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还是另有所图?谈阿斯顿马丁召回事件

新车评网   作者: XCP冯晞帆 +关注   2014-02-09   评论 (0)


【油门踏板连杆存在断裂隐患,邦德先生你还会开阿斯顿马丁吗?】

剧情如同我们看《007》一般,轰动世界的阿斯顿马丁大批量召回,经过抽丝剥茧的调查后,发现竟然和一家只有几十人的中国“神秘”小工厂有关……(点击查看新闻)

17590台貌似是个小数目,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

17590台对于大众这种巨无霸而言,确实仍够不上朗逸单款车型一个月的销量,但对于阿斯顿马丁来说,却涵盖了它从2008年到2014年这6年里的75%销量!这里还道出了另一个关键点,就是“6年”!在召回事件中,我们很少会看到如此长的时间跨度。由于涵盖车型众多(除Vaquish外的全部),因而从品牌自身角度来说,这次召回比听到大众宣布把全部6代高尔夫召回还要严重。也难怪有不少媒体将此称为阿斯顿马丁的“自杀式纠错”。

车辆潜在危险有多大?

目前来看,还没有人因油门踏板连杆造成伤亡。对于阿斯顿马丁如何发现该缺陷,网上存在两个版本的说法,一说是欧洲媒体试驾活动中发现,二说是在美国一次交通事故中发现。至少从目前来看,阿斯度马丁这次召回是在防范未然,而非亡羊补牢。

召回事件原来早有“前科”


其实阿斯顿马丁对油门踏板连杆的召回从去年5月便开始,当时阿斯顿马丁的动作仍很“低调”,只是分地区施行召回。此事还在国内也引发过争议,源于中国迟至11月才开始召回,比美国召回晚了6个月。据说阿斯顿马丁在早期召回中,发现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由此引发了这次涉及全球的大规模召回行动。

关于“自杀式纠错”的另一层含义

此次召回是阿斯顿马丁主动向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NHTSA)提交的。说到“主动”二字,我们不禁想到刚发生不久的长城哈弗H8延迟上市事件。但两个事件有个本质区别,就是H8事件存在“博弈”的因素,即当中有借题炒作的“空间”。至于阿斯顿马丁事件,无论从声誉乃至销量上看,对自己都没有任何潜在好处。对于阿斯顿马丁的“自投罗网”,从“性善论”一面来看,可以说是阿斯顿马丁的企业良心,决心要来次凤凰涅槃;但目前也有一些阴谋论的猜测,我会在下文中详述。

科翔到底有没有给阿斯顿马丁生产部件?

阿斯顿马丁将问题归咎到深圳科翔这家中国公司上,但科翔却对此矢口否认。阿斯顿马丁随后进行了回应,就是深圳科翔属于第三级供应商,在层层转包中,最后才获得了油门踏板连杆的生产资格。从这个理论上看,两者都没说谎,深圳科翔只是给作为二级承包商的一家香港公司供货,和阿斯顿马丁确实没有直接来往。至于科翔的“造假”,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用上,它并没有按照阿斯顿马丁的要求选用相应的杜邦塑料。不过这种“假冒”踏板连杆却能满足原设计标准的抗压测试,由此通过了阿斯顿马丁的验收。

最后一个疑问,事件背后是否潜藏阴谋?


【事件背后是否潜藏着类似007电影中的“大反派”】

记得在哈弗H8事件的讨论中,有位网友用资本角度来进行分析,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若用资本角度来看阿斯顿马丁事件,我们同样能发现一些潜藏阴谋的地方。

这是来自某位财经媒体人的猜想。2012年年末,意大利私募基金Investindustrial入主阿斯顿马丁。Investindustrial一直想挤走现任CEO Ulrich Bez(从2000年任职至今),国外媒体甚至普遍预测Ulrich Bez将于2013年年末下课,但剧情并没按此推演。Ulrich Bez在任期间很受争议的做法,就是施行外包化,“外包化”对于讲究血统纯正性的超级奢侈品而言,显然是个忌讳词语。因而,这次事件的内幕,有可能是“新王”想借此来灭“旧王”威风,从而在企业中获得更大的控制权。

还有另一个带有阴谋色彩的地方,就是2007年这个召回时间前截点。这恰好是阿斯顿马丁上一次被易手的时间,当时由科威特私募基金Investment Dar从福特手中买下阿斯顿马丁。这里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没有了汽车寡头的庇荫,阿斯顿马丁对供应商品质管控是否还能达到原有要求?

标 签 阿斯顿马丁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