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事记2022-01-06
[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M-usic
华为刚做汽车未满一年,就深切感受到了汽车江湖的险恶。
一个月前,华为与小康股份联合推出了一个全新的高端汽车品牌AITO,前些天,华为刚刚发布了AITO首款车型问界M5,随后马上有消费者反映,其购买的华为智选赛力斯SF5(华为与小康股份合作的首款车型)还没提车就停产了。
一时间,全网疯传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停产。其他华为智选赛力斯SF5车主也纷纷冒头,指责华为和小康股份薅羊毛。
短短几个月,华为在一些人眼中从光荣的“民族企业”变成了“骗子”(有车主评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次停产风波,作为主导者和销售商的华为很难摆脱干系,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华为不懂造车却跑得太快的缘故。
赛力斯SF5到底停没停产?
01
2021年12月23日,华为在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AITO品牌旗下首款车型问界M5,4天之后,一位网友便在社交平台发出“我可能是最惨的赛力斯客户了”的吐槽。
据这位网友介绍,其于12月12日交了1万元定金购买华为智选赛力斯SF5,同时把自己的旧车卖给了二手车行,不料两周过去,这位网友却被销售告知这款车要停产了。
“我付的一万定金没有车了,钱也没有退,赔偿也不跟我谈,心塞。”为此,这位网友还支付两倍定金取消了与二手车行的交易,取回旧车。
有媒体尝试在华为官方商城搜索关键词“SF5”,出现的却是AITO问界M5的页面,这似乎坐实了智选SF5停产的传闻。
与此同时,大量赛力斯门店开始装修,不少门店的Logo已经更换为“AITO”的标识。有华为门店的销售员表示自问界M5发布后,赛力斯SF5就已经停止接受预定,甚至有销售人员直接表示赛力斯SF5已经停产了。
更有消息称,赛力斯SF5停产是为了给被誉为“首台华为鸿蒙汽车”的问界M5腾出生产线,故而成了牺牲品。
这些看似合理的解释,让为数不多的赛力斯车主炸开了锅。因为车型停产,就连赛力斯这个品牌都可能不再存在,影响的不仅是车辆的售后维修保养,还有二手车保值率,而且二手车行是否愿意收购这么一辆既无品牌力加持、市场保有量又少的车型还是一回事。
有网友表示,自己是深圳的赛力斯SF5车主,刚提车一个月就发现车停产,目前已经找到了370多位车主联合维权。
那么,华为智选赛力斯SF5是否真的停产了?
事件发酵以后,赛力斯和华为开始重视此事带来的负面影响,统一口径对外否认赛力斯SF5即将停产,并表示华为智选赛力斯SF5停产系误传。
1月5日,重庆金康赛力斯在其官微表示,赛力斯SF5会继续接受用户订单,用户下单后,公司将及时安排专人跟进协助交付,并承诺首任车主除正常质保外,还将额外升级享有整车和增程器的终身质保。
1月6日,大事君尝试在赛力斯APP操作,发现确实可以提交华为智选赛力斯SF5的订单,但只有24.68万元的四驱版本可选,21.68万元的两驱版已经无法预定。
华为是受害者还是帮凶?
02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大事君在赛力斯APP完成注册后,立即有AITO工作人员来电询问大事君对哪一款车有兴趣,大事君表示想购买SF5,对方却表示暂时无法预定SF5。当大事君表示赛力斯APP现在可以下单时,对方迟疑了一下,似乎有些吃惊。
通过AITO工作人员的反应可以判断,有可能是停产事件发酵后,官方重新在APP开放下定通道,而有些基层工作人员尚未收到通知,故而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在AITO品牌发布以后,所有人都以为赛力斯和AITO是并存的两个不同品牌,但赛力斯门店陆续改头换面摇身变成AITO门店,不得不让人怀疑AITO的诞生是为了取代赛力斯。大事君登陆赛力斯APP后接到的工作人员来电,也是自称AITO工作人员。
华为智选赛力斯SF5上市后雷声大雨点小,5-11月累计售出6801台,与当初所宣传的“5月份上海车展期间收获超过6k订单,累计订单破万(非大定订单)”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华为和小康股份孵化新品牌AITO来取代赛力斯的可能性。
但是,鉴于现在旧车主维权和舆论发酵的压力,华为和小康股份就算有停产赛力斯SF5和赛力斯品牌之心,也只能推迟计划。尤其是赛力斯品牌,双方合作未满一年就废掉这个品牌,不仅会沦为车圈笑柄,更对后续新品牌和产品的运营非常不利。
AITO问界M5发布以后,华为和小康股份的重心肯定是倾向于问界M5,生产线优先支持新车也能够理解,但直接停产赛力斯SF5未免有“过河拆桥”之嫌,自然寒了刚买车不久的客户的心。
在华为与小康股份的合作模式中,华为应该是扮演软件、车机系统的供应商和销售商的角色,至于汽车卖出以后的售后服务,估计是由小康股份这边负责,双方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虽然华为并不直接负责赛力斯SF5的售后,但身为合作伙伴,华为不可能对赛力斯SF5的售后置若罔闻,起码具备监督责任。就冲这一点,华为被赛力斯SF5车主骂就不冤。
步伐太大容易栽跟头
03
在国内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过去20年,像华为智选赛力斯SF5这样刚上市几个月就被停产疑云所裹挟,甚至疑似换个马甲(赛力斯更名AITO)的案例,从未出现过。华为下场间接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却惹出这桩闹剧,不免给华为的光环蒙尘。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华为在汽车领域跑得太快太急了。
华为找到小康股份这样的合作伙伴,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国内有实力的车企这么多,怎么偏偏找到小康股份这样的三流角色?
小康股份旗下有赛力斯、东风风光、东风小康、DFSK、瑞驰等整车品牌,在商用车领域尚有一席地位,在乘用车领域属于绝对边缘企业,既无核心技术,也无市场竞争力。
华为造车,其实从来都不想自己亲自制造,正如其一再强调的,它只想做软件供应商,提供车机系统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至于硬件,则全部交给合作伙伴。
这样的思路是明智的,因为在未来的汽车行业,赚钱的不是硬件、零部件,而是软件。华为的目标是推广智能车机,在所有的汽车身上搭载自己的鸿蒙系统,让车企成为自己的代工厂。
小康股份是华为的其中一个棋子,在华为手中,这样的棋子还有很多,比如三大国企北汽、长安、广汽。
稍微留意一下你会发现,这四个合作伙伴与华为的合作进度,与车企的自身实力成反比。越是强大的合作者,合作进度越慢,而实力最弱的伙伴则反应最快、进展最神速。
这或许与弱势企业自身业务能力不强,急于借华为的招牌开拓新业务有关。言而总之,事情的发展正如我们所见,小康股份和北汽集团动作最快,分别推出了华为智选赛力斯SF5和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其中又以赛力斯雷声最大,华为甚至亲自下场卖车。
华为卖车,而且首款车选择华为智选赛力斯SF5,一来是因为华为急于开拓新增长点,以弥补手机业务遭到重创与萎缩带来的损失,二来是因为小康股份最为弱势,话语权最小,华为可以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华为智选赛力斯SF5出师不利,华为迫切地想寻求新的汽车业务载体,让赛力斯换个马甲重新上场,并快速推出新的产品去替代华为智选赛力斯SF5,无疑是最快捷的方式。
俗话说“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华为现在就是因为步伐太大太快而遭反噬。
只顾着开拓新业务增长点的华为,现阶段忙着研发新品以及琢磨怎么卖车,却忽略了客户的感受,更没有好好思考如何打造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制度的问题,无可避免地栽了个跟头。
都说隔行如隔山,做手机出身的华为,确实不懂汽车,而功课也没有做足。此次赛力斯停产风波正好给华为敲响警钟——做汽车之前,要先做足功课,业务能力不够强不打紧,至少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 END -
何羽
×
走得再远,
归来仍是少年。
2022.01.06
— 往期文章精选 —
「今年补贴退坡30%,明年完全停止,新能源汽车真的要凉凉?」
「华晨雷诺破产,二线外资品牌加速败退中国」
「保费一夜之间上涨80%,保险公司也来割特斯拉“韭菜”?」
2022-03-230
2022-03-230
2022-03-230
2022-03-220
2022-03-220
2024-11-250
2024-11-240
2024-11-230
2024-11-220
2024-11-210
2024-11-200
2024-11-190
2024-11-180
2024-11-170
2024-1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