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泡沫破灭:谁是下一个沃特玛?

汽车大事记2019-12-0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日前,据外媒报道,韩国动力电池供应商SKI计划在江苏盐城建一座全新的动力电池工厂,加上原有的常州工厂,SKI在华将拥有两座电池工厂。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个国家,在“白名单”取消后,日韩企业纷纷加快了布局中国的步伐,这一幕,早有所料。

始料未及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受补贴腰斩影响连降四个月,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三个月下滑,加上新能源车企频频爆雷,资本陆续离场,在保护伞下长大的动力电池企业从未遭遇过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

马太效应正在显现,动力电池行业正在进入深度洗牌期。

11月13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选任管理人公告》,标志着昔日世界第四大车载电池企业沃特玛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类似沃特玛的悲剧还将蔓延,内忧外患下,可以预见,将有更多“沃特玛”排队等待下岗。

日韩企业加速在华攻城略池

SKI在中国的第二座动力电池工厂之所以选择盐城,是因为这里有东风悦达起亚的生产基地,“老乡”关系能让起亚和SKI的合作更加紧密。

作为韩国第三大动力电池企业,早在2013年,SKI就与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汽集团合资成立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分别持股40%、41%、19%,但因为“白名单”的保护,拥有韩国电池的电动车不能获得政府补贴,经营大受影响。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该合资公司去年决定在常州建立动力电池工厂,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竣工,明年实现量产。

SKI在华的第二座工厂,则是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EVE合作,双方各投资5.25亿美元,设计年产能为20~25GWh。

除了SKI,韩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也在摩拳擦掌:

今年1月,宣布追加1.2万亿韩元在江苏南京投资建设年产能32GWh的动力电池项目,并且在南京新港开发区建设一家动力电池厂及一家小型电池厂;

6月与吉利汽车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成立合资公司,从事动力电池生产及销售;

10月,与维科技术和南昌市新建区政府共同出资在南昌市新建区设立中外合资企业(LG化学持股34%),主要从事小型聚合物锂电池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

从上游锂资源到正负极、隔膜锂等电池材料,再到锂电设备,LG化学目前已将中国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链多家企业纳入了自己的供应商体系。

在华布局稍显落后的三星SDI,通过进一步收购三星环新的股权(目前持股65%),来昭告自己征战中国市场的决心。

在中国已有2家动力电池工厂的日本动力电池老大松下,则斥资数亿美元在大连工厂新建两条生产线,这两条新生产线将使松下在中国的电池产能增加80%。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来势汹汹,始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滑坡给外资企业带来的商机。从去年年底开始,日韩企业已纷纷加大投入和加快布局,今年6月“白名单”的取消更是添了几把火助攻。

装机量三连跌 环境再度恶化

日韩企业气焰高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表现是否足够蓬勃呢?很不幸,事实正相反。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脉络与新能源汽车如影相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遗憾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出现阶段性下挫。

今年6月下旬,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实施,“国补”腰斩,“地补”取消,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跳水,连续四个月出现负增长,而且跌幅逐月扩大(7-10月跌幅分别为4.7%、15.8%、34.2%、45.6%)。

受此影响,动力电池装机量出现“三连跌”,降幅也有扩大的趋势,8-10月装机量分别同比下降16.8%、31%、31%。

2019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各类别产量和装机量

除了新能源汽车销量产生的直接影响外,新能源车企的爆雷潮也对上游的动力电池企业造成巨大的伤害。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众泰汽车。

众泰汽车因为资金链断裂,总共拖欠为其供应动力电池的比克动力6.21亿元货款,继而拖累了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杭可科技等多家上市科技企业,为这些A股公司造成了超过6亿元的坏账。

众泰只是其中一个典型,在车市寒冬倒下或者濒临破产的新能源整车企业至少超过30家。这个数据虽然没有权威说法,但值得参考的是,2018上海新能源汽车展延期近一年时间举行,原因就是因为原预计参展的60多家企业,有30多家已经倒闭。

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已经有十几家造车新势力被曝拖欠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还有不少企业陷入资金极度匮乏状态。

与此同时,资本也在回归理性,逐渐退潮。据统计,2018年至今,动力电池行业共有十几起收购案终止。内忧外患下,在温室里长大的动力电池企业从未遭遇过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

马太效应显现 行业深度洗牌

洗牌,已不足以形容这个野蛮生长的行业未来面临的命运。

在此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已有一大批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消亡,而未来,还将有一批企业步其后尘。

深度洗牌,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必须接受的挑战,谁能笑到最后,谁就能胜出。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数量多达155家,到今年年初已经剩下不足100家。就连曾经的巨头沃特玛,也欠下了200亿元的债务,目前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留存的生产企业大约有80家,其中能真正实现装机量的也就40家,相比行业高峰时期,已经有近六成的企业被淘汰。”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给出了一组惊心肉跳的数据。

动力电池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行业资源、市场份额正向头部企业快速靠拢。

11月21日,宝马集团宣布将宁德时代的订单从最初的40亿欧元增加到73亿欧元(约568亿人民币),供货时间从2020年到2031年。另一巨头比亚迪,则与丰田合资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据称奥迪也正在与比亚迪商谈电池合作。

数据显示,前十家企业占据了大约九成的市场份额,还有70家企业在为剩下的10%市场斗得你死我活。马太效应正在显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消失的红利,萧条的市场,虎视眈眈的外资企业,共同交织成一张大网,压得大部分企业喘不过气来。第二、第三梯队的动力电池企业生存压力将越来越大,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可能。

往期回顾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目标更改 明确支持氢能源车

究竟小“G”级坐7个人挤不挤 试驾奔驰GLB SUV

DS溃败中国启示录:这些坑新品牌不要踩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裂变:德系向左 美系向右

陈雪峰:奇瑞捷豹路虎将避免陷入价格战

-END-

汽车大事记已入驻以下平台

易车网|汽车之家|今日头条|企鹅号|搜狐号

凤凰网|ZAKER|一点资讯|车友头条|大鱼号

百家号|有车号|汽车头条 |趣头条 |网易|爱卡号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声明:此文章所有文字、图片皆来源于该公众号或对应网站; 涉及到版权纠纷皆与新车评无关。
分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