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最后的倔强,证明钢针易断!

DearAuto2020-05-23

面对比亚迪和工信部的夹击,宁德时代急了!

最近所有关于动力电池的消息对宁德时代来说,都不算是什么好消息。譬如工信部就动力电池领域出台了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一条被“誉”为三元锂电池的“死亡通知书”——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目前,在锂电池领域能证明自己有这实力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众所周知,在磷酸铁锂方面,比亚迪是大哥,前不久,他发布的刀片电池在针刺实验中不仅没有起火,连冒烟的情况也不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信部这一强制标准间接宣告了比亚迪的春天就要来临,宁德时代的冬天不远了。

面对针刺测试的问题,宁德时代的内部人员在接受《亿欧网》独家采访时,如是说道:“比亚迪正在‘混淆概念’。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而不止是电芯的安全。”

这句话咋一看好像没有错,但细品之后,你会发现它隐含的意思就是:“电芯安全其实不太重要,电池壳够硬就行。”

这像不像前段时间大众高层回应帕萨特“碰撞门”的口吻:车辆的被动安全其实没那么重要,只要主动安全够强,车辆用不着什么高强度钢,纸糊就行。

随后,宁德时代就发布了一个三元锂电池针刺实验的视频,躺在台架上的是带着强硬外壳的三元锂电池,结果你猜怎么着?钢针断了,那个带着外壳的三元锂电池完好无损。

完了,他们就宣布三元锂电池通过了针刺实验。

在接受采访时,他们还大义凛然地说到:“宁德时代已拥有让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通过针刺测试的技术,并分别在日本TUV和深圳TUV认证实验室通过了针刺测试。但宁德时代依然支持新国标取消针刺测试。我们希望行业关注的方向集中到整个系统层面的安全问题。”

要是按照这个道理,电池包里面装炸药都是安全的,反正电池壳又炸不开;剧毒之王百枯草也是安全的,反正人也咬不开那个瓶子,正常人也不会去咬那个瓶子……国家标准也不需要对电芯做任何规范了,规范电池壳就行——只要外壳够硬,你就别想起火。

宁德时代这一测试真的符合针刺实验的标准吗?你还真没办法说他不符合。

我查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1485-2015)里关于针刺的测试流程,里头也没有明确规定测试对象该如何这般——上台架的电芯该不该穿“防弹衣”,钢针刺不进去算不算?

所以,关于宁德时代的这个结果,我也不好意思说些什么,毕竟人家是专业人士。但,观众的眼睛毕竟还是雪亮的,底下是网友们在《亿欧网》采访稿下的评论。

确实,车辆在实际情况中遇到针刺的几率并不高。比亚迪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国忠也承认,针刺是针对极端条件场景下的测试,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且现在所有的电池包都有高强度的壳体保护,消费者不用太担心。

难道针刺实验真的只是模拟电池包被针扎的情况吗?

其实早在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的时候,我就问过研究动力电池的相关人士。当时,我给出的问题是:“假如刀片电池通过了针刺实验,那是否意味着内部析锂也没问题?”他给我的答案是:“理论上是这样的。”

内部析锂,其实就是造成内部短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去年8月,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动力电池安全性研究报告》已经直接指出了内部析锂的危害。在盲目追求高续航里程,过高充放电电流的市场环境下,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如果你知道内部析锂是如何导致电池短路的,你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比亚迪会揪着针刺实验不放:锂枝晶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不断生长,最终会穿透隔膜,引起正负极短路。

注意“刺透隔膜”这四个字,它和针刺试验模拟的情况一样——用于分隔电池正负极,防止两极接触的隔膜的机械性能非常差,在针刺实验中,隔膜易破裂,电池的正负极会大面积接触而造成短路。

所以,在我看来,针刺实验考验的,不是电池包抵抗外界侵入的能力,而是电池系统在面对电池包内部短路时的应急能力。这时,宁德时代做一个连钢针都刺不进去的针刺试验,这难道不才是一种“混淆概念”的做法吗?

最后,宁德时代的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说到,“我们希望行业关注的方向集中到整个系统层面的安全问题。”我不反对这一说法,但是整个系统层面上的安全和具体到电芯的安全难道是一件矛盾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同时做好?

这和大众高层回应“碰撞门”的思路没什么区别嘛。主动安全做好了,被动安全就应该忽视了吗?即便偏置25%碰撞的发生概率极低,但是你能否认能通过25%偏置碰撞的车就是比只能通过40%偏置碰撞的更安全这个事实吗?

在这个世界上,安全向来都是相对而言的,你不能比别人安全,那你就是不安全的,最后也就注定被市场淘汰,哪怕你现在的市场份额再大也不例外,帕萨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了,宁德时代的市场没有普通消费者,大多数是各大主机厂,它只要说服这些大客户继续买它的电池就好了。但是作为消费者的你,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追求高续航里程、充电时间贼快贼快的车,这些优势都是以牺牲电池安全为代价的。

文 | 大雄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声明:此文章所有文字、图片皆来源于该公众号或对应网站; 涉及到版权纠纷皆与新车评无关。
分享:
评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