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拒绝华为,是不甘被“拿捏”的传统车企的反抗

车谈会2021-07-23

出品 | 破浪图文组

文 | 赵妙琳

责编 | 章丽娟

“新四化”风潮席卷之下,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在不断地寻找生存和立足之道。

 

前段时间被许多媒体谈论的一大热点,便是上汽拒绝与华为合作一事,要知道,此前所有宣布跟华为达成合作的汽车品牌,无一例外其股价都上涨了,华为可以说是当下车圈里的一块“香饽饽”,上汽这是搞哪出?

 

按上汽董事长的话来说,与华为合作相当于把华为变成灵魂,上汽变成了躯体,这是上汽所不能接受的,上汽要把“灵魂”把握在自己手里。

 

然而这边上汽刚宣布拒绝采用华为所提供的自动驾驶技术,另一边广汽埃安便紧接着跟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并将打造一系列新能源车。

 

面对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态度,也让人不禁发问:上汽不跟华为合作,难道就真的不会失掉灵魂了吗?广汽埃安选择跟华为合作,难道就是丢失灵魂变为“空壳”了吗?

合作与否,都不过是利益考量

提到华为,这些年来它的发展所有人有目共睹,自它与苹果大胆“宣战”之后,华为这个品牌似乎已经逐渐成为了关于“民族自信”的一张标签,最直观的体验便是,我经常听到家中长辈说“买手机就买华为”。

 

华为是一个庞大的集团,它所研发的智能科技不仅应用在手机上,还适用于其它很多领域,比如汽车,而华为所发布的鸿蒙系统,便可以同时应用于手机、家电、智能手表和汽车上。

 

面对华为内部如此硬核的科技,不少人均相信华为甚至具备自主研发造车的能力,然而,在小米、OPPO等都争相宣布跨界造车的情况下,华为却依旧不为所动,坚持不造车,坚持给自己定义为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如博世一般的定位。

 

据了解,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车企与供应商的一般合作模式,另一种则是深度合作,即接受由华为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深度捆绑合作,如此番上汽拒绝和广汽埃安接受的合作都属于深度捆绑合作。

 

然,虽然网上关于两家车企对华为合作截然不同的态度褒贬不一,依我看来,都不过是决策者基于企业发展和利益考量后的一次抉择。

 

事实上,有着国企身份的上汽,拥有极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缺钱更不缺产业链支持,除了自身企业投入外,集团现金库规模达800亿。

 

同时,上汽集团拥有华域视觉、与博世合资的联合汽车电子等自身控股或参股的零部件企业,更是完整布局了从软件、硬件到整车的主机厂。

在此基础上,如果接受华为的“大包大揽”模式,达成深度捆绑合作,无异于放弃自己此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完全“躺平”,这上汽肯定是不干的。

 

但数据显示,上汽2020的利润仅为200亿左右,同比下滑20%,是上汽集团第二年出现业绩负增长,其净利润创近9年来新低,其市值更是被比亚迪、蔚来等造车新势力超越。

 

面对此种情况,上汽很难不慌张,寻求合作无异于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面对华为此种合作模式,让它不得不担心与华为达成长期合作会否形成依赖,久而久之成为其附庸。

 

然,从智能互联、芯片、电池、再到自动驾驶到软件开发已经在布一盘大局的上汽,拥有拒绝华为的底气也不奇怪。

另外,此前上汽和阿里在关于斑马系统的未来发展上发生分歧,使得自身发展受损,这段较失败的车联网经历也就让上汽心存芥蒂,据透漏,这次虽然上汽再加码斑马,但谈得并不是很愉快,也就加深对华为的忌惮。

 

而选择接受华为的“大包大揽”模式达成深度捆绑合作的广汽埃安,却有另一番考量。

 

广汽埃安此番与华为达成合作,将基于广汽GEP 3.0底盘平台和华为CCA架构构建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打造一系列智能汽车。

 

一方面,这将有助于广汽实现2035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而两者投资近8亿人民币合作研发的首款AH8车型,计划在2023年量产,定位于中大型智能纯电SUV,将帮助广汽埃安冲击豪华纯电市场。

 

另一方面,得益于华为的车联网技术,作为车圈新血液的广汽埃安能在“新四化”时代拥有更强劲的竞争力,而在华为光环的加持下,更可以是广汽埃安品牌收获更多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除此之外,广汽之前已经有过跟华为合作的经验,对华为的科技实力心中有数,双方也有了一定的默契度,能更好地助力广汽打造领先一步的科技战略,因此选择与华为合作,无异于如虎添翼。

然,与华为合作之后,广汽的股票不出所料地上涨了,这是得益于华为自带的“buff”,也是它“慧眼”选择跟华为合作所带来的正收益;而上汽拒绝合作的态度,之所以受到不少的批评,很大原因也是基于备受国人推崇的“国产”华为的身份。

可以确定的是,两者都是基于自身品牌的利益考量,选择跟华为合作的广汽可以获得短期内的顺风,但选择不合作的上汽也将能长期掌握自身主导权,不让自己陷入被动状态,无高低和对错之分。

车企对科技公司的“爱”与“恨”

在“新四化”时代,车企和科技公司跨界联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通过此次事件,也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车企正逐渐被科技公司拿捏命门。

 

但凡用过智能手机,就不会再选择用回“大哥大”,同理当消费者习惯了智能语音交互、车家互联和远程操控,只提供驾驶乐趣的汽车,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的当下,智能互联、智能驾驶便成为了各大车企新一轮竞赛的重点。纵观许多传统汽车,虽然其造车实力强硬,但在智能领域的发展和创新远不如小鹏、蔚来等新秀,因此往往需要寻求外部合作,即与科技公司联手推进汽车智能化。

 

这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按照华为的说法,下一代汽车传统部件的构成只会占30-40%,剩下部分都与电子、计算、通信、软件相关,是智能汽车的“灵魂”所在,也恰好是许多科技公司如华为所擅长、领先的领域。

 

以华为为例,其汽车业务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五大类别,它所提供的CC架构、三大平台、车内外通信和云服务,都是当下车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最重要的部分,它所为车企提供的,便是定制这一整套的智能汽车研发和解决方案。

 

换句话说,如果采用了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从芯片、传感器,再到底盘、制动等核心零部件的选用搭配,均由它全程参与合作打造,如有必要,车企可能要向它提供各项核心数据信息。

 

依靠他方提供的核心技术进行造车,久而久之,车企可能会无法完全掌握整车主导权,也就是像上汽董事长陈虹说的那般,失去自己的灵魂,沦为代工厂。

 

尽管华为再三强调不造车,但目前它已经一只脚踩汽车领域,当它摸清楚门道之后,选择自主造车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已经形成长期依赖的这些传统车企,可能会面临这断供的风险和迎来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因此,像上汽这般敢于当先行者,坚持走自主研发道路,坚持把核心科技把握在自己手里的勇气和决心,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当然它这条路能否走通我们还不得而知。

 

然而,华为表示,打包一整套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只是为了方便,华为所想做的不过是为车企提供帮助,这席话我们无法验证,如果诚如其所述,那华为主动为国产车企提供有力武器,其胸襟之大无可衡量,上汽可能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但已知的是,车企接受华为提供的合作方案,能在短期内顺风顺水,这对于一些已经在智能化时代落人一步的车企其实是有利的,直面时代洪流,选择合作共赢其实也是一种勇气。

车谈君观察

总体而言,不论是上汽还是广汽埃安,选择与华为合作与否,都不过是为了在“新四化”时代能更好地立足。

在我看来,如果恰逢其时选择与华为合作的广汽是“嗅觉灵敏”,那上汽此番发出拒绝与华为合作的言论,虽然众嘲“奇葩”,实际上却颇有传统车企不甘于对被科技公司“拿捏”的反抗意味。

在不了解车企和科技公司内部具体合作的前提下,盲目讨伐其关于“身体”和“灵魂”的言论,是过于武断的。 不管合作与否,只要能注入活力,让品牌长青,便算是正确选择,但真正的裁判员是市场,到底谁走对了,还有待时间见证。

这场关于智能化的战争,其序幕已经真正拉开了,参战的可能不止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还有即将上场的科技公司。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推荐阅读

01 纪实调查丨上汽大众:大象的傲与败

——越是丰满的稻穗,头垂的越低。

02 跨界造车众生相:虚线的苹果,曲线的华为,直线的恒大

——胜负自有分晓

声明:此文章所有文字、图片皆来源于该公众号或对应网站; 涉及到版权纠纷皆与新车评无关。
分享:

车谈会

作品数:635

关于纷繁汽车商业的小角度辛辣报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