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岁的长安汽车和它的新故事

DearAuto2020-11-23

11月16日,长安汽车(000625)高开高走,盘中大幅拉升,收盘涨停。值得注意的是,该股近期连续上涨,近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20.56%。当前报20.58元,最新总市值为1103.79亿元,成交额52.47亿元,换手率6.65%,成为沪深两市第二家跻身市值“千亿俱乐部”的渝股,多机构维持“买入”评级。

买到就是赚到了。

长安汽车的股价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这有点奇怪,不是说今年受疫情影响,车市整体销量大不如前吗?为什么长安汽车的股价会气势如虹?难道是炒作?

要知道中国股市监管可是很严的,上市企业若有蹭热度、放卫星等举动当天就有可能会收到证监会的关注函。11月17日晚间,长安汽车发布关于股价异动公告。

公告称,除了11月14日发布的品牌日活动,长安汽车未发现近期其他公共媒体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公告发布后,长安汽车股价继续大涨。从结论反推,或许公告里说的品牌日本身就有足够大的信息量。

11月14日,长安汽车在央视财经频道发布“长安·长安——长安汽车品牌日”活动。发布会由一首传唱了88年的企业歌《长安之歌》开启,活动中,长安汽车展示了企业全新品牌定位“科技长安 智慧伙伴”,会进化的智能架构——方舟架构、新科技智慧美学概念车Vision V、全新服务体系等创新成果。

活动现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更首度曝光:长安汽车正在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和高科技的高端产品。

干货非常多!难怪股价会大涨,必须承认,有时候资本市场看问题确实更深刻长远些,投资者更多的是看未来。

看完发布会,笔者也思考了两个问题:

第一,长安汽车为什么要做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第二,长安汽车的技术实力到底怎么样?

做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图什么?

从发展规律来看,高端品牌是汽车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最终目标。

不管是大众、丰田、通用等跨国汽车企业,还是吉利、长城、奇瑞等中国汽车企业,都有高端品牌。

长安汽车推出高端品牌的原因不难理解,毕竟已有品牌的印象和口碑,会影响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知。

举例来说,2002年,大众曾推出过一辆与奔驰S级,宝马7系竞争的豪华轿车——辉腾,售价75-253.18万。辉腾这款车产品力很强,做工也精致,不比BBA差,然并卵,销量上不去。卖不好的原因也简单,没有多少人愿意花奔驰S级的钱买一辆挂着大众标的车。这说明品牌向上其实很难的,因为消费者已有固化的认知。

而做一个新的高端品牌则有利于建立用户的全新认知,重新培育用户口碑,同时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安汽车即将推出的高端品牌有“智能汽车”这个后缀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是长安汽车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这说明长安汽车高端智能汽车品牌的产品,一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燃油车,很可能是一辆5G智能电动车,面向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

那么问题来了,推出这么一个新的高端品牌,成功机率大不大?

笔者认为,成功机率还是很大的。

首先,无论国内还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导力量一直都是传统汽车厂家。

 

全球范围,2020年1-9月新能源车销量TOP10车企中,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余9家都是传统汽车厂家。

 

2020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名的厂家,有8家是传统汽车厂家。

可以说,不管是全球新能源车市场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特斯拉表现突出,但整体上传统汽车厂家仍然牢牢地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论单一车型销量,传统汽车厂家却不如造车新势力,特别是售价30万以上的车型。

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EV车型销量前10名的车型中,售价30万以上的车型有特斯拉Model 3、蔚来ES6、小鹏P7。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之前传统汽车厂家按照主流市场的需求去开发和规划自己的新能源车,推出的要么是秦EV这种油电共平台的电动车,要么是宏光MINI EV这类小型电动车,从实用的角度它们都不错,但是它们不符合当前新能源车用户的“标签化”取向。

现在电动化虽是时代大潮,可新能源车却是一个极其小众的细分市场,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为2.5%,中国市场略高,但也只有4.7%;今年前9个月,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到4.2%,相当于每卖25台新车,只有1台是新能源车。

在这样一个极为小众的市场,新能源车的用户需求必然跟主流用户的需求不同,他们对新能源车的最主要诉求不是经济性和实用性,而是“标签化”,想与众不同。

从设计的角度看,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推出的车型槽点很多,也很怪异,但它们确实又与众不同。

现在,部分车企开始清醒了,它们已认识到新能源车虽是趋势,但从小众发展到相对主流的市场阶段,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此之前,极致产品所带来的“标签化”,将是用户对新能源车的最主要诉求。

长安汽车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推出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其实就代表其转变了新能源车的发展思路,开始走“极致化”的产品路线。 打造的高科技高端产品一定会有新的功能,有不一样的东西。

长安汽车的技术实力到底怎么样?

当然了,品牌能否搞成功得看产品,产品好不好则看技术。

如果技术不行,高端品牌未必能做得好,搞高端品牌失败的中国汽车企业也有不少,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所以能否被认可,关键还得看技术实力如何。

此次品牌发布会,首次对外公开的方舟架构就是观察长安汽车技术实力的最好机会。

 

目前国内拥有自己的模块化架构的厂家很少,长安汽车是其中之一。公开资料整理显示,长安方舟架构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适用于多种车身形式和尺寸,完整覆盖A0级-C级的所有车型。

 

兼容8种发动机状态,排量覆盖1.2-2.0L,兼容48V低压混动(LV-HEV)、高压混动(HV-HEV)、插电混动(PHEV)3种电气化动力,匹配8种变速器模块,具备16种动力组合模式。

 

在体验设计多样化方面,通过降低发动机曲轴中心12mm,动力布置倾角由前倾7.5°优化至后倾10°等技术方式,方舟架构下新一代产品动力总成更紧凑、布置更合理,重心也随之下降20-65mm,带给用户最小提升9%的更宽阔前视野。加上车型体态适应性更强、人机布局灵活多变,满足不同体态车型内部空间合理化。

不仅如此,长安方舟架构还实现了能效、品质、驾控、智能、安全、舒适、年轻等十大进化,在更深层的本质上,它是“制造更好的汽车”的全新理念,这一点和丰田的TNGA一样。

可以这么说,长安方舟架构面世的意义重大,对行业来说,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了全面智能造车新时代,抬高中国汽车的安全准线,比肩世界一流的驾乘体验。对长安自身来说,方舟架构代表长安汽车智能科技与造车基础技术的完美结合,是长安全新造车技术的进化载体。

翻看长安汽车2019年财报,笔者还发现,长安方舟架构只是长安汽车众多科研成果之一,长安汽车每年会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于研发领域, “十一五”至今已经累计投入1000亿人民币。

 

2018、2019年长安汽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6%。

有付出,自然有回报。从国内首次L3级自动驾驶量产体验,到基于5G的L4级自动驾驶投入示范运营,再到APA5.0自动泊车系统在量产车上装备,以及蓝鲸NE动力平台下1.4T、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先后面世......一个又一个研发干货,都证明了长安汽车科研技术水平正在不断向上。

作为一家拥有36年造车经验积累的车企,长安汽车的研发实力还连续5届10年蝉联中国汽车研发实力行业第一。这可不是什么“牙防组式”的机构或者哪家媒体搞的评选,而是国家发改委评定的。在国家发改委“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结果”中,长安汽车以96.4分位列全国第三、汽车行业第一。

在今年10月28日举行的202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长安汽车参与的“主被动安全一体化设计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同时,长安汽车还获得其他领域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这一系列事实,都说明长安汽车的制造品质、技术实力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内功强了以后,销量只是一个正常和自然的结果。

今年1-10月,长安汽车销量累计突破150万辆,重新坐上中国品牌第一的宝座。今年10月,长安汽车集团销量为21.26万辆,同比增长29.7%;长安系中国品牌销量为16.15万辆,同比增长30.5%。至此,长安汽车已连续7个月实现销量同比正增长。

其中,10月长安CS75销量30963辆,CS55销量13440辆,逸动销量20405辆。

作为长安汽车乘用车高端产品序列下的首款车型,UNI-T 10月销量11227辆,连续四个月销量超万辆。

 

写在最后

其实早在去年7月份,兴业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证券公司的研报,就对长安汽车给予了“买入”的评级。

让机构们一致看好的长安汽车的理由,不是当时的新车销售数量,而是新车背后的技术含量。当下中国车市已经进入到存量市场的竞争阶段,单纯的新车效应、降价效应,都不怎么灵了,市场要求厂家推出更具技术含量、更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这需要强大研发实力的支撑。而研发,正是长安汽车的优势所在。

 

发布会上,笔者还注意到,长安汽车用上了新slogan——“科技长安 智慧伙伴”;更换了全新的品牌LOGO,有别于大家熟悉的V标,全新的品牌LOGO顺应数字化体验的发展趋势,减少不必要的复杂装饰元素,进行了平面单色化处理,并将核心元素明确区分。

品牌标识的变换看似简单,却意味着企业在品牌精神、企业目标、战略思维都作出了根本性的变化,随之而来,必然是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改变。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长安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58年前年成立的上海洋炮局,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后经过多次改制改为现名,于1983年进入汽车领域,从生产枪炮到生产微车,做到行业第一。这是长安汽车第一次创业,成为中国“军转民”企业的成功典范。

2006年第二次创业进入乘用车领域,十年实现产销100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品牌领导者。

2017年长安汽车对外发布“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踏上了传统车企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新征程。

 “从传统车企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这句话,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发布会上复述了一遍又一遍。

如今,随着长安汽车品牌焕新,与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长安汽车的转型征程又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信在三家头部企业的强强联合下,在方舟架构等诸多技术优势的保障下,未来的长安汽车必将会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

文 | 鹿小凤、青主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声明:此文章所有文字、图片皆来源于该公众号或对应网站; 涉及到版权纠纷皆与新车评无关。
分享: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