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门槛不降反升?宋PLUS 冠军版:一切都是为了用户

DearAuto2023-06-20

在哈弗枭龙MAX和吉利银河L7的上市发布会上,大家应该闻到一股很浓郁的火药味,但也有一丝丝焦虑的感觉。这里所有的情绪都来自同一款车——比亚迪的宋PLUS DM-i。

它们都很清楚,想要在插混SUV市场有立锥之地,唯有瞄着目前销量最好,也是第一款破局的插电SUV来打,所以从研发到上市的每一个环节都必然会拿宋PLUS DM-i当标靶,但千算万算也很难算着比亚迪接下来的一手牌。

因为宋PLUS DM-i的冠军版还没上市!

今年以来,比亚迪一手“冠军版”打得是非常轰烈,每一次出牌都像是丢了个王炸到市场上一样,引起千般轰动。其中,最受瞩目的应该是宋PLUS DM-i的冠军版,但就是一直没上,让许多友商放不下提着的心。

终于,就在昨晚,宋PLUS DM-i的冠军版正式上市了,其中宋PLUS DM-i冠军版共4款车型,售价15.98万元-18.98万元,宋PLUS EV冠军版共4款车型,售价16.98万元-20.98万元,另外还为用户准备了2年0息、置换补贴、充电桩、首任车主非营运车辆三电终身保修等多项优惠政策。

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我愣了一下,怎么冠军版的起步价比老款还要贵呢?毕竟,过去拥有一台宋PLUS DM-i的最低门槛只需15.48万元,冠军版按理说应该是要降低入门门槛的,但现在却把门槛提到15.98万元,贵了几千块钱。

看到宋PLUS冠军版的定价,吉利银河L7应该是最开心的一位。因为在这三款A+级插电SUV中,它的入门门槛最低,只需13.87万元,但纯电续航只有四五十公里而已;枭龙MAX估计是最郁闷的,本以为105km纯电续航的版本能以几千块钱的优势打现款宋PLUS DM-i 110km的版本,没想到冠军版一来,大家又在同一起跑线上。

是的,宋PLUS 冠军版换了一个打法,不打毫无技术含量,且伤人害己的价格战,而是瞄准用户需求,打真正有益于市场,有助于用户的价值战。

所以,这一次冠军版的上市,宋PLUS DM-i没有推出纯电续航100km以下的版本来拉低入门的门槛,起步直接就是110km(NEDC工况)的版本,售价比老款便宜了大几千块钱;另外还推出了纯电续航150km的版本,从价值上和竞品拉开了差距。

宋PLUS DM-i这次冠军版之所以不推纯电续航51km的版本,原因我想也非常简单,因为这样的续航完全就是为了应付绿牌政策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多少有点鸡肋——估计连很多用户一天上下班的通勤需求都满足不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北上广深这四座超大城市,平均的通勤空间半径为38km,其中半径最大的是北京,达到了41km,最小的广州通勤半径也去到了32km。其他像重庆、天津、杭州等特大城市,平均通勤半径也去到了31km。

如果纯电续航只有51km,那就意味着你不仅上班到公司了需要找充电桩,下班回家了也需要找充电桩。如果你用的不是私人充电桩,那隔一段时间还得为了移车下去一趟。老实说,这番折腾真的非常影响生活质量。

要是你说你不充电,就是把它当油车开,那就未免太亏了。

51km的纯电续航需要一块8.3kWh的电池,虽然不大,但也比一般的混动车多出起码6度电。按照磷酸铁锂600元每度电的成本来算的话,那用户得为此多付3600元。注意!这只是成本,转化成商品价值可能会更高。

这笔账,我想很多用户都能算清楚,所以纯电续航51km的版本在宋PLUS DM-i总销量中的占比一直不怎么高,更多人还是愿意买纯电续航110km的版本,甚至还在要求更长的纯电续航。

还是刚才那份《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北上广深这四座超大城市,2021年的单程平均通勤距离是9.4千米,其中,北京最长,达到了11.3千米,最短的深圳也要8千米。另外像杭州重庆这样的特大城市,单程平均通勤距离也去到了8.7千米。

换句话说,许多生活在北上广深的上班族,他们每天的通勤距离就是在20公里以上。按此计算的话,宋PLUS DM-i那110km的纯电续航并不能满足大多数用户一周的通勤需求,两三天就得充一下电。毕竟,纯电续航再怎么真实也还是要打点折扣的,8、9折是常有之事。

看到这个痛点的宋PLUS DM-i,不仅不推51km纯电续航的版本,而且还加推了纯电续航达到了150km的版本,即便算上打折,估计也够大多数上班族一周通勤之需,实现真正的“5+2”生活圈——5天上下班纯电出行,2天周末去充个电。

老实说,宋PLUS DM-i这次冠军版的价格,不算是非常劲爆,没有让你有之前秦PLUS、海豹等等冠军版上市时的那一种“买不了就吃亏”的感觉。但是,从它的款型调整来看,你可以看到宋PLUS DM-i的用户思维,看到它对PHEV用户使用习惯的深刻思考。

这一种诚意是竞争对手模仿不了的。

过去这两三年,比亚迪已经积累了数百万名插电混动的用户。这是非常难得的用户基础,可以帮助比亚迪根据用户需求持续迭代产品。毕竟相比起传统燃油车,插电混动远不只是一个把你从A点达到B点的工具,还会为用户创造更多的可能。所以,对用户使用习惯的研究在电动化的时代尤为重要。

这恰恰就是比亚迪的优势——当别人都在思考比亚迪如何成功的时候,模仿它的产品和定价的时候,它在研究用户,并持续升级,总是比别人先走一步,刷新15-20万元SUV市场的价值标杆。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发优势。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声明:此文章所有文字、图片皆来源于该公众号或对应网站; 涉及到版权纠纷皆与新车评无关。
分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