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了!曾和“蔚小理”并列,威马这新势力要倒了?

电车资讯 作者: XCP谢志敏 2022-11-11

2022年,造车新势力的格局开始有了变化。埃安销量不断攀升,已经连续两个月突破3万月销量;哪吒、零跑、问界、极氪等品牌多次破万,一些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品牌也在最近的10月份迎头赶上。而传统御三家“蔚小理”销量止步不前甚至还有了大幅度下降,销量排名齐刷刷的往下丢。

不管各家排名变化如何,新能源市场依旧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只不过,这似乎与威马这个品牌没有任何关联,甚至有些人,都把威马这个品牌给忘了。

曾经的弄潮儿,现在没人买账?

威马是国内最早的新势力品牌之一,早在2015年就成立,2年后就发布首款车型并在2019年拿下1.7万台的销量,仅比同期新势力销量冠军蔚来少0.3万台销量。

得益于当时市场对新能源的追捧以及威马本身发展速度,威马也多次获得资本青睐,进行多次融资,甚至当时能与“蔚小理”三家并驾齐驱。而作为新势力的威马也不忘将自己的融资战绩广而告之。可以说,曾经的威马很强。

只不过,如今,威马的势头似乎没了。笔者查询到威马最近的一笔融资是在2021年末,由雅居乐集团领头的D2轮融资1.4亿美元,配合2021年10月的D1轮融资总共拿到了4.4亿美元融资款。而以前那个每逢融资必定宣传的威马在进入2022年之后已经没了声息,官网上用于展现“威马实力”的战绩墙——威马大事记的最后一篇更新也定格在2021年10月。

资本对威马的态度,就能从这些小事情上看出一些端倪。而威马也是“迫于”无奈,于今年6月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以求上市吸纳社会资金。

上险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威马总共交付新车3.16万辆,而去年前三季度,威马累计销量就达到了2.9万辆。可以说,在新的一年里,威马的进步非常小,在这新能源渗透率暴涨的2022年,威马的表现可说是退步的。

有关报道指出,近期威马员工遭遇降薪,高管暂时只发50%月销,基层员工只发70%,并暂停发放所有购车补贴、年终奖、13薪等。

种种迹象,让人不禁要发出疑问:威马汽车,怎么了?

平淡的产品,平淡的销量

外部资本不投钱,威马其实还可以自己造血,就像“蔚小理”那样通过卖车来获取足够的资金。并且哪怕整体亏钱,只要销量有起色,还是能吸引到新投资的。

外部资本不投钱,威马其实还可以自己造血,就像“蔚小理”那样通过卖车来获取足够的资金。并且哪怕整体亏钱,只要销量有起色,还是能吸引到新投资的。

造成威马销量低迷的最大原因,个人认为是:现有产品的售价与市场主流车型过度重合,但产品力不突出,消费者不买账。

威马现在面向个人销售的车型有3款,分别是威马W6、威马EX5-Z、威马E.5。其中威马W6定位为中型SUV,官方指导价为19.38-25.98万元;威马EX5-Z定位为紧凑级SUV,官方指导价为16.08-17.98万元,威马E.5定位为中型车,官方指导价为16.01-19.01万元。

如果各位细心对比,就能发现这些价位都是有明星产品的,比如威马W6要面对的是比亚迪唐,威马EX5-Z要面对的是比亚迪宋PLUS和零跑C11,威马E.5要面对是AION S、秦PLUS。每一个,都是大有潜力的细分市场。

但可惜的是,同价位的情况下,威马没能给消费者足够的理由选择自己的产品。究其原因,威马的产品实在是太过于平淡了,在车身尺寸、配置、设计上面都没有多少优势,还不便宜。

比如说,威马W6定位为中型SUV,但车身尺寸比别家的紧凑级SUV还小,与零跑C11相比,车身尺寸相差更大。更要命的是,拥有更大电池容量、理论上电池成本更高的零跑C11不仅售价更低,在配置上也处于领先位置。以零跑C11行政版510和威马 PRO全能版进行对比,零跑C11在驾驶辅助硬件及功能、科技性配置、便利性配置、娱乐性配置方面都小有优势。

在设计层面上,威马W6也是一副传统SUV的模样,先不说威马W6这幅模样好不好看,就这造型就已经与市面上的传统SUV拉不开差距。反而零跑C11还采用了小溜背+无边框车门的设计,更讨年轻人的喜欢。

另外,普罗大众认知中“新势力=技术强”这一点在威马身上也难以看到。从去年开始,新势力车企已经不满足于基础的L2级驾驶辅助,纷纷推进L3甚至是L4级别的驾驶辅助应用场景。威马至今还基本停留在L2级别驾驶辅助,甚至最新面向个人消费者发售的威马E.5还玩起了“反向升级”,这台车只支持3个L1级驾驶辅助场景。

而招股书上写着的2022年下半年推出的、拥有4颗Orin-X芯片、包含L5级别硬件、未来可新增L4级功能的威马M7至今仍未发布,更别说展示其驾驶辅助功能。在现在火热的、最能体现造车新势力技术的驾驶辅助功能上,威马已经明显落后。

看着绝对数字不算高,但在尺寸、配置、设计、技术上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威马的定价就显得偏高了。所以,消费者不买账,也很正常。

在销量低迷、没有新产品、新技术缺位的情况下,威马也着实没有大新闻,存在感越来越低,而这又会继续影响到威马的销量。只能说,现在的威马没啥崛起的希望。

威马撑不住了?

曾经,资本对造车新势力的追捧是疯狂的。以威马为例,在经过11轮融资之后,拿到约350亿元的融资。要知道,这个融资金额可不算低,财大气粗的小米首期也才投入100亿人民币,并预计10年投入100亿美元而已。

但看看现在的威马,完全不觉得有拿到350亿元融资的样子,降薪,对企业来说是最后的选择,毕竟这种做法等于公开承认企业没钱了。

看了威马的招股书后,我发现了一个可能导致威马“融资那么多但最后还是没钱”的原因——威马花钱太大手大脚了,并且威马卖车不赚钱,导致了巨额亏损。

虽然威马名为造车新势力,但其行事风格更像是一家传统车企。在品牌创立后不久,威马就已经确定了要自建厂房,不走代工路。

而这,自然需要大量资金,比如威马位于温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固定资产投资就达67亿元,位于武汉经开区黄冈产业园预计投资总额达到200亿元。另外,威马还在四川省成都市拿下两幅总价值为1.65亿人民币的地块并支付了1650万的建设押金。更重要的,在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威马还是要给制造相关的员工付工资。截至2021年末,威马制造相关的员工数量达到2141人(作为对比,研发相关人数为1141人),占据威马员工总数的54.1%。而此时此刻这些员工的工资就成为了威马的负担。

除此之外,对于门店的态度,威马也十分“不新势力”。威马像其它传统车企一样,依托于加盟店卖车,并且加盟店不断增加,在2021年末威马就拥有621家加盟店(作为参考,笔者查询到广汽丰田全国经销商门店为626家)。而在2019-2021年,威马就分别向加盟店支付3.479亿、7.745亿、16.212亿元的返利和装修补贴。

当然了,卖车不赚钱才是威马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招股书显示,威马近三年销量上涨的同时销售成本(包含车辆及部件成本和其他产品服务成本)不断增加,2021年已经达到66.5亿元,但同期收入才47.4亿元,连销售成本的坑都填不上。同时车辆及部件的毛损率为54.6%,也就是说威马每卖一台车其实都在亏钱。究竟是威马的成本太高还是威马车型的售价太低,我们们无法的确准确结论,但我们知道的是,威马卖车会亏钱,但不卖车亏得更快。

至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执行董事——沈晖的“12亿年薪”其实也是支出之一。但这里要帮威马澄清一下,“12亿年薪”里的大头是股权奖励,基本薪酬和花红为200万元左右,而股权奖励一般情况下要根据业绩领取。只不过,威马并没有公布详细的领取计划,也就是说这些股权奖励最终兑现多少只有沈晖先生和威马才知道。

不管怎样,威马现在的确面临着生死考验,威马2021年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1.55亿元,算上物业、厂房、设备、无形资产、应收款项等资产项目,威马的资产总额为200亿元左右,但对应的负债总额却接近406亿元。威马现在迫切地通过上市融资,来确保下一阶段的运营。如果上市失败并且没有其它融资项目,威马可能就撑不了多久了。

分享:
0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评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