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耍流氓”的媒体问答会

新车评网   作者: XCP冯晞帆 +关注   2013-07-31   评论 (0)


【图片来自网络】

在最近参加的某车厂上市会上,厂家和往常一样,准备了媒体问答环节。其实对于这款车,我心里还是有很多问题想询问,甚至还有同事托我来“套料”,就是该品牌在网上暗传的某新车计划是否属实。

可在问答会上,我的手还没举高,就已有媒体拿起麦克风进行提问。连续几个问题下来,都是同样的情况,主持人在领导作答的时候,已经开始把麦克风送到下一位媒体的手中,显然“举手”环节被举办方给直接省略掉。接下来看到的事情,我更倍感无奈,提问媒体的手中都拿着一张小纸条。很显然厂家把所有“设计”好的问题都打印在一张A4纸上,然后再把问题一条条撕下来,送到各“关系”媒体的手中。

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当然非常的“假大空”。甚至有的媒体,还弄出些相当丢人的笑话。比如某电台媒体想在厂家领导前,“称赞”这款车的电动后视镜对安全大有裨益(其实这项配置仅限于顶配车型)。但在提问时,该媒体竟然丢人地错口说成:“我刚观察到,这款车方向盘旁边有个后视镜,这个后视镜是很多车都没有的配置……”

更让人捧腹的事情还在后头。在领导对提问会作“结案陈词”的时候,领导竟然说:“刚刚我们也看到了举办方给提问媒体都发了小纸条,对于空泛的问题,我们不想继续说下去,下面我要谈个人的真情实感。”

……连领导也承认提问弄虚作假,我不由得期待接下来领导口中能爆出什么“猛料”。但可事实上,某领导所谓的“真情实感”发言,全然是一些自己对于该品牌“鞠躬尽瘁”的感慨,比如“怎样辛苦,我们都走了过来”之类的。提问会结束了,我感觉自己在这次提问会中的最大收获就是吃了几个水果……

出去参加媒体活动多了,其实我对这种形式主义的提问会早已见怪莫怪。稍好的一点的厂家,会给媒体人手一张问题纸。但真正“有心”的媒体还是可以跳出问题纸的限制,来询问自己真正想了解的问题,当然高层是否用“话术”应付过去,则是另一码事。另外,“话术”其实并非中国人的专利,一些外国高层在这方面甚至玩得更加炉火纯青。但有很多时候,高层作应付式回答并非为了逃避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知识面确实具有局限性。比如你问合资厂中方高层一些涉及技术细节的问题,或者一些关于总部决策走向的问题,他们一来不知情况,二来也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因而就只能用话术来进行抵挡。

其实一个提问会是否有营养,大致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到会高层是否足够“核心”,二则是厂家的开放态度如何。核心高层必然会比其它高层知道更多内部情况,接下来就剩下他们“肯不肯回答”的问题。在对一些敏感性话题上,大部分高层还是会用话术来应付,不过在小概率情况下,部分高层也会很坦诚地作出回答。就比如我在某品牌的媒体交流会上,单刀直入询问它们某款车型在国外碰撞测试中,为何会拿到不合格评价,外方高层不仅承认产品在安全设计上仍不够全面,还透露年内会有解决方案出来。不过这个交流会是在私密性较高的场合上进行,且这个交流会属于非公开性质。也就是说,提问有时就像说调情话,成功与否很取决于当时所处的氛围环境……

关注电动新车评,玩转电动车
未知的车型 有兴趣?
是否要放弃奖励
全部填写问卷才可以领取哦
确定放弃
再看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