车帝与3家车企便是这风波的中心。

  记者了解到,12月,懂车帝在漠河测试在严寒情况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约20个车型参加测试。从披露的测试结果来看,比亚迪仰望以85.08%的续航达成率排名第1,华为、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问界M7增程版倒数第1,只有31.6%的续航达成率。这样悬殊的测试结果,遭到了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以及AITO汽车的质疑。为此,懂车帝回应称,本次测试为-20℃以下极寒天气的满载续航测试,所有参与车辆在整备后编队行驶出发,使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冬季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但上述回应并没有阻止这一事件进一步发酵,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也做出了相关质疑。

  综合来看,车企方质疑的重点集中在不同车型间的整备时间不同、怠速等待加油时间不同、开关门次数不同、测试平均车速不同、测试项目时状态不同等方面。比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通过微博表示,“按照懂车帝事先公布的测评规则,车辆出发前要对所有车辆进行相同时间的整备,并记录所有车辆出发前的实际电量,但实际操作并非如此。根据后台调取的数据显示,吉利银河L6在测试前的整备过程中,车辆原地怠速70分钟,期间4次打开车门,最长两次开门时长均超过10分钟;领克08在测试前原地怠速71分钟,期间车门打开了6次,最长一次开门时间6分39秒。这些操作极大增加了空调能耗,导致车辆在正式发出前电量已经下降很多。”

  对此,懂车帝于12月11日表示,将于12月14日上午9点,在漠河举行2023冬测开放日,欢迎近40家车企现场观测,并全程直播。从最终结果来看,14日的测试涉及6款车型,AITO汽车旗下的问界M7排名第5,长城汽车旗下的魏牌高山DHT-PHEV排名第4,比亚迪旗下的仰望U8依然表现最佳,整体表现跟之前的排名区别不大。

  不过,在懂车帝冬测开放日结束后,长城汽车再度通过官方微博发文称,将向全行业开放新能源环境测试能力。而在12月14日举办的“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圆桌论坛”上,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表示,对新能源汽车测试标准应做到三个融合:一要实现电动化、智能化的融合;二是使用场景的融合,工况要覆盖到大部分的驾驶工况,参数要贴合场景;三是环境条件要融合温度、湿度、海拔等背景参数。“极限测试条件解决的是车辆的可靠性问题,常用测试条件则解决的是车辆经济性问题。”他说。

  

虽有参差但整体看续航可靠性较好

  无论是李斌直播测试电池长续航表现,还是懂车帝冬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均是针对消费者担心低温天气下车辆续航表现差的焦虑而进行的测试,这与新能源汽车的实际续航非常被看重有关。

  据了解,影响新能源汽车续航表现的因素有很多。知名行业评论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池技术、车辆重量、空气阻力、驾驶习惯、道路条件、环境温度等都能影响新能源车的续航表现,其中电池技术是决定续航里程的关键。“冬季新能源车续航不稳定,主要是因为低温环境下,电池的放电效率降低,内阻增加,导致续航里程减少。此外,暖气开启、雨刷液的消耗等因素也会对续航产生影响。”他说。

  那么当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续航可靠性如何?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信息时报记者,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续航可靠性普遍较高,但部分车型产品之间的续航里程仍存在一定差异。

  解筱文也认为,当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车续航可靠性整体较好,但不同产品之间的续航稳定性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同,这主要与电池技术、车辆能耗管理以及厂家调校等因素有关。“目前,部分新能源车的续航性能已经可以满足长途驾驶的需求。但也有部分车企的产品在续航表现上相对较弱,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续航里程缩水较为明显。”他说。

  “新能源车续航表现的持续提升,将对车市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和车企还需在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和力度。”解筱文指出。在问及如果新能源车的续航表现能跟燃油车相抗衡、甚至超越燃油车会对车市带来什么影响时,解筱文表示:一是市场份额,新能源车将在很大程度上抢占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加速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二是出行方式,随着续航里程的增加,纯电动车将更加适合城市居民日常出行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长;三是能源结构,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将逐步降低,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四是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包括电池、充电设施、智能网联技术等领域;五是环境效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有助于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用车Tips

  冬天到了,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怎样使用更放心?带着问题,记者综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的信息,整理出了三大关键点:

  1.注意保持电池活性。由于锂离子电池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低温会让电池活性变低,从而影响充放电效率,续航自然也懈怠了。因此,在用车前和充电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提前通过车机或手机APP启动电池预热功能,同时尽量将车停在室内或地库,因为适宜的温度可以让电池活性提高,车辆续航表现也会有所改善。

  2.用车时尽量减少额外用电。条件允许的话,建议用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等功能替代空调暖风。如需开空调,不要设置过高温度,在车内不起雾的情况下尽量设置空调内循环,后排不坐人就尽量关闭后排出风口。

  3.行车时优化车辆续航表现。车辆在行驶时,要主动避免急加速和持续高速行驶等消耗车辆较多电量的行为,搭配使用车辆配备的动能回收系统会更佳。同时,也可以通过减低车载导航、音响、倒车影像等智能产品的使用率,关闭不必要的功能,优化车辆续航里程。

声明:此文章所有文字、图片皆来源于该公众号或对应网站; 涉及到版权纠纷皆与新车评无关。
分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