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评车

话题430条    关注4352人

+关注
话题

十余年间--中(QQ3),德(POLO),日(CX-5),美系(锐界)用车换车的随笔杂记

phoenix05056 [财富:0两] +关注 发私信

奖励:300两

编辑

十余年间--中(QQ3),德(POLO),日(CX-5),美系(锐界)用车换车的随笔杂记

难下笔间,易上心头。
从2017年起就始终有个念头,想把凡夫草民十余年来的买车、用车、换车等实际体验以文笔方式记录,通过论坛帖子等形式与神州大地的车友共享,分享酸甜苦涩的中国普通家庭用车的成长经历。
但迟迟下不了笔:(1)一篇自我反思的文章需要经过反复构思和重复撰写,时间开销不低;(2)这十余年间的多次购车和换车过程中所经历的高兴和后悔,早已超出汽车产品的问题,更多呈现出的是个人角色转变、经济收入提升、社会环境变化以及家庭构成改变。这一切的一切无非借助汽车,得以具体化。
通常来看,如何写一篇“心路历程”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单纯写某品牌某车型的问题:看个人体验可以看XX之家的口碑,看八股文可以看XX之家小编所写的千年不变万年不改的教科文,要看主观色彩可以看X车评网或X8的视频。反过来,要写个体从学生到社会再到成家立业的“奋斗情史”,完全可以下载中产阶级的专用APP:逼乎。
再三纠结后,索性洒脱点,反正不是科研论文也不是工程报告,少点严肃,多些随意。就从最早的国产品牌奇瑞QQ开始说,一直说到现在的第四辆车。整个过程重点阐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对用车体验的反思,特别是每款汽车对于自己和家人的实际用途。文中涉及的中系、德系、日系、美系这四个品牌的车型,不收钱褒奖,也不拿钱贬低。当然,所有观点都是建立在当时用车环境定位和主观体验,纯属个人意见。

(一)2006年奇瑞QQ3
第一款车是十二年前奇瑞推出的QQ3。当时购入这款车是父母为了鼓励自己学业上取得的成绩所做的物质奖励。坦白地说,这款车事先完全不知情。直到买了以后才得知,惊之,喜之。
这款QQ3是当年最低配,连副驾驶的安全气囊都没有!但在2006年那个年代,对于每月生活费300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心中的迈巴赫!有一段时间特喜欢同学找自己搬家….这样就可以开车去炫耀。
QQ3从2006年一直用到2013年才以iphone5都买不到的价格出售。平心而论,这款车是真心没啥可抱怨的,毕竟是市面上最便宜的汽车,结合穷学生身份,外加当时的周边高速上没太多的私家车,开着还算舒心。当时愣头青对什么动力、操控、舒适、空间、品牌都没有要求,只要有一部私家车就觉得很满足。当然,这货上了80公里/小时后,就会出现即将起飞式的各种抖以及低配面包车特有的刺耳噪音。不过,这也绝对阻拦不了我带着曾经女友现在老婆去峨眉山的盘山公路劈弯!一路增减档,与各类长安面包进行厮杀,与奥迪的江南弟弟进行卡位博弈,爽快!
让人很意料的是,QQ3的品控真不差,超出它低廉的价格。这么多年里就换个灯泡。只不过有一次因为加速超摩托车,快达到高潮时候,一用力,结果把变速箱的档干给扭断了…这太尴尬了。除此以外,QQ3没有出现过任何困扰人的质量问题,保养便宜到极限(即便如此,学生时期还是经常去路边店维修),油耗逆天低(每次加油只加50元)。
归纳起来,QQ3在学生时代基本上完成了汽车普及的使命,没质感也没面子,但对我的帮助和成长依旧不可磨灭。在此,由衷地感谢奇瑞,让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尽早地体验私家车的乐趣。
个人建议,如果您是第一次购车的车友,在你可预测的5年以内,经济收入不会提高一倍以上的前提下,真心推荐省事省油的便宜买菜车,踏踏实实地帮助您完成对汽车的认识和了解。随着经济条件转好以后,再升级换车。

2006年数码相机还没完全普及,当然也没钱买,容易找到张QQ3的历史照片。

(二)2010年大众Polo
拥有QQ3的几年中,逐渐体会到它的发动机乏力(平时0.8L,开着空调满载变成0.08L),没有舒适可言,高速行驶缺乏安全感,没面子。到2010年我女友脱离学生身份进入职场,也正式结婚成为我妻子,该年自己学业再次取得成绩,父母出资让我选一辆10万左右的轿车,这种兴奋感至今仍记得。
那一年小四还没荣登内地烂片导演王的宝座,小时代系列神片也没有祸害人间,神秘景田也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大baby和黄教主更没有浪费那么大的流量。但是,大众-德国-品质,这些名词早已注入天朝臣民的内心,深入毛发,重塑DNA,至今难以摆脱。计算是经历过买速腾拼运气买TSI靠人品的混沌时期,南北大众在我们心中依旧意味着可靠和品质。
回过头来说自己,单单打死奥托的车标在当时我的眼力就有几万的溢价,绝对的高品质汽车。而旗下的Jetta和桑塔纳太公务,环顾当下,能买得起只有Polo。考虑到用车主要是两人,空间要求得到满足。至于1.4L AT的动力,作为QQ3的车主不存在什么质疑。没的选,也不用选,直接就选心中的品质神车-上海大众Polo。
8年抗战已胜利,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提车的情景。鲜花、小妹、鞭炮、彩带,哎,作为当时仍然是学生的我,开大众娶老婆,人生完美。不信,您看看这空腔注蜡的黑科技,看看如坦克一般的车身,再反复关闭整体成型的厚重车门,多次按按不动的车皮,翻身而上脚踩车门.....握着打死奥托车标的方向盘,手指拨动Tiptronic的自动变速箱,行驶在成都绕城高速上,播放着CD光盘,保持巡航状态,心里舒口气:这才叫汽车。
好吧,必须承认,曾经有一段午休时间专门跑到Polo里面去睡…因为不敢相信居然买了大众。
这款Polo从2010年一直用到2017年,总共行驶6.9万公里,最终通过黄勃介绍以非常保值的价格出售。先说说为什么只开了不到7万公里:一是前几年仍是学生,没钱是常态。能坐公交就公交,能烧骨油绝不烧汽油,每次加油只加100元;二是后几年买了新车,Polo使用频率大幅度减少,居然1年中只开不到2000公里。寻思这些年Polo的体验。简单地说,体验相当好,不愧是当年小车的标杆。虽说总里程数不太多,但Polo才是真正意义上让我们体会到自驾游的乐趣。就这四眼小车,带着我们南下丽江、西临318、北至敦煌、东进武当。最远单程4000+公里,最高海拔达到4800+米,到过N个大草原,驶过N次冰雪路面,翻过N座雪山,走过N次沙漠。几次“出生入死”的伪经历更是加深Polo与我的感情。爱Polo,黑大众是我人生乐趣之一。
抛开社会附加值(优点之一),最大的优点就是稳且有质感!高速上这么小的车身依然让人倍感厚实安全。对于我这样的水货,车不够好或者说体验感不够安全的话,我是不敢从成都跨越五个省自驾到敦煌。
至于缺点,也是导致第三次购买新车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 Polo在噪音控制方面做得不错,最大噪音来自发动机,风噪和路噪在这个级别上控制地非常好。但超过110公里/小时,发动机噪音就开始显现出“廉价感”。(2) 1.4L AT理所应当地不给力。像我这样到处自驾游的人,如果满载走高速,或者长途,只有老老实实地保持100公里/小时就ok,加速啥的别折腾了。2012年翻祁连山,油门到底,时速30公里/小时倔强地龟行。(3)空间比较拘束,走长途自驾或者短途自驾,后排乘坐空间真心虐人。曾经在长途旅行中,后排的乘客只有盘腿而坐,相当带感。(4)1.4L排量可油耗不低,基本维持到8.2-8.5左右。(5)Polo的品控不差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好,不到2年换了减震器,5万公里之后发动机声音变大变毛躁。
瑕不掩瑜,负责任地说,Polo是一款兼顾面子,让人安心又放心的明星车型,车身灵活,非常适合城区两口之家的用车环境。如果才工作不久的年轻家庭5年内不考虑小孩,或者说是单身青年,从保值率和社会附加值层面,包括车身产品本身,强烈推荐Polo。

成都自驾至敦煌,单程距离超过4000公里。美景美食的经历后,也深刻体会出途自驾必须要动力足,空间大。除此以外,Polo表现得非常稳定,赞!

进山探寻藏寺,Polo被当作型SUV,显然,非铺装路面的时速提起来。

2013年2月冬天去海螺沟,翻山遇上冰雪路面。头次意识到四驱的重要性在于遇到冰雪情景时的应急控制。Polo在这种路面上发生多次打滑,一路战战兢兢地下山。特别是有个发夹弯,车身出现甩尾,旁边就是悬崖。当时已经吓尿,幸亏Polo靠着德国大众这四个硕的金字招牌,凭借EPC成功地将车身救回。事过下车跪地叩拜山神,立下庄重的誓言,买车必买四驱,无论轿车、SUV还是面包,必须四驱!

翻过N次高山的Polo,每次都是气喘吁吁地龟行爬上来,但胜在没有故障。

青海湖边的Polo。

2014年甘南这段路让人记忆犹深。到20公里开了90分钟,全程坑凹路面,车到散架人到崩溃。而且这条路属于甘南山中的僻静路,几乎没人。想起还是有些后怕。

(三)2014年马自达CX-5
爱之切恨之深!
据前所述,不难看出本人是一个喜欢自驾、热爱生活又比较矫情的车主。随着丈量神州大地的范围越来越广,遇到路况越发复杂,对汽车本身要求也逐步提高。车不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老百姓跨越神州的忠实伴侣。小Polo开始表现出身体被掏空的万般无奈,先天动力不足加之空间不够严重限制了用车的环境。特别是2014年老婆怀孕,对汽车空间的诉求已发展成实质。这时,学海苦舟10年之久后,本人终于可以出关下山找饭吃。题外话:在现阶段且长期处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初期,读书仍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资”。
话说回来,即便新购一辆车,我对Polo也没有太多怨言,他自身天然瓶颈不影响我对Polo的感情。
Ok,前戏到此结束,再说硬度就不够了。买车要求简单粗暴四个条件:空间相比Polo必须大,动力相比Polo必须高,必须四驱,尽可能便宜,25万落地为好。通过科学理性地判断后,剩下就是选车了。鸟瞰天朝,一干车型你方唱罢我登场:途观、翼虎、CRV、RAV4、新奇骏、CX-5、昂科威、斯巴鲁XV等。
好戏开始了,简单回顾一下到店看车和试驾的体验。首当其次就是大众途观,这货对于每个中国车主实在太熟悉了,以至于后面的肿泰等无数车型都做逆向工程。2014年底不再加价,有些优惠。我必须承认途观的顶配车型更有质感,更显品质。但没有选择老东家的途观,主要是想换个口味。途观综合实力相当强悍,造车能做到如此均衡是很了不起的,也一定是辆好车。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买的途观也许就不会有第四辆美系。转头去看翼虎,当时价格很坚挺,配置很丰富。不知为何网上黑福特是一种潮流,所以没太多关注。事后挺后悔的,且听后续道来。CRV是本田最受欢迎的车型,空间大、动力足,试驾感觉非常好,但讽刺的是本田是我最早放弃的一个品牌。原因很简单,社会附加值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和受众人群我不得不考虑。可以说,所有品牌里面最让我带有直观色彩拒绝的就是本田。现在说说世界一哥(曾是):丰田。RAV4这款车是典型的丰田车,驾驶无感、操控到位、上手轻松、动力十足(2.5L),最最打动我的是乘坐,真心舒服啊。最最引起我惊愕的也是乘坐,尼玛啥底盘啊,太单薄了!20万的车的底盘质感居然如此差,连Polo都不如,没有搞错吧。新奇骏上市不久,真动心,车身大有“质感”,外观高级,驾驶层面也没啥可以挑剔的。除了价格都满意,如果当时买的新奇骏,也许除了吹弹可破的车漆外,估计也不会再换车了。而斯巴鲁XV作为进口车,在价格方面没任何优势,而且空间也明显不如上述几款车,试驾过一次就彻底放弃。话说,靠着常年在大陆鼓吹水平对称发动机和四驱,配合三亚广告电影,斯巴鲁前几年凭借情怀还能勉强维持少量的4S店。同样是叫嚣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的情怀车商,这几年也彻底回归现实,不知道斯巴鲁还能坚持多久?昂科威是2014年年底新上市的,直接给我震撼了。完美?不,真完美。外观、质感、配置、动力、品牌形象等等都给十分,涡轮带来的爽快感是自然吸气无法比拟的,前者也是世界大趋势。也许除了价格和变速箱以外,昂科威是当时最具竞争力的一款SUV。曾经有一段时间很纠结昂科威和CX-5,最后还是因为贪便宜买了后者。而三年来使用日系的感受告诉自己,我就不爱日系这味,当然这是后话了。
来到主角CX-5,2014年车型是2013款的长马第一代国产版。从Polo过渡来看,CX-5的空间肯定是满足要求。配置方面,2.5L次顶配也强过Polo多条街,车身相比Polo真心大。特别要提2.5L的创驰蓝天发动机。能想象我从1.4L的Polo过渡到2.5L的自然吸气那种瞬间的高潮快感吗?这才是奔跑的汽车啊。试驾时的Zoom让我心动不已,爽,快,酷!不过,即便是试驾过多次,我仍然心存疑虑。一方面是日系的底盘单薄早已妇孺皆知,二是日系的车身单薄也让对质感要求较高的我比较担心,虽然车漆车皮与车身安全无关,这点科学素养是有的。就在万般纠结时,出现了两件事让我购买了一款事后爱之切恨之深的马自达CX-5 2.5L。
第一,受中国教育熏陶多年的我,自以为拥有科学素养和理性思考,且不知城市套路深,农村路也滑的社会真理。无论如何,任何一家汽车媒体的评测视频,对消费者购买车型的参考意见是很重要的。在这里,有意无意的误导会给普通消费者造成很大的伤害。简单地说,我是受新X评网站的销售冠军(人称车界岳不群)的马自达CX-5评测视频的蛊惑,深深地认为这位明则车评人实则销售员的车界岳不群是“真”评测、“高”水平的“专业”人士。现在来说,自己在象牙塔呆傻了,呆了太久,一出关就遇到这等顶级传销高手,根本不是岳不群的对手。就像现在微信上许多高水平的广告,软文厉害之处在于你没发现。大家有兴趣,自己去看这期评测。20+多分钟的评测,他是把CX-5的白色说的更白,黑色说一点点。只是一点点,不能再多了。比如CX-5的行驶品质堪称上佳?4.9万公里后,我负责任地说,CX-5的行驶品质相当一般,和CRV差不多。居然还敢说接近Q5?欺负我们没开过Q5?当然,比奇葩底盘的RAV4好,但明显不如新奇骏。更别说欧美一帮肌肉SUV。再说说,车界岳不群提CX-5的噪音是怎么阐述的?“噪音还ok”-----就这点直接引得我爆粗口!3年4.9万公里后,我负责任地说,马自达的噪音是这个品牌沦落为二线的最根本原因之一,直接导致了马自达的车在舒适方面存在非常大的缺陷。你要问车界岳不群有没有说的比较中肯的地方,有,CX-5的操控在这个级别里面数一数二。但恰好这也是这款车型的致命问题之一:谁会买SUV去劈弯?带着一家老小跑到山区去劈弯?确定没吃药?一说到CX-5的缺点,就让我痛心不已,稍后再慢慢黑。
第二,我能经受住组织考验,却没有熬过金钱的腐朽。2014年底有一次团购活动,贪图一万多的优惠,一冲动就参加了马自达团购活动,购买了CX-5 2.5L。这也是一个深刻教训,买车是个人意愿的体现,切不可为了便宜就下手。
开撕前先说说优点。3年整,4.9万公里的行程,CX-5作为刚组建的三口之家,承担起这段时期的担子。他经历了我女儿出生、搬新家、带2岁女儿行走青海、海螺沟等等,CX-5也合格地完成了四驱翻阅雪山,安全可靠地从A点到B点。我承认,我对CX-5是又爱又恨,酸甜滋味自在心中。先说结论:CX-5是一款优点爆表缺点突出的很棒的家用买菜专用的跨界车。这货就不是SUV!特别适合不太挑剔的三口之家或者身体刚猛的年轻人。首先是超级省油,4.9万公里平均油耗7.2L/百公里!拥有2.5L排量,这样的油耗成绩在综合路面上真心点赞,三年里在汽油费用上真是给我省了一笔钱,感谢马自达。接着就是非常可靠,3年里走过各种路面,没有突发故障,马自达是典型理工生,老老实实不懂装X,任劳任怨做好本质工作,感谢马自达。然后,不得不提操控,体验CX-5操控一定要去跑山区,任何一个男人都会为行云流水般的驾驶乐趣所倾倒。好开、愿意开、乐意开是马自达所有车型的共性。最后是动力总成,虽是自然吸气,但2.5L的基础排量是天然优势,外加神级的变速箱,提速加速来的很快。马自达变速箱不是一般的聪明,非常出色,3年里我都以为自己开的CVT。讽刺的是,所有的优点都是围绕驾驶者而言,这为后面缺点打下了伏笔。也许有人会提CX-5的颜值,现在流行颜值即正义,对此纯属个人审美观的差异,至少对我而言,颜值永远排在三大件、品牌、空间、可靠之后。太丑例外,比如这段时间越来越抽风的丰田,款款车模仿中华田园犬的獠牙,配合大镀铬连本田都避三分。
终于开撕了!吵!很吵!非常吵!实在太吵了!这是CX-5在三年里给我最大的感受,这是导致我忍无可忍必须换车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专门买了分贝仪进行路测,把分贝仪放在A柱附近,60公里时速可以达到65分贝,80公里时速可以达到70分贝,100公里可以达到75-78分贝,120公里轻松达到80分贝以上!马自达的噪音不是单一的,是混合各种噪音没经处理放任自治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马噪”。这里面包含了呼呼不停的风噪,一旦速度达到70-80,风噪声相当明显,不但干扰驾驶员,对所有乘坐者的舒适性影响很大;再次,就是咕咕的胎噪,无力吐嘈,廉价感和本田滨智有个比;最后,就是没有质感的发动机噪音!我就说一句,偶尔一次Zoom干吼式的发动机噪音我也就忍了,如果一加速(别提急加速)就出现马景涛般的连续式噪音,谁吃得消?3年里的噪音带给我和我家人太大干扰,有一次我加速声音居然把后排好不容易入睡的老婆给吵醒了。这种级别的噪音根本没法让人安稳入睡。特别是后排,有次在成雅高速,车流量比较大,车与车之间回车而过的各种音频混杂一起,瞬间让坐后排的我感到CX-5的降噪方面是非常、非常地差劲。直到我购买了第四辆车后,父亲和母亲才说实话,他们也觉得乘坐马自达没法入睡,一是太吵二是太颠三是高速上感觉“薄”。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早点说了,早说我就早点把这货给处理了。父母还是传统的中国老人:忍忍就过了。哎,回想起来我就后悔。买个车居然让家人没有体验到良好的乘坐体验,那这车就有大问题,至少不适合我及我的家庭。这种噪音到2017年的长途自驾爆发了:10天青海之行,我时时刻刻忍受噪音带给我神经上的折磨,每次开完车回到住宿点,头就特别沉重,头昏目眩感特强烈,硬撑着开完这个旅程,老婆在后排也时时刻刻晕晕乎乎地,没有半点舒适可言。此时,不得不换车的念头在心头开始发芽。归纳起来,如果你对噪音有硬性要求,切忌别碰马自达的CX-5以及马自达3。
缺点二,薄!不单是车漆,还有车身稳定的肉测感。20万级别的日系SUV都存在车漆过薄的问题,人家轻轻地碰一下,日系SUV就出现掉漆现象,不过也不是啥大事,反正是你碰我我插你。但是车身稳定就让人郁闷了,CX-5整体的车皮比较“日系”,对环境噪音隔离非常弱:在市区如果车流量增加,四周车辆行驶经过CX-5都能清晰地感到车身的轻微晃动,在高速上这种感觉十分强烈,特别是大货车超过之后,整个车身明显的晃动让驾驶者察觉到廉价的单薄感,影响心情。可以说,在高速上CX-5让人有一种裸奔的错觉,貌似整体刚性很差,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低于110公里/小时)半点都没有德系的稳定感和美系的厚重感。打个比方,高速时候CX-5就像一把利剑-虽锋利但异脆,德系SUV就像一把刚韧的武士刀,美系SUV就像佛挡杀佛的战斧。就2017年去青海,高速上我跟随同行的途观,下着雨时速110公里我已感到车身不够“淡定”,要克服这种漂浮感只能调大音量外加拼命,想想车上的老婆孩子我就绥了吧。再说个事情,有个同事买了当时翼虎1.6T。我试驾一整天,经过高速、国道、山区。实事求是地说,翼虎1.6T除了空间和变速箱,行驶品质明显强过CX-5 2.5L。动力就不说了,自然吸气和涡轮没优势可比。行驶品质无论是各种噪音的抑制,还是车身稳定感,翼虎都比CX-5做的好的多。没有那种极品一般的噪音,翼虎将噪音经过处理后,当你听见时并不会感到不舒服,只是单纯的噪音。环境隔音也明显有优势,与大货车错车不会有幅度较大的晃动。整车高级感明显强过CX-5,甚至强过途观1.8T。翼虎的变速箱不够聪明,换档不够及时,低速存在明显的顿挫感。当然,翼虎在2015-2016年的质量可靠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也算是缺点。
缺点三,第一代CX-5国产后的装配工艺让人抓狂。各种缝隙请见网友的吐糟贴,我那货的主驾驶座椅的缝隙之大连QQ3都不如。总见网上有些喷长安福特的装配工艺,我负责地说:福特对装配工艺的要求平均高于马自达。装配工艺直接表明这个厂家对自己汽车的态度,这里也能看出为什么马自达总是二流品牌。装配如此不上心,就好比做事不尽心一样。材料一般可以理解成成本,但装配如此随意就让人质疑这种车商造车的态度。材料也不咋的。2014年12月底购买的CX-5,整个内饰有股难闻的味道。大家都嘲讽福特蒙迪欧的味道很丑,其实CX-5内饰气味也是相当难闻。曾经在长达1年时间内,几乎不断更换竹碳包,后来增加更猛的柚子皮,直到2016年味道才逐渐消散。想起才出生不久的女儿坐这车,我就一肚子火大。
缺点四,烂成翔的4S售后服务。业务水准,业务规范度,门店装潢等等,可以说,整体服务水平居然跟N年前的奇瑞差不多,无力说啥了....
还有之前车界岳不群蛊惑的自动启停,他把这半成品给吹上天。其实第一代CX-5自动启停的实际体验非常差,没有之一。抛开在地下车库启动时的大地惊雷,日常行驶的自动启停简直就是鸡肋,抖动强到了影响停车的舒适,2015年后我基本没用过这失败的玩意。
三年使用CX-5,我固执地认为马自达推出第一代SUV有试验的嫌疑。2013年第一代问世到第二代上市只有短到比日本人丁丁更短的4年时间,如此短的换代间隔至少说明马自达在车型设计方面没有超前,存在种种问题迫使他需要立刻换代来增强竞争力,这对第一代车主非常不负责,至少我很反感这种高频率的做法。看看SUV的几个常青藤:汉兰达和锐界,真正换代都是7-8年的光阴,包括神一样存在奥迪Q5和大众途观也是。如果一款车型慌不择路的赶忙换代,说明这代车型存在某些致命缺陷。
行驶质感差,车身单薄让人不安全,社会形象太young太躁,缺点如此致命,实在非常失望,最终在2017年底以亏本价格出售。我非常痛心他未能承担起家庭的门户担当。事后反思,长安马自达CX-5这款适合young人,或者单身狗,或者35岁以下的两口或要求不太高的三口之家。如果是这类人买CX-5,别吝啬那点iphone X的钱,直接买2.5L+四驱。别自慰2.0够用,马自达创世蓝天技术必须要大排量才能体会到他造车的理念:Zoom不停。假如夫妻双方工作较稳定,收入不太低,为人靠谱,处事稳重,对品牌、对汽车行驶品质、对汽车质感有较高的要求,选择SUV我绝对不推荐包括马自达CX-5在内的一切日系,首推欧美,唯一例外是丰田汉兰达。
CX-5是一辆有鲜明特色的跨界车,但不适合我,希望诸位看清我的经历,远离现在这么多的车界岳不群,不要花了钱但过不了多久就后悔,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汽车。

第辆SUV实让人激动了半个月。要说颜值,最爱19寸的轮毂,靓丽且颠簸。

到家两年后,CX-5第次证实了四驱价值。在翻越巴郎山时,四月份道路积雪仍然严重,许多轿车和许多两驱SUV打滑排队停在半山中。我们鼓起勇气,凭借最弱四驱系统,平稳达到巴郎山垭口。这次四驱体验再次坚定了信念,买车必四驱。四驱也许辈子用上,用上的时候保你有下辈子!

有了CX-5之后,充沛的动力让我们晃悠到更的川西,蓝色CX-5更有动感,同时兼顾种理性的味儿。

2017年带2岁女儿行走四省千里游玩青海湖。这里是西宁后花园-贵德县,冷门但景色非常出众的众地方,只有当地人才到这儿玩。CX-5可靠性必须给100分,92号汽油外加百公里7.2L,省油省心。

号称西藏的甘南,原始风光的同时,基础设施仍然很落后。

第次使用四驱翻越巴郎山的雪地后,我就自以为CX-5四驱牛上天,自以为有了四驱老子天下无敌。因此在黑水县独立翻座废弃的山口时,高估自己低估路面复杂性。这种碎石路让汽车轮胎的负附力幅降低,轮胎打滑非常严重,加上路基受到严重毁坏后,车身晃动非常,让人感到种恐惧。CX-5是最low的种多片离合器结构的四驱系统,应对这种条件简直就是要它老命。此时的车身晃动停,后驱打滑无法前行,损坏路基的旁边就是悬崖!此时的我已经便接近失禁的边缘,眼看车身断滑向边上,我吼声:“汽车之家的帖子还没写完了,我能在这里停下!加油我的宝马!”猛踩油门数脚,CX-5终于脱困离开了这座无人山。从此我知道老子的四驱是孙子级的四驱,再轻易涉足off road。

熊猫王国之巅。成都人民没事就跑到这里来吃个烧烤,看个银河,发个朋友圈。

2017年家里两台汽车合影。在相继出售Polo和蓝CX-5后,我终于迎来纯正SUV时代。这照片纪念下这2位功臣,虽然他们各自有缺点,但我仍然很感激他们给我生活带来的质变。

(四)2018年福特锐界
马自达CX-5在这几年中让我深深体会到歌词“爱的那么真,伤得那么深”的内涵。随着用车频率提高,经济也相对不那么窘迫,我认真反思和仔细思考。排除具体车型的竞争实力来谈,简单归纳几点:(1)买小众车不一定有问题,但买一线品牌基本没问题。这里面除了人具有的从众心理外,其实也从数据上反映一线品牌的价值,至少这个品牌的车型没有特别突出的缺点,这方面丰田和大众确实做到了。所以买车尽量选各系里面的主流品牌的主力车型。品牌加持,外加投入主力车型的研发实力,这样的车型不会出现令人崩溃的缺点。例如国产吉利、长安,日系丰田,德系大众、奥迪,美系福特、别克;(2)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有前瞻性,考虑至少三年或五年的实际情况。结合年龄、收入和家庭环境等,随着时间推移各方各面都在变化!这方面我的教训太深,如前所述。包括论坛一些车友情况,两口子买个Polo不到一年小孩出身,立马硬件条件就显得不合适。再说常见的三口之家对空间的硬性要求那是显然的,这方面空间在相等条件下肯定是越大越好。三口之家的车辆不一定要求太刚猛的动力,舒适、安静这些更考验车厂综合研发实力的软指标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3)35岁以上的家庭置换车辆也好,购买新车也罢,品牌面子是刚需。对于许多三口之家的爸爸妈妈年龄接近或者超过35岁时再置换新车是很正常的,此时的候选车型的品牌所具有的社会附加值应该重点考虑。在国内外,一个汽车品牌的拥护人群在很多场合下都具有类似的世界观、消费观、价值观,这是不争的事实。接地气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买奔驰的人并非要证明高人一等,也许只是喜欢奔驰散发的优雅气息;买奥迪的人多数是低调的公务员或者热爱科技的一群人;买德国宝马和日本宝马的人可能就喜欢非常纯粹的驾驶乐趣。这方面在飞速发展的中国被无限制的放大,有些品牌的形象就不咋的,有些个别车型的车品车德那是烂的不像话。就此,在而立之年后的家庭买车理所应当考虑这个品牌这个车型在社会层面的整体形象,毕竟大家都喜欢正能量。我希望我开这个车不是说我多富,也不是说我多穷,而是我某些个性或者为人做事给人的感觉,就像这台车给人的印象感一样;(4)预算一定要在自己承受范围内给足。这根本就不是遗不遗憾的问题,而是现在的汽车厂家在定制具体车型时已经考虑得十分周全。能上更高平台的车型尽量上,比如速腾和迈腾,后者车身架构定位不是前者能比的,包括无形的社会附加值等。能上顶配尽量上,这方面的典型就是丰田和福特。我觉得别总用性价比来考虑买车,你得考虑几年后你这车整体的配置和科技感,毕竟这几年中都是你和家人在体验汽车带给你的享受。简单地说,别立足当下,往前看。
说了半天,谈谈我置换新车的要求,当然还是城市SUV:(1)大空间,必须7人座的空间。就算第三排是个摆设,我也需要这么大一坨的空间。毕竟在大国中美,我们都喜欢以大遮百丑;(2)一线品牌,绝对不考虑二线或小众品牌,因为后者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或者太有个性,喜欢则爱,讨厌则恨;(3)车型必须要是世界原车型,至少车架、动力、悬挂都是立足于全球市场研发,针对不同国家有所调整。这种车型的硬实力是凝结了全球顶级工程师的心血,一定具备优异品质;(4)安静舒适!这点发泄的精力都射向了CX-5,请见我之前所诉。在60公里/小时要求极其安静,80公里/小时要求非常安静,100公里/小时要求十分安静,120公里/小时要求安静,特别是对周边环境的隔绝要做到优秀;(5)行驶品质上佳,高速驾驶厚重扎实。这并非是我要在高速上飙车,还是因为中国路面情况复杂,各种大巴货车出没,自驾游或者出行时没有那么的“空虚感”。
先说结论,这次把所有日系全部排除掉,丰田汉兰达例外。本田冠道据说硬实力相当赞,但考虑到日系一贯的车身单薄,特别是本田整体印象相当令人汗颜,所以这款车从头到尾既没有看过,也没有试驾。现在就做二选一:福特锐界 或 丰田汉兰达。汉兰达就算在美国,也是属于条件不错的家庭才能够买的品质车型(见知乎)。我对汉兰达比较熟悉,也认可这款车。曾在2017年开着老汉兰达2.7L两驱从成都跑到四姑娘山旅游,车上包括我共坐5人。总体来说,这车易开好开,综合路面的实际体验感非常不错,没有韧性但有酥软的舒适感,对前后排所有人员都一样。安静程度也是相当、相当不错,高速行驶或者国道行驶,噪音都不会让人觉得心烦意乱(噪音集中在发动机),整车NVH控制不错,难怪深受中美消费者的追捧。相比之下,当时还在手上的CX-5真心low逼了。外观方面,见仁见智,我比较喜欢老汉兰达的低调内敛。要说缺点是2.7L的排量在高原不够,5人在车上跑汶川高速遇上爬坡,超过80公里/小时就明显感到动力不够,这时的CX-5一脚油猫了去了。同样是5人在翻巴郎山,踩油门勉强50公里/小时,CX-5此时早就不见了。汉兰达的社会形象也不错,车主多数都是务实的人或者奶爸专用车。质量可靠性就更别提了。也正是这些优点,此时此刻的汉兰达依然排队等车,除非加价才能提现车。抛开这一切,我当时预算的是汉兰达2.0T顶配作为候选者之一。
反观就是被黑专业户的福特。网上最喜欢黑大众和福特。前者在此不提,但福特从focus到翼虎再到锐界,都充满了各种负面新闻。包括漏油、断轴等等。要说我这里为什么会选择福特锐界而不是丰田汉兰达。先说产品质量,我身边许多人买福特,有趣的是这批人换车时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福特。经过这些年观察,福特的车或多或少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问题,但真正质量问题(比如DSI)还算少。当用一些小问题换来整车高出同级车的品质感、驾驶感,我相信许多人还是愿意的。何况美系车天生具有的某些优势可以磨平这些不算严重问题的小缺点。再来说说产品实力,在我心中无论选锐界还是汉兰达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都是非常出色的优秀产品,都是自家全球研发中心推出征战世界的顶级车型。选择谁全看自己的喜好。比如福特产品的特色:选择高配(给钱给够)会体验到越级的享受。确实如此,福特科技配置一向比丰田大方。同时,福特车含有美系天生具有的高速稳、底盘扎实等特点,这些都是我非常看重。汉兰达是非常平衡出色的SUV,质量那是相当可靠,但一方面我想换个口味,二来汉兰达加价提车的现状让人无法接受。所以选择谁与车型竞争实力真的无关,这二位纯属个人喜好,选谁都不会后悔。因此,这部家庭门面担当的车型没有任何纠结…就定了福特锐界2.0T顶配。
截至目前,锐界只在我手中经历了首保,虽说行驶过各种路面,但也只有区区6000公里。要说感受肯定不如前面几辆车型。我只能就短短几个月体验简单做一下不负责的非客观论述:
先说可靠性,最新款锐界已经彻底解决早期天窗漏水的低级问题。在我用车期间,没有出现引起注意的质量问题,也没有任何异响。要说瑕疵,就数打开空调后,如果在停车熄火前没有预先关闭空调,次日再打开冷风系统会问到一股不太好闻的味道。这种现象在锐界小册说明书中有解释…要解决也简单:要么风量增大后吹一会儿,要么熄火前10分钟关闭空调系统。
动力方面,都说福特擅长底盘,我倒是觉得福特这货造的发动机那可是一等啊!2.0T的帐面数据相当感人(不提2.7T),但实际体验在40公里/小时以下确实锐界有点肉,至少提速到了40公里/小时以上,这动力输出真的让人没法相信这是2.1吨的车身净重。特别是在高速上,从90公里提速-120公里或者超车时都给人非常强的信心。因为涡轮能够在1750转时能够迅速介入,不用等Zoom的转速升起的时间消耗,提速非常快,延迟非常短。我现在就喜欢在非低速情况下驾驶涡轮汽车,这是未来不可逆的主流。如果要说市区里的低速驾驶,还是要数丰田混合动力。
底盘方面,福特就是典型的美国车。高速扎实,车身刚性十足。过坑过坎能够明显体现出美系那种厚重,这不是日系车所具有的表现。汉兰达这方面也一点不差,甚至在多数情况下,汉兰达软软的后排乘坐感更能够引起国人的喜欢,但我和家人更喜欢福特底盘,有小碎震动但不硬也不颠,车身厚重宽大能够受得住、压得住,给人很高的品质感,何况老年人坐后排也不存在昏车。
变速箱方面,锐界在40公里/小时以下存在较为明显的顿挫感。只有速度提上去以后才能摆脱这种窘态。但真正行驶起来后,让人怀疑这是涡轮吗?和自然吸气的变速箱没太大差别,真心给福特雄厚的研究实力敬佩。当然,要论变速箱,平民品牌中马自达要数第二,其他不敢称第一(只有长时间驾驶马自达的人才会体现到这句话的内涵)。
舒适方面。先说结论,车内空间不如汉兰达,车内舒适度不如汉兰达。但两位都是标杆,这里的差距只是相对而已。车内空间锐界具有相当大的缓冲空间,只要仔细去观察车门和车厢的距离还有车门的厚度,就会发现锐界和汉兰达在造车理念上存在许多不同。座椅而言,锐界秉承美系沙发的宽大厚实,两个字:舒服。
噪音是我最关心的没有之一。先说环境噪音的隔绝,锐界做到太棒了,这方面负责地说强过汉兰达。关闭车窗后,对于外界的谈话声、大货车过路的噪音都被统统隔离在外,你能明显地体会到车内和车外的分界感。有时候自己按车内喇叭,乘客还会说一句:是哪个SB在周围按喇叭(自嘲)?再来说说风燥,超过100公里/小时会感受到风燥出现,超过120公里/小时风燥就有点大了。但是!重点在于锐界对所有的噪音都经过处理收敛后再发散,不会让人烦躁,不像马自达完全不理会噪音。锐界这种风燥对人特别是驾驶员的影响只是“有噪音或者有点大”,但不会让人心烦意乱!这种差异非常重要,我经历过4个多小时不休息的长途驾驶,有高速有国道,锐界驾驶以后我丝毫没有头昏脑涨,只是真正的身体疲劳。如果是以前的马自达CX-5,除了身体疲劳,还有头昏头痛。胎噪来说,锐界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强过CX-5那是肯定的,这方面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发动机噪音在100公里/小时以上的工况时,锐界比汉兰达做得好。低于这个速度我仍然汉兰达更察觉不到发动机的噪音。当然,比起Zoom不停Zoom不断的CX-5发动机,前两位的发动机真是够安静的。总结来说,锐界或者汉兰达在噪音方面都属于30万元平民品牌中SUV的标杆。要说有没有噪音,有;要说超高速行驶的噪音大不大,大。但这种处理后的噪音不会让你心烦意乱,不会影响驾驶者和乘客的体验,这就很不错。如果还不满意,可以去体验长途的凯迪拉克XT5,排开其它因素不提,要说静谧就必须考虑凯迪拉克。
关于噪音再扯一点NVH。现在许多车主去做车身隔音棉…其实这货作用还不如换轮胎。排除风阻和胎噪,车身噪音更多是环境噪音造成的。这真心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本不是花几千块就能解决。要说提高环境噪音的隔绝水准,除了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外,就看骨架结构中的钢材密度,我们长距离体验过宝马5系(进口)。这车的钢材密度非常高,让人感到车身异常厚实,路过大货车大卡车根本无感。所以不推荐去做什么隔音棉处理,还不如好好挣钱置换更好(贵)的车型才是正解。
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阐述,各位看官就当听故事,以上纯属个人体验,请各位别往心里去,也别在意我的评论。没有不好的车,只有不适合自己的车。希望以上经历能够对诸位有所帮助,提高识别能力,早日远离现在日益猖狂的车界岳不群,选到满意的车。

置换当天的合影,对比尺寸差距显著。锐界才是心目中的标准SUV尺寸。

锐界是款车,和POLO样是同级同尺寸车型中的标杆。

这种中型SUV走乡村道路简直就是科目考试四...完全是在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

从驾驶感和乘坐感来说,锐界代表了平民品牌的高品质体验。

收藏

2018-04-12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