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狂人

话题300条    关注2429人

+关注
话题

#争霸精品文# 关于汽车的一些知识(升级版)

《关于汽车的一些知识》一文曾经在新车评网发布过,得到过很多关注,对此深深感谢。当时的文章大概是15000字左右,经过和一些网友的交流或被质疑,我也思考了一些事情,取长补短,并修改了原文的一些知识点。

写这个文章并不是我特意约稿什么的,而是像记笔记一样,记录新学习到的知识,记录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所以自上次发布后,又增加了10000多字,并对很多结构进行了很多调整,所以算是个‘升级版’。以后不会再增加了,新的事物写在新的文章中吧。

一个文章发布两次,有点不要face了,但是我这个文章总得有个平台给网友见面啊,万一能够帮到哪怕一个朋友也是好的。而我对于国内的很多汽车网站好感不足,还是得在这先发,正巧现在有个争霸精品文的活动(说了半天废话,这才是关键吧?),来吧!文章27945字,想看的慢慢看!

关于汽车的一些知识

前言:2015年5月起稿,2016年7月终稿,时间较长,因为是在业余的空闲时间里,且是实在没事了才写一写。开始时没想到能写到2万7千字,但我惊讶的发现,原来坚持做一件事情是可以有一点点成果的。知识点很多,不可能成为一个很有逻辑性的整体,所以只能一段、一段的,读者就将就点吧,呵呵。中国的汽车消费起步较晚,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拥有自己的车也是最近10年左右的事情,大部分人对于汽车的知识也非常匮乏,笔者有车之前也是对汽车所知甚少,所以,分享我所知道的一些知识,使消费者能对汽车有一个基础的认识,特别是安全、文明的驾驶,这就是我写此文的目的。很多知识是来自一些汽车媒体,还有一些是我自己原创(YY)的,不一定都对,能提供客观数据的事我尽量让数据说话。如果对某些知识点有质疑,欢迎讨论。

安全

· 安全驾驶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安全驾驶的前提是文明驾驶。

安全驾驶的入门原则是遵守交通规则;

安全驾驶的最高境界是遵守交通规则。每一条交通法规的每一个字都是用鲜血写成的。

· 侥幸不能幸运一辈子。

· ‘喝车不开酒,开酒不喝车’!莫要做让自己悔恨一生的事情。

· 必须系安全带。

重要的事情说3遍,这个事情说300遍也不多。不系安全带就一定没有安全,没资格再问车是不是安全。不系安全带,气囊就是个大铁锤,就是个大炸弹。安全带是你妻子、儿女、父母挽留你去天堂的手臂,能不能挽得住,就看爱有多深了。

· 汽车由车身、底盘、动力系统、内外覆盖物、电子设备5部分组成。

车的安全性由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组成,被动安全是碰撞时降低人员损伤几率,主动安全是尽量不碰撞。

汽车最硬的钢材是车门内的防撞梁(>1500MPa),‘软肋’的位置需要最强的支撑,最软的是车头保险杠(塑料的,就是装饰作用,或是空气力学的造型)。整个车头的横纵梁组合易变形、吸能、下沉,从而保证驾驶舱不变形,使得乘员尽量少的分担撞击能量。溃缩吸能是现在所有的厂商都采取的安全设计。

最早采用吸能设计和安全气囊的是奔驰汽车公司,最早使用‘笼’型车身的是瑞典SAAB,在50年代末两个设计概念结合起来,搭建了现代化轿车的被动安全概念。这和人体的保护概念是相似的,以心脏处为例,最外层是胸大肌,中间是肋骨,内层是心脏,这种‘软——硬——软’的设计概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心脏’。

用手使劲按车盖的只能呵呵了(那是车外覆盖物,很多赛车还用塑料呢),还有站车门上蹦的(那是车轮和减震弹簧在承担),还有摔门听声的(那是密封条)……

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主动安全设计中来。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辅助、主动刹车等等。

· 车重量对于安全的影响。并不是越重的车越安全,因为越重的车,车辆的安全吸能结构越难有效。

车辆在设计时,是以撞墙来设计吸能的(世界各地的碰撞试验都是撞墙,大概60迈),同样的速度,越重的车动能越大,需要越强效的吸能结构,但是随着吸能结构的不断加强,反而导致车身体积更大、重量更重、动能反而增加,生产成本也更大,油耗也大,性能也下降,对行人的保护也更差。当车重达到一个很大的并超过临界的值时,不管什么样的安全吸能结构都是无用的。所以这里需要的是车辆设计的平衡、合理,以及车身构架的科学。汽车是一个类似‘木桶原理’的综合机械,不能过于注重被动碰撞安全性,而导致其他方面(美观、能耗、实用、性能、安全、舒适等)的短板。毕竟驾驶安全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人自己。

车撞车。同样的速度,两台车相撞,重的车会有优势。碰撞的能量由两个车的总能量相加后均分,碰撞后轻的车会被弹开,而出现负位移,相对损伤大,重的车设计的吸能能力也强于轻的车。大车还真就是比小车安全性更高。

日常生活中的家用车,重量相差不大,即使相差个一、二百公斤也不会造成碾压式的差距,损伤程度都差不多,只能说,重一点的车碰撞相对有一点优势。但是重量相差很大的情况下,比如相差了上千公斤,让陆巡和奥拓正碰,能直接把奥拓撞得远远的;同样是陆巡,若是和大货车甚至满载大货车正碰,重量相差几顿,陆巡也得死死的;再让大货撞火车看看。

上面讨论的都是高速碰撞,而在低速碰撞时,比如10、20迈,一碰俩车就都贴一起了,人员几乎都没有损伤,甚至气囊都不需要开(即使这样,不系安全带也得受伤),这时,还真就是钢板厚的车皮变形幅度小。这样低速碰撞有优势的车,往往修车的费用相对比较低,这让很多中国人觉得——这车好!美国IIHS强力主导必装后防撞梁也是为了降低维修费。

这是一个经济问题,比如穷苦的百姓擦地板的时候,会把裤腿卷到膝盖之上,跪着擦地,这样做省裤子,膝盖疼一会就慢慢好了;再比如‘范伟’在电影中抬着登机箱到处跑而不拖拽,就是因为 ‘怕废轱辘’。当一辆车是一个人、一个家庭非常重要的财产时,对财产的保护也是人们非常看重的事情,车辆乘员的安全先再说,财产能尽量的减少损失可是很重要的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有一些良心不正的SUV司机,竟然弄出来一个“别人撞脸了,我才碰到腿”的幸灾乐祸的说法,那他要是跟大货撞上了,难道大货司机也可以说:“别人撞出屎,我被吓一跳”么?

车撞人,或是车撞自行车、摩托车等。越轻的车,对第三者人员的伤害越小。这里涉及到了一个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如果道路交通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为他人的安全着想,那么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会越来越高。越轻的车燃油效果越好,也更能体现动力系统和底盘的性能。现在的所有厂家都在致力于汽车轻量化的不断研发。

· 开车是为了到达目的地。公路不是和别人比技术的地方,公路不是和别人比车好坏的地方。真有身份的人(有身份的车)都开的很稳,到处嘚瑟的一般毛都没长齐。牛逼的是人,不是车。(通常来说,奔驰的轿车开得都比较稳重)。遇到那裤裆里长虱子的车离它远点,遇到‘破罐子破摔车’离它远点。

· 双手开车(3、9点)。调整好座椅和方向盘(关乎安全、很重要)。开车时要精神集中,心态平和。不要想其它的事情,真有事需要想就停下,想好了再走;困了就歇一会,洗洗脸、吹吹风、吃点辣椒,哪怕头悬梁锥刺股也别出事故;不要总是看仪表、中控台,分神;手机更加不能看。

副驾驶或其他的乘员,别干扰司机开车,家常李短的破事吃饭时再扯,遇事时别突然大呼小叫吓司机一跳,(哎!你看那个车真搞笑;这个楼是哪个单位的;那不是小张和小李么;哇,美女啊!……),也别问一些“你是谁,从哪来,要去哪”之类的让人蒙圈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交通音乐台能不听就不听,分神!我只是在长时间停车等人时听过一点,开车时从来不听。(我们这交通台还有一个王‘老’师,依仗着修理捷达20年,而到处传播错误知识,从而兜售他的燃油宝)。车载音乐尽量选取平稳、柔和的歌曲,那些开个车还听迪斯高的货儿啊,你小心点儿,别high大劲儿啦!

· 珍爱生命,远离大车。千万别和大车抢道,主要是你真真的抢不过。

大车在你前面,离他远远的,撞了的结果就是你钻到他车底下;如果你看不到大车的后视镜,那么大车司机也看不到你。大车司机可以把这句话的‘大字’贴在你车后面。

大车在你后面,离他远远的,他刹车一旦失灵,就能把你挤成相片;你知道有多少台年久失修的大车到处溜达吗?

和大车并排时,离他远远的,高速有横风,超大车时横向力更强,双手把方向盘,平稳离开;

大车要转弯时,离他远远的,能让必须让,车身长转弯有‘内轮差’,别把你兜里,再说了,你知道他翻不翻?

· 跟比你高的车过交通岗时视线被遮挡,容易闯红灯,看横向的灯、看人行道的灯,都看不到就等能看到后再走,闯红灯就6分,还危险。

什么车都有盲区,调整好车的各种后视镜,需要时多摆头、多回头,‘检查肩膀’。停车时停不明白了,多次下车看看,这不丢人,等你刮了、撞了、让人拍成视频传网上,那才丢人呢。能有人帮忙看着你停最好,(指挥的人需要注意你所站的位置,万一司机油门当做刹车时,别把你撞着或挤着,雷锋同志就是给别人指挥倒车时牺牲的)。有一种小圆镜子,贴在后视镜上,能看见你的两个后轮,对于新手来说挺有必要。

· 喇叭和灯是行车语言。

变道时,至少提前5秒钟打转向灯。看好啊,是提前打开,别刚一打开就转弯,你得给别人一些反映的时间;更别等你已经转弯了再打转向灯,你都已经转弯了,除了傻子都能明白,你打个转向灯有毛用(还不如不打呢,就算你耍流氓了),亡羊补牢?另外转向灯可别打反了(向左转,你打右转向),那样非常易出事故,且都赖你!

光线不好就开灯,不仅你看别人,别人也得看你,所以才叫示宽灯。雾天开雾灯。雨天别开‘双闪’,当做晚上正常用灯就好,双闪会屏蔽转向。进隧道‘前’必须开灯,隧道内不得变线、超车,隧道能有多长,把你急的非得超车?夜晚开车危险远高于白天。没事就开远光的缺德玩意,早晚会有报应的,画个圈圈诅咒他没事就便秘。

多按喇叭招人烦,(到哪都一路喇叭的人儿啊,你是想让每个人都知道你是快乐的小4b么?)。不按喇叭易出事,特别是转‘盲弯’时。

· 按照限速行驶,不要超速,速度超过65迈后沃尔沃也不做碰撞试验,E=MVV/2(平方咋打?),速度越快,能量(危险)按平方增加。十个事故九个快。有的人喜欢开快车,显摆他自己的技术可好了,建议不开车时多做好事,多积德!

在街道上与大部分车辆的速度差不多是最安全的,过快和过慢都是危险,开得快需要不停的超别人的车,开得慢不停的被别人超车,更危险。

不能因为省油驾驶而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遇到需要快速通过的时机(例如由匝道进入高速主路时),就得油门到底。

开车不要着急赶路,多么着急的事情也尽量不要从路上的时间往出挤。着急赶路一是危险,万一出点事故可就彻底慢了,欲速则不达,不要侥幸。二是赶不出来多少时间,平常心很重要,真有急事的时候不磨蹭就行。另外不管你多着急,也不是你在公路上来回违章穿插的理由。在10个因为‘着急’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往往有9个不是真正的着急,而只是装作很着急的样子而已。

有的人开车‘着急’并不是他自己开得有多快,而是因为别的车太‘磨叽’了、或者‘太自私’了。这是人的性格。有的人做事就利索(急性子),有的人就磨叽(慢性子),让一个利索的人和一个磨叽的人一起合作,俩人都不舒服。在街道上开车,你一定会遇到和你性格不同的人,且还会遇到很多,这可是一种心性的修炼了。总之,安全第一!

女司机,被很多人嘲笑她们驾驶技术很烂、开车磨叽,甚至胡乱开车。但是我给你们提供一个数据:北京市,男女司机比例大概是7:3,男女司机肇事比例是50:1。自省一下吧!男同胞的技术‘好手’们。

· 高速路注意标示,不要走错路,走错了就绕远,别回头、别回头、千万别回头,回头会变成石头人(你相信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么!?)。国道,安全距离 100 米,高速,安全距离 200米。遇到高速上有很多很多车,甚至都拉不开安全距离时,我建议你早点下去,连环相撞的新闻看的还少么?真要是时运不济高速上撞了,能救人先救人,能把车靠边的先靠边,暂时先别管现场不现场的,离开车,躲在护栏外,命比啥都值钱。

高速上不要跟车,相信谁也不如相信自己。遇到高速出口、服务区、交汇路段时,靠左侧超车道行驶,万一你碰到个错过出口的二货在倒车呢?只要你暂时不需要超车,就不要长期在超车道行驶,(即使你压限速行驶,也不要有‘我压限速,超过我的都是超速违章’这样的想法),快车你就让他快,他死也死得离你远,别当个垫背的。很多司机在中国的城市内开车时,是能不让就不让,你挤,我比你还能挤,但是高速上别介!市内小擦碰要钱,高速小擦碰要命!吞咽唾沫可缓解高速耳鸣,嚼口香糖也好。

长途出行,提前规划好路线、住宿(很重要),分人带两把车钥匙。组团忽悠时,不要拉车队行驶,都各走各的,相互之间不压、不赶、不急,定好会师地点,快慢也就一泡尿的功夫。出门在外,低调,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停车尽量找安全的地方,比如公安局旁边。

· 车震有很多风险,所以我从来没试过,欢迎补充。

· 路遇障碍物,宁骑不绕,方向别乱摆。路遇紧急情况,先急刹,必须果断,一脚到底,车速可控后,再考虑方向(现在的车都有ABS)!轿车不撞不会翻,SUV多吃斋也不会翻,实在不行你就直直的撞,车正前方安全系数最高。最最关键的一点是你得稳,你不稳,车怎么可能稳?

· 儿童一定要坐安全座椅, 12岁之前不能做汽车的前排,不要心存侥幸,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 很多老司机或者网友介绍经验说,在开车之后的3年内最易出事故,手新、经验少、总干一些很二的事,3年后经验就丰富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开车10年20年甚至30年40年的‘老手’就没有出事的了么?不是!因为不管多少年,出事故的时候,通常就是你认为‘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觉得你行了’的时候。所以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经历、经验,只要开车上路,就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谨慎、谦和的心,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老天爷会给谁第二次机会?你上面有人、还有神?

小心驶得万年船。即使绕一圈,也别硬往小道挤;即使等3分,也别抢1秒;即使开一段,也别硬调头;即使憋出ABS,也比撞了好。退一步,海阔天空。

· 不要管理他人。你只是交通秩序的参与者,不是管理者,你遵守交通规则就好,别人遵不遵守你管不着,也不用气愤,也不用觉得别人违规了是占便宜,你‘傻呵呵’遵纪守法是吃亏,更不能‘替天行道’的去惩罚他人,即使你被‘别’了。美国人就特‘事’,你要是觉得也想‘事’一下之前,考虑考虑是否值得,这是一种价值观,觉得值得你就去做。

· 不要太刻意研究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你想钻空子么?必要的知道就好!责任怎么分是交警的事情,一旦发生事故,即使你一点责任也没有,那你自己也痛啊。所以最好没事,一路平安,并尽自己所能去避免事故。就比如你知道转弯让直行,结果那个转弯的没让你这个直行的,难道你不刹车,就那样撞上去或是卡位让他撞你么?应该怎么做:减速,甚至急刹停,但不要突然变到别的线上去,你乱变线撞了别人或是被别人撞,可就全是你的事了。

· 不能欺负他人,为‘富’不仁可不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开车上路和在江湖飘差不多,千万别藏坏心眼,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因果不虚。对其它的车是这样,对行人、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这些撞不过你的相对弱势群体更是这样。你不开车时,走在路上的时候也是行人,你的父辈、祖辈,他们一辈子都是骑自行车的人、骑摩托车的人。那些在路上胡开乱来、随心所欲、甚至恶意违章的人,应该学习的不是汽车知识,而是怎么做人!

· 不用可怜他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算是停在那被撞也不仅仅是点背,停车的位置定有不合理之处。交通事故的受害方往往也都有过错,被惩罚的程度不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能只是他认为的‘小错’却丢了性命,比如横穿高速的人、比如不系安全带的人。但是反过来说,在现实中,真的就有毫无责任也躺着中枪的倒霉蛋。道理说的太绝对有冤枉的,但隔一个损一个有漏下的。总之,天作孽那是命,自作孽是活该。

· 主动防御性驾驶。通过对汽车安全知识的掌握,主动的预防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在中国,这是非常重要的。

· 以上说了许多,反问我自己能完全做到么?难啊!(真难,记得有一次,下班之前的空闲时间我还‘叭叭的’跟同事谈驾驶安全呢,下班的路上遇到只&^&*%*¥&*@#一样的‘自私驾驶者’,一秒钟火就顶到了天灵盖,差一点就硬撞他,反正也保第三者险了)。不管怎样,我一直在努力去做,每日三省吾身,心态尽量放平和,在中国的城市街道开车,不是开心的事。

· 汽车可以方便生活,但是万一发生了事故,很可能严重影响你的生活,甚至一生,轻则伤、重则亡,这里包括自己的生命、家人的生命、朋友的生命、其他人的生命,而不管是谁的生命都是不可弥补的。

· 开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修养。谦养德,谦和是基本的美德。人的心态决定了很多事,消极or积极,自私or谦虚,怒路or平和,欠债还钱or一生平安。

风土人情

· 汽车的魅力是什么?美观、质感、性格、文化……

· 有没有真正信得过的公共信息资源?有!

美国的《消费者报告》杂志是完全没有广告、没有赞助的杂志,它的收入就是卖杂志给读者,杂志确实‘被充值’,充值的就是广大读者(如果中国也有这样的杂志或其他媒体,你愿意充值么?)。2014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美元,测试的汽车都是杂志社自己买的,拿的是消费者的钱,就为消费者说话就行了,经常有汽车厂家起诉他们诽谤等,但美国的法律支持了杂志社的自由权力。杂志不仅仅写汽车,一切常见的商品,他们都报告。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是美国的保险公司联盟,在美国相对于百姓的收入,汽车是便宜的商品,而医疗费是昂贵的负担(医疗改革一直是选总统时不可绕开的话题),即使赔付一个新车也不是多大个事,而一旦因为公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大负担。所以IIHS自己做安全碰撞试验,实验以保护人员为目的,实验资金和购车资金由保险协会提供,所有碰撞的车辆都是最低配车型,实验结果分值低的车型保险费也高,不通过的车型,不给上保险。

看美国的公共信息对国内有什么用啊?美国是一个社会信誉很强的市场,标准高、标准严、惩罚狠(要命),如果一个车在美国有良好的表现,那它在国内就‘有可能有’同样良好的表现;如果一个车在美国都表现的很差劲,在中国就‘不可能’好。

最成熟的用车市场是美国,汽车发明在德国,发展在美国。1915年福特开始流水线生产T型车,平均每94分钟就有一辆车开出厂房,经过12年后,到了1927年,仅T型车一个车型就累计生产了1500万辆,同时期美国的汽车保有量达到2000万辆,年汽车销售200万辆,同时期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是法国,年销售6万辆,那时的美国几乎每个中产家庭都有汽车。也可以这样讲,现在的美国人的爷爷就是在汽车里长大的。二战后由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最最普通的美国家庭也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多功能大皮卡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了汽车的主流,经济富足的人有多辆车子,慢慢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汽车的‘工具’属性,大量的美式肌肉车行驶在US66上,而NASCAR赛事成为了每年超过1.5亿观众观看的大型赛事活动,狂飙200圈,纯粹的速度与激情,是可以和F1相媲美的赛事。从战后一直到世界石油危机爆发的这段时间,是美国、也是世界汽车工业最蓬勃发展的30年。

美国的大排量V6、V8并不适合中国,中国有排量税。美国人开车追求的是速度与激情,还有实用的大排量皮卡,这是他们的自由,谁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他们就拿着枪和谁干,真拿枪干。美国频发校园枪击事件,但没有一个总统敢谴责枪支管理制度,而只谴责罪犯,(美总统奥巴马说:加强枪支管控,德州州长说:你来收一个试试)。美国人认为只有自己手中的枪能时时刻刻保护自己,这就是美国的自由;谁敢制定法律限制他们的自由,他们一定会让谁啥选举也别想赢,这就是美国的民主。

中国跟欧盟的那些官僚学的,弄排量税。随着排量的增大消费税增加,直接加在汽车出厂价格里,再加上进口关税后一些大排量车的价格翻倍,特别是4.0排量以上的车,+144%的税。每年的强险、车船也贵。

在中国气缸容量 L<1.0 税1%;

1.0<L=<1.5 税3%;

1.5<L=<2.0 税5%;

2.0<L=<2.5 税9%;

2.5<L=<3.0 税12%;

3.0<L=<3.5 税25%;

4.0<L 税40%;

涡轮增压就这样快速的发展了。关键是也没环保多少,小排量带增压,排气缸变小了、排气管子变细了,排出气体的体积没变多少,两个屁压缩成一个屁放了出来。最近,严谨的德国大众又来了个史无前例的欺骗环保检测案,呵呵!

涡轮增压发动机是否省油,这也真是个问题,在实验室、在测试场还是省油的。

为了应对中国的排量税政策,和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傻大’汽车市场(2015年全年,中国地区共销售乘用车2459万台,世界第一),德、美、法、韩、日等车厂都慢慢的加入到了涡轮增压的队伍中来。

欧盟已经开始试探以‘碳排放量’或者污染物排放量为准绳衡量汽车的税率,环保并科学的政策前景还是有希望的。

美国的汽油价格多少钱?2015年12月21日美国普通规格汽油平均价格为2.007美元/加仑,1美加仑=3.785升,折合3.39元人民币/升,德州价格最低为2.75元人民币/升,加州最高为3.89元人民币/升。天朝,以笔者所在省为例子,93号5.46元/升。美国人均收入是天朝的6倍多,和汇率差不多。啥?你还想知道沙特的汽油多少钱?中国的油价高是为了照顾国有企业原油开采的高成本。

美国车主通常买车时是分期付款,加上每个月养车的费用,他们习惯以每月多少钱来评价一个车。

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他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不要企图骗我,我懂!对于美国政府各部门来说,他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请您欺骗我吧,我又缺钱了!

· 欧洲人80%以上都是开手动挡柴油两厢车。

同体积的柴油比汽油碳含量高,更经济,动力也比汽油好,但噪音大,不易环保等,更适合中大型客货车,欧洲车厂的小柴油发动机挺好,也是对日韩小排量汽油机的反制。两厢车方便停,欧洲老城区多,路窄。

欧洲人以传统而自居、自豪,科技等方面的先进程度比不过美国,不以传统、品味自居就没玩的了,就像他们不会戴电子表而一定戴机械表一样,传统的手动挡汽车是他们信奉的一种生活态度(固执的德国人还信奉一个事就是到哪都不问路,只看地图,不会看地图怎么好意思当德国人呢?)。原来欧洲人看中贵族、血统,近些年移民也多了,《哈利波特》也拍成电影了,这样的想法正在慢慢的减少。欧洲的汽车换代时也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比如保时捷911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这样的做法也表明了欧洲人对传统的态度。

欧洲的街道不会像国内那样无序,不用担心突然有个‘三炮’车别进来插队,拥堵跟车就是大家都慢慢的保持大间距那样跟着,所以手动的车开起来也不会很累。特有意思的是欧洲人手动挡技术不拘小节,坡起都溜坡,所以停车时一般都留大一点的空(还是不担心被夹楔),然后看到一排车,一起坡起,一起向后溜一点,再一起走着。

欧洲的传统赛车文化是什么?F1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英国古德伍德速度节,德国纽伯格林北环赛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让每个欧洲人都能热血沸腾,恨不得血液里都流淌着汽油。他们没事了的时候,要是不‘咔嚓咔嚓’降挡补油、跟趾劈弯都得挠墙、都得憋疯!(就像一个欧洲哲学家所说:人类的三个原始欲望,食欲、性欲、攻击欲)。大部分的超跑品牌都是欧洲的。

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速,一个在德国出售的汽车若是跑200迈很费劲,那是没人买单的,机械动力的性能、底盘高速行驶的稳定性是他们更加看重的因素。汽车不是日耳曼人奔驰发明的,而是一个犹太人,历史被纳粹篡改了。

浪漫的法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浪漫,汽车就一般般了,标志雪铁龙在美国都不销售,因为他们的汽油发动机实在很差劲,还没有自动挡变速箱。法国车的设计很有想法,底盘通常也很不错,从赛车文化派生出来的,整个欧洲的车底盘都还行,因为消费者要求必须得有驾驶乐趣。和勤劳的德国人相比,法国人懒太多了(干活是多累多无聊的事情啊,带着老婆(别管是谁的)吃着火锅唱着歌多好,一顿法国大餐能吃六、七个小时,前后30多道菜,相当美味!红酒每次抿一口,喝多了容易醉,酒也贵。一切围绕荷尔蒙的民族!全世界只有法国人的袜子上有个兜)。

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现在么!捷豹,总觉得自己是个豪华的高端品牌,但是品牌价值却迟迟提不上去。参加各种车展时也纠结,把自己放在非豪车展馆为了卖车走量,却又时时宣传自己的高级奢华范;想弄得很‘高冷’,把场地都围起来,有入口有出口,跟超市似的。尴尬的存在。所有的英国车都是尴尬的存在。路虎的破烂质量举世臭名,就这样的选手,官方却发了一条微博:“有几台车能陪你走过20万公里”,呵呵,咱们天津夏利都笑了。

· 在中国出售的日系车大部分都是日本企业为了美国市场而研发的汽车,而日本的街道上大多都是小小面包车(K-car),车身窄且短,横排只两座,长小于3.4米,宽小于1.48米,高无要求,排量小于0.66L(但可以带涡轮,看来技术都是政策倒逼出来的),那是相当省油,且在日本没有车位的人不允许买车,但可以买K-car,人多地少缺资源的日本人从娘胎就开始了节约的行为,这是一种环保的心,生活的态度。这种K-car,车小,缓冲短,安全性很差,是个碰撞测试就通不过,但日本每年的交通伤亡率全球最低(日本的交通秩序相对来说好很多,本着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态度,相互之间礼让有序。日本人口1.2亿,汽车保有量7000万台,每年因交通事故伤亡约4000人,中国人口13亿,汽车保有量1.4亿台,每年因交通事故伤亡约20~30万。中国人口约是日本的10倍,交通事故伤亡是日本的约50~75倍)。在美国IIHS那么严厉,买了K-car就别想上保险了,白扯;欧洲人要求操控性,K-car累吐血也就能跑110,白扯;中国交通秩序太差,白扯。妥妥的日本特供车。

以普锐斯为先锋的油电混动技术风行全球,很多富豪、各种好莱坞明星都买混动车来标榜自己是环保人士,‘女神高圆圆’就是中国‘双擎’技术的广告宣传代言人。在美国、欧洲的良好社区、甚至亿万富豪区,开一辆普锐斯也能赢得邻居尊敬的目光(在中国开个奔驰都已经得不到尊重的目光了,得RR、Bentley、Ferrari,其实就是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为什么我用英文写呢,因为逼格呗!)。日本的油电混动车有非常好的用车‘体验’,省油,低速时安静,中段加速有劲,动力衔接丝般顺滑,不刻意看屏显,你不知道工作的是电动机还是发动机,还有丰田的可靠耐用,更重要的是当你堵车时不会急躁,堵呗!反正我也不费油,被‘别车’时的一脚刹车也在回收能量,还需要‘怒路’么?整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中国的混动车主往往都是因为这种良好的体验而买的单。从1997年丰田推出油电混动车开始至2015年共销售800万台。

油电混动车适合中国么?很多中国人认为省的油钱不够买车多花的,这就是没有经济基础就没有上层建筑,环保就是有钱人才能玩的东西,就像慈善一样,我看到一个可怜的人也想帮帮他,可想想自己还在银行还月供呢,歇歇吧!这就是欠缺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认同感。

日本有一种‘匠’的精神,一生只做一个工作,即使已经技艺超群,仍然孜孜以求,这样的匠人地位非常崇高,人生的价值在就这一个‘匠’字里面。奥巴马访问日本,日首相请吃饭就是在‘寿司之神’的小小饭馆里(真的很小,只能招待‘一桌’)。在汽车行业,就真的有‘大匠工’在一个最普通的岗位上工作一生,而他的地位在整个工厂中却备受尊敬。

由于日本公共交通很便利,且年轻人参加工作时间短,积蓄少,经济的压力大,汽车并不是他们的刚性需求。年轻人不喜欢汽车,让不让汽车厂商愁得荒?

· 韩国一直在不停的追赶日本的脚步。虽然韩国车的技术含金量很一般,也可以说没啥值得称道的技术,但是韩国车有很高的性价比,质量也靠谱。任何人都得承认的实事是:韩国汽车工业在过去20年的发展是异常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现代购买了三菱的生产线技术、彼得希瑞尔加盟了起亚。还有就是韩国车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外形很好,像他们的整容手术一样!

韩国人爱国,所以不买外国车?扯蛋!

豪华车方面,在南韩每年仅奔驰S销量就过万,年过万好像也没多少,但你得看看韩国才多少人口。韩国每年进口汽车的30%是日本汽车。一些人拿日企汽车美国制造,而美韩之间无进口关税为理由来解释这个事,但雷克萨斯连续多年是韩国豪华车排行榜的三甲,而雷克萨斯可是纯日本国内生产的,那些传什么:‘日本人说的,不管我们是不是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人也不买日本车’的人歇歇吧,都是谣言。

朝鲜人的民族保护主义确实是地球首屈一指,从他们的骨子里就有。在韩国甚至打压外车企做广告。大众的欺诈环保案,在北美和欧洲只是罚款、限售等经济处罚;在韩国,直接把人抓起来,再谈别的(谁让他们逮到一点把柄,就往死里整)。要说韩国人不买工薪级别的外国车倒是真的,本来国产车就很经济够用了,且外企的车都被加进口关税了,完全没有性价比。起亚秀尔中国卖10万(人民币),韩国只卖5万,现代伊兰特韩国卖10万,高尔夫、卡罗拉韩国卖20万。越是强大、开放、成熟的汽车市场,汽车进口税率越低。

在中国的韩国车,以伊兰特为例子,有4个车型,伊兰特——》悦动——》朗动——》领动,实际上就是伊兰特这个车的四个换代车型,但现代集团实行的是‘四代同堂’销售,不停的拉低自己的价格下限。

车型的自然发展的结果就是换代,但换代后应该在质量、配置、品质都提升的前提下,价格波动不大,而现代的最新出车型凭什么贵出许多?所有的厂家的这种几代同堂,而不垂直换代的做法,都让人不耻,价格向下探的同时,确实在短时间内增加了销量,但长期来看,品牌价值也掉的快,也可以说很难提得上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圈里流行的一句话,‘装B有三宝,索8、K5、迈锐宝’。韩国车的保值率也差劲,正是这种几代同堂销售的原因,新车的价格掉的也快,新车都掉了,二手就更别提了。

· 中国的道路交通秩序状况很差,别太抱怨了,你看看那印度的,更差!呵呵,心态平和了没!?

这是因为全体国民的平均素质就很一般,这不是独立的现象,整个社会都很浮躁,为啥浮躁?这问题太大了,去找社会学家解释吧。你抱怨有人开车插队,别的事也有插队的啊!比如火车站买票,公交车上车,食堂打饭……银行叫号不就是为了防止插队么?;出租车就是城市街道小流氓(想说说一些经历来着,唉!算了!此处省略5000字)。你抱怨出租车乱停车上下客,那也不能全赖出租司机是老油条,打车的乘客站的那个位置就很二;你抱怨行人乱闯红灯,那是因为汽车乱闯并被拍下来的扣分罚款,没有惩罚的话,你再看看;还有那乱停车的,堵了一大排,它晃晃荡荡叼根烟从咖啡店才出来,让人恨不得上去抽丫的;还有那活不起、命不值钱却还想套现的,他就在路上各种行为艺术,你结束他悲惨的一生才称了他的心呢,你能咋的?还有那钻研‘瓷器’的。心态放平和吧,不要过多的抱怨了(我也得与君共勉),再说了,抱怨也没用啊!抱怨的前提就是假定你是绝对的正确,谁能说自己是绝对正确的?

在中国这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生活,要淡定(这一句是讽刺)。而且你要知道,你自己也是民族的一份子,你平时的作为就一定是在平均素质之上的么?如果你的收入拉了平均收入的后腿,那你的素质拉没拉后腿?如果你生活富足无忧,品行达到同样高度了么?(胡润财富研究机构,有一个中国富豪拥有汽车情况的调查,其中很有趣的一项是:在的汽车众多品牌中,沃尔沃的车主平均学历最高,路虎的车主平均学历最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看清了,也就不奇怪了;知‘道’了,也就不疑惑了。

我个人认为小学生就应该学习‘科一’,单独成课,不合格不让毕业,中学再考,提高难度,根据事故的录像,总结事故的教训,高中再考,大学再考,不合格不给学位证……从根上对全体国民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可惜我不是政协委员,其实就算我是政协委员又能怎么样呢?)

买国产品牌的车,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图便宜,但喜欢打着爱国的旗号。(说多了被骂,我还是喜欢别人夸我,哦耶!此处省略10000字。)

技术

· 发动机、变速箱是汽车的核心科技。其实底盘也是,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一副运动的底盘。

· 内燃机分为进气、压缩、燃烧、排气四个冲程。就算哪个汽车厂商能弄出个花来,也不可能省略哪一步。等比四冲程就是奥拓循环。大部分的民用车都是四缸机,四缸四冲程的做功波形图刚好闭合。不是说四缸机最好,而是性价比更高。缸越多动力越平顺,也越贵。发动机四缸2.0升和四缸2.5升是量的变化,2.5升四缸和2.5升六缸是质的变化。

‘V型’发动机相对体积小。纵置还是横置也主要是因为体积。

· 只要烧的是油,排的就是CO2和H2O, 燃烧不完全排CO,碳是不变的,两个化学键的能量比一个高,越充分的燃烧才有越好的经济性。

· 提高动力水平有四个途径,增加缸容量(排量)、增压(涡轮增压、机械增压)、增转数、混动

· 可变正时气门(VVT)技术能够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启闭合时机,从而控制和优化燃油的燃烧效率,且随着发动机不同的转数变化,气门的开启闭合时机也相应的变化,就是为了省油、平顺!

· 涡轮增压通过增加进气、多喷油提高单位做功效率(增加燃烧用的氧气量),扭力高动力激进、但费油(更快速的燃烧使得不完全燃烧增加了,稳当开车怎么的也比激烈驾驶省油),就是为了有劲、刺激。

最近又出现了双涡管涡轮发动机,将4个气缸的废气按设定分别进如涡轮,达到持久、平顺的使涡轮工作的原理,可以理解为涡轮里的VVT。

涡轮机需要粘度和质量高一些的机油,因为工况温度比自吸高。涡轮发动机烧机油多半是因为曲轴通风箱的设计不足。

· 缸内直喷确实省油(提高了燃油的完全燃烧率),但保养多花的钱又找回去了,且积碳更闹心,传统歧管喷油的同时有一定的清积碳的作用。丰田现在的直喷和歧管喷二合一发动机就是一个两边都照顾一些的中庸产物。

· 阿特金森发动机,VVT的升级产物,通过排出一部分进气、少喷油,使得膨胀比大于压缩比,且降低不完全燃烧率,省油、但动力平缓。

(上图这女子竟然也叫作阿特金森,且是百度搜索‘阿特金森’的第一结果,呵呵)

插电的纯电机驱动车是‘电动车’,插电的电机和内燃机驱动车是‘双动车’,不插电的电机和内燃机驱动车是‘混动车’。

阿特金森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绝了。阿特金森发动机很省油,但低扭无力,低扭时就用电能驱动汽车,速度提高后发动机再介入驱动,且配合能量回收形成能量循环,全过程中,只要工况允许,发动机就会给电机充电,之所以技术牛,充电效率是关键。在整个过程中,发动机要不就不启动,启动则必为最高效工况工作,最高效也就意味着燃烧效率最高,省油。低负载时,发动机用来充电,高负载时,电机储存的能量配合发动机工作,一切的行为由电脑控制。

日本厂商稿混动为的是省油,欧美厂商也搞混动,但他们是为了让车更猛、更刺激,或是应对政策。

限制纯电动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池的充电效率。

· 变速箱的作用是改变传动比,扩大和改变驱动轮的转矩和转速变化范围,使发动机和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可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行使条件,且让发动机在一个适合的工况下工作。

· 液力变矩器,连接发动机和变速器齿轮组,通过液压油滑动来实现扭矩和转数的变化。有平顺变化扭矩的作用,从而代替手动变速箱的离合器;有很强的降低发动机震动的传导的作用,为一些先进的发动机闭缸功能提供了基础;以液力变矩器为核心的自动变速箱(AT)一直是世界的主流。咱们中国的阅兵用老红旗就是2档自动。宝马的8AT一直是当今汽车界里最好的变速箱,没有之一。

· 双离合不适合城市拥堵的环境,一个离合片接入时另一个预备,换挡速度很快,但拥堵时,下一个档位是升还是降,傻傻分不清楚,两个离合片不停的在升档和降挡之间切换,温度升高,特别是干式双离合没有液油制冷,故障率也升高。不管什么样的双离合变速箱其实就是一个试验品,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厂商完成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不管是德国的、还是美国的、还是其他的,买这个产品的就是小白,必须得有被实验的觉悟,坏了认倒霉,没坏偷着乐。

·CVT无级变速器,四个锥轮分两组由传动链联接,通过每组两个锥轮之间的距离变化而改变扭矩和转速的变化,和变速自行车的原理相似。CVT不适合大扭力的发动机,动力传动链在大扭力时(越野或急加速等)易打滑,扛冲击能力相对弱,这是很难逾越的技术障碍,且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比AT要窄很多,低温保护、高温保护,很是娇气。

·手动挡是产品质量最皮实可靠的、使用最复杂的(双手双脚相配合,可操作的事也多)、最有可赛道化操控的变速箱。手动挡不适合懒人,美国人就懒,所以他们几乎不用手动挡,日本人学美国人,日本人更多的认为车是个工具。欧洲几乎全是,因为传统。中国有很多,因为落后。

好的手动挡一定是离合踏板高低适中、力度轻、结合清,档杆易握,H挡闸清晰利索。而更重要的是匹配,手动挡比自动挡更加不易和发动机匹配,现在市面上的手动挡车型有一半以上都匹配的不咋地,特别是一些自主品牌的。什么样的算匹配的好呢?不管是5MT还是6MT,都看3挡、4挡,想拉转数拉转数,想游车河游车河。日常在市区行驶,在20-60迈之间能够从容的用3挡行驶,高转不强迫你升档、低转不强迫你将挡。比如过一个铁路口,你用3挡减速至20多迈,经过颠簸后,可以不用降到2挡,而仍然用3挡平稳的把速度提上去,车子不会出现乏力、发抖等状况,这就是低扭有力(不要刻意看转数表,不同的厂家对转数的设定不同)。同样4挡在日常使用时,30-80迈,也是不会逼着你升、降挡。好的匹配一定是档位适应范围更宽泛,低扭充沛、高转顺畅,尽量让驾驶者少换挡。

手动挡的驾驶乐趣?降挡补油、跟趾劈弯、漂移甩尾、倒转甩头前行(J)、二档七千……啊?你都不会?你转数都没上过4000?那你乐啥?乐换挡时那一下顿挫?

你既想开手动挡,又想省油?麻烦又憋屈,那你也真是苦逼!

不要因为你开的是手动挡的车,反而瞧不起自动挡的驾驶者,你牛逼你开赛道啊,做个圈数给大伙看看。时代潮流的发展,一定是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高效,F1早早的就已经不用H型手动挡了,房车赛是因为改不了,不差钱的也用序列了。现在的中国市场,10万以上的家用车很少再有手动挡了,就算有也是主打激烈操控驾驶为卖点。

中国汽车厂家的自主技术产权尚不能产业化生产自动变速箱,这是中国国产汽车工业最大的软肋。

· 三元催化器的作用是把尾气中的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这三种化合物进行化学处理,使得最终排放气体达到环保标准。

· 差速器,汽车动力的传递是由发动机出发,经过变速箱、传动轴、驱动桥、左右半轴最后到达车轮。差速器是驱动桥上的一个主要部件。在汽车转弯时,外侧轮子走过的路径要比内侧轮子走过的长,差速器能允许车轮产生一定的转速差异,进行必要的‘平衡、稳定’调节,从而将内外两侧的车轮以不同的速率进行旋转,以弥补车轮路径的距离差距。

随着人们对赛道和越野的需求增加,在差速器的基础上有派生出:中央差速器、防滑差速器、限滑差速器等多种类型。

· 限滑差速器(LSD)会将动力传递转移到内侧车轮而非差速器那样转移至外侧车轮,因此来帮助驾驶者提高过弯速度的同时,也能通过油门的高低来控制过弯时车身姿态,以此提升操控性能,并起到一定的稳定平衡作用。由于功能和适应环境的不同,又分为机械式、螺旋齿轮式、扭力感应式、黏性耦合式、滚珠锁定式等,还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 差速锁,当一个驱动轮打滑时,将差速器壳与半轴锁紧成一个整体,使差速器失去差速作用,让两侧车轮具有相同的转速,从而可以把全部扭矩转移到另一侧的驱动轮,达到脱困的目的。

· 超过轮胎极限就失控,轮胎的极限是侧向摩擦力,不转弯还能失控一定是轮胎漏了、轮圈瓢了!转向不足推头,转向过度甩尾。

· 有没有什么‘黑科技’?宝马的8AT和运动,奔驰的豪华,丰田的混动和整车平衡,本田的空间和动力,雷克萨斯的安静和质量,法国PSA的底盘,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沃尔沃的安全……即使汽车是个‘多片木桶’,那我买车也必须选一个‘黑科技’。

汽车的本质是用来使用的,不是用来炫耀的,不是用来炫技的。经过了时间沉淀的好技术才是‘黑科技’。黑科技需要皮实耐用,炒冷饭不代表新技术,新技术不代表就是黑科技,也很可能是不靠谱的坑,比如双离合(什么时候奔驰S、宾利、劳斯莱斯也用双离合了,到时候技术估计也就成熟了),比如9AT。黑科技需要物美价廉,碳纤维又轻又硬又好,但是很贵啊,动辄百万!Alcantara也是一种比真皮高级几倍的布料,用做包方向盘非常好,就是贵!

· 汽车的实用技术只有‘用户满意与否’这一个评价标准。任何技术都有诞生——发展——成熟——落后——灭亡,这样的5个过程,对于不成熟的其它4个阶段的产品,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这好像又涉及三观了。但对于我来说,我不会花钱,或者说我财产中很大一部分的钱去冒险,也就是不愿意当小白鼠,小白总得有人当,谁爱当谁当。我也不会去买过于落后的技术,毕竟年青人总得有所追求。

· 越是最新的技术,可靠性越差;越是高负荷的零件,稳定性越不够;越是使用范围窄的产品,越娇贵。明知道有问题的产品还买,那就只能是因为情怀在加分了。

舒服

· 舒服,这里说的是车辆给人的感觉,因人而异。

舒服,以客观的、可以测试和量化的感受来评说就是:舒适性。舒适性的标准很多。比如乘坐的舒适性,座椅的长短、薄厚、材质、角度、功能变化等;比如车辆行驶时,整车行驶的动力表现感受,对胎噪、风噪、发动机噪音、各种零件异响的抑制,对颠簸路面的震动过滤,有一个专有词:NVH(噪音+振动+平顺);比如在使用车内设施时的人机工程设计,是不是顺手、实用……

舒服,以主观的感受评说就是‘顺心’、‘舒坦’,比如有的人认为车辆省心、省油就是顺心;有的人认为尾气声浪的魅力是舒坦;有的人认为运动化的车辆行驶,推背感、离心力、车身稳定性才是爽;更有的人认为看着方向盘那个大大的高级豪华品牌标识就是舒服。

新手,女新手,别选手动档的车,你一定会不舒服的。

· 汽车的性能可分三种,起步和加速(扭力)、速度极限(功率)、过弯(很复杂)。没有肉车只有肉人。只有性能过剩的车,没有性能不够的车,工具or玩具?你非常非常的确定你需要的是性能车?还是只需要一个性能车的外形?

· 选车的过程中要常问问自己为什么买车,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比如买车是为了一家人快乐的玩耍,就别买什么性能车,你带着一家老小跑山、劈弯、跟趾、漂移么?比如买车只是为了生活的使用,那么10万左右的车就够了,20万左右的中级车或者SUV就完全够了,各种实用和安全的配置都有了,买30万以上的车就大都是为面子和享受了。

经常有人问我买个自吸的车好还是买个涡轮的车好?仅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每次去饭店服务员上完菜都对我说:您慢用;每次在商店买完东西老板都对我说:您慢走;每次出门家人都对我说:慢点开……发自肺腑的问自己,这么多的‘慢’,为什么还非得快不可呢?为什么还要在已经可以很快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涡轮来更快呢?在忙碌着什么?在急些什么?

· 品牌、外观这两个最无形、最有形的因素往往能够影响购车的最终决定。

特别是品牌,这是一种预设立场的做法,在没有了解,甚至没有接触之前就已经有的判断,甚至决定,而这样的判断有很多是被流言误导的,但你和他说,他却往往仍然还是相信他所愿意相信的,那就只好让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了,时间会验证所有的真理!

对于已经买完车的人来说,你说他的车哪里有缺点,他多半不乐意。

女人选车看外观!因为颜值到哪都很关键。

买车的钱是谁拿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车企、车型

· 没有‘神车’,只有相对更完善的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要企图寻找良心、厚道的汽车生产商,真没有,都是逐利的商家,都追求着利益的最大化,哪个亿万富豪都不缺钱,也没见哪个提前退休了。厚道?羊毛出在羊身上!

不管是什么样的配件,有着什么样的成本,都一定不会白给你,都是加到整车的出厂价格中的(税前,增值税、关税、消费税、购置税),总成本低的车型价格也低,或是价格弹性空间也大,反之成本高的售价也高、弹性也小。怕就怕新换代车型和上一代比,明明是压缩了成本却不降价甚至还涨价,那就太坑了,比如断后梁的速腾。

如果遇到简配能减到节操都不要的,也不用稀奇。

日产省后防撞梁被人骂,大众觉得挺好,宝来朗逸桑塔纳捷达就都给省了,丰田本田三个窗口没有一键升降器,大众觉得挺好,捷达桑塔纳把驾驶座控制钮都给省了,省了也没耽误卖车,还都是一个月2-3万辆;

很多人吐槽轩逸、卡罗拉1.6为什么没有车身稳定系统,人家一个月卖2-3万辆,为什么要加装?

一样一样的车,帕萨特比昊锐贵3-5万,这就叫品牌溢价。

再有,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有一些东西不是低成本就不好,比如很多人都研究全尺寸备胎的事,你要全尺寸备胎干啥?那么占地方!如果轮胎出了毛病就换个小备胎,慢慢开到维修站,不就行了吗?!你还打算长期用备胎么?不同磨损程度的轮胎胎纹不一样,年头不同的轮胎橡胶老化程度不一样,软硬、排水、摩擦系数、抓地力都不同,危险啊!不理解?你一只脚穿跑鞋、一只脚穿皮鞋试试。备胎就是备胎,不管你什么尺寸,女神都说你是好人了,就别瞎想了,不服输么?那祝你早日转正,加油,我就佩服执着的。

· 全球车是在全球范围内都销售的汽车,特供车是只在某地区销售的汽车。

全球车车型本质相同,实际配置会有差别。

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在美国(或者欧洲)出售的汽车和在中国出售的同型号汽车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汽车的诞生是大量研发资金搞出来的,为了偷工减料而再研发一套生产流水线?这样说的人明显是不懂得汽车工业的产业常识,你知道一个现代化的生产线得多少钱么?

通常来说,整车工厂有4个车间,冲压车间——把钢板冲压成各种形状;焊接车间——把各种形状的钢板焊接在一起,形成车身;涂装车间——把‘白车身’涂上各种涂层、各种颜色;总装车间——把‘彩车身’和底盘组装一体,添加各种零件后,整车下线。发动机、变速箱、电子设备、排气管、座椅、内饰零件、等等等等的一切都是其他供应商提供的。

如果说不同地区销售的同款车质量不一样,有两个原因,材料不一样,生产工艺的质量品控不一样。

如果说中国的车材料不一样、不环保,钢材质量不一样强度不够,如果有那也是因为中国对产品的检验标准低于国际标准,为什么?因为要照顾羸弱的国产汽车工业。同样是一汽集团,如果一汽丰田偷工减料,那一汽大众就不偷工减料了?同样是上海汽车集团,上汽大众用的是宝钢的钢材,上汽通用的钢材就是进口的了?真有偷工减料的事也是中国人的原因。就如同你怎么的也信不过国产奶粉一样,买进口的吧。

如果说品控不一样,那是企业对内部的管理问题。这个话题太大了,我说不了。

带着进口关税的车当然贵,但不是贵的就是好的,就算进口也分从哪进口的,甲壳虫都是在大众墨西哥厂生产的,墨西哥生产的车就比中国生产的好?不用这样妄自菲薄吧!

2015年底,国产的别克昂科威开始出口到北美市场了,看清楚啊,是北美,不是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那是北美。这是有很重要意义的事情,中国汽车制造业已经可以参与到国际一流市场中了(北美、西欧、日本),虽然只是一点点。

中国制造并不差。简单的商品比如衣服、包、鞋什么的就不说了,就拿精密商品来说,在不研究知识产权什么的前提下,苹果的手机几乎都是中国富士康生产,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也大量销售国外,台湾的台积电都可以生产SOC芯片了,中国的家电产量世界第一,中国的火箭能发射外国的卫星,天上一共4个空间站(美、欧、俄、中)就有咱们一个。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晚,市场成规模也晚,很多家庭都没有过车,有车的也是最近10年的事。中国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稳定的环境,只要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汽车也会到处都是中国制造。

很多车不在中国合资制造,是因为销量,奔驰S、宝马7、玛莎、法拉利等等,如果在中国年销售10万辆,你再看看他们在国内建厂不!

所有的合资车企都涉及贪腐,贪腐的钱都是老百姓出。

特供车往往被汽车圈的内行人‘不待见’,说它不原汁原味啦,说它为了中国市场妥协啦,实际上这样的车好不好呢?不一定。比如朗逸这车(德原朗?),虽然挂大众的商标,但德国人不可能买它,因为底盘差、动力次,美国更不敢销售,万一被弄到哪个杂志一顿黑,有碍整体品牌形象。比如中国的‘L’型奥迪A6,没问题啊,整车没变化多少,空间还长了,青天大老爷们都挺喜欢的。对于消费者来说,特供车在国外不销售,所以没有和外国市场的可比性,特别是《消费者报告》和IIHS评价体系上找不到,这是最让人感觉没谱的。

不是挂着谁的商标,车就一定是谁研发的。

· 选车,宁要凤尾,不选鸡头,因为面子,也不仅仅因为面子。比如同样是15万左右是买一个顶配的紧凑级车还是买一个低配的中级车?买中级车!中级车外形更大气更有面子,车辆标准更高,与25万的高配中级车比只是配置少,但基本的车体构造都一样,动力总成会小一些,但都足够用。

· 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也有称呼是多功能休旅车,或是高底盘掀背车。越野SUV理解为越野车就可以了。我们通常所说的SUV是指城市SUV(承载式车身,无底盘大梁),注重铺装路面(公路)行驶。

城市SUV好处是坐姿高底盘高。坐姿高会让人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车厢高带来了大的竖直空间,给人一种这是很大的车的感觉,中国人往往都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掀背尾箱的装载能力更好(开口大),很多时候,汽车的‘空间功能性’对于用户来说更实用些。没有底盘大梁的城市SUV坐姿比轿车高不多,而像丰田霸道那样的底盘大梁式越野车可确确实实比轿车高出了一大截。同样是轿车,底盘高度也不同,跑车底盘最低(开门后,可以直接把烟头按灭在地上),马自达之类的注重运动性能的车底盘也低,而像花冠、捷达之类的买菜车,底盘就高得多了。

高坐姿的另一个好处是碰撞时碰撞点在人体的下半身,从而降低人体的伤害程度,特别是低速碰撞时会有优势,但速度起来后,由于高底盘重心高而易发生翻车(真的那么容易翻车么?真的!),而如果没有‘头部气帘’那就得很受伤。轿车如果不系安全带发生车祸,会给人带来直接的撞击伤害,SUV如果不系安全带,除了直接的撞击伤害还得承受由于翻车造成的翻滚、抛离伤害。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VSA等)不是神,但为了防止翻车,只要是没有车身稳定的SUV都不买。

底盘高,通过性能比轿车好,但绝对不要妄图去越野。安全驾驶的主要因素是人,越野安全的主要因素可不是仅仅是人,驾驶者的勇气、胆量也得建立在‘利器’的基础上,真正的越野车需要大梁底盘,全时四驱,差速锁,特性悬挂和轮胎等专有装备。越野车是非承载车身,而城市SUV只是承载式车身,需要用车身去承受颠簸的力量,一旦车身发生变形,可是修都修不了的(你把一个‘笔直’的铁条掰弯,你能再掰得笔直么?就算你能,那铁框呢?立体铁框呢?)。越野车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是别坏半路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通常来说SUV的生产线平台比同价位轿车低一个级别,SUV给厂家带来了更大的利润。比如日产的天籁和奇骏,假如说厂家卖一台天籁能赚1万块钱,而卖一台奇骏就能赚1.5万或2万。SUV相比轿车来说更重、轮胎更宽大(降低翻车的系数),更高的车身,带来了更大的风阻系数,风噪也大,这些都带来了更高的油耗。

· 还有一种车叫旅行车,也有叫它长尾箱掀背车、休旅车的,能装很多东西,在欧洲特流行,因为欧洲人也乐意溜达,但他们路好,不需要SUV(高底盘掀背车)的高底盘,而且他们更需要车子有一定的运动性。

· MPV(Multi 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厢式旅行车,保姆车,明星片场探班车。可以坐7-8个人的小客车,集轿车、旅行车、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体,多用于商务接待,全家出行。

7座车是7座MPV好呢、还是7座SUV好呢?既然想坐7个人就MPV。7座的SUV是实在不行了再坐第三排,还得是短途。既想坐7个人又想轻度越野的就选SUV。

· 两厢车在城市里开的好处是灵活、容易停车。小车灵活,车身短,转弯半径小,挑个头,停个车都相对容易。

越大的城市停车越闹心。大城市停车的费用往往比汽油费更高,比保险费更高!京上广杭深等城市还限号!有了车确实可以提高生活的质量,但在大城市的用车负担实在是让人想骂娘。

· 敞篷车?天朝大雾啊!

北京的雾霾总是赖汽车,还是官方的,怎么不说河北的钢铁产业呢?中国是世界第一钢产量大国,仅河北一省的钢产量就比世界第二的日本还多,中国的煤炭消耗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消耗总和还多,中国绝大部分的电能是由煤电厂生产,所谓的纯电车确实不烧油,烧煤!就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还给电动车厂商补贴,总觉得自己可高明了,而愚蠢的行为却让老百姓卖单。兴,百姓苦!

低端的敞篷车比同款硬顶车要重不少,操控和燃油经济性都差一些,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车辆安全性达到硬顶版车型的程度,而加强了车身刚性,高端的碳纤维浴缸式车身没这问题。

· 手工制造的汽车不是因为情怀、不是因为高质量,是因为现代化的生产线太贵。

质量、维护、配件

· 汽车质量是大问题,想知道哪个车有质量问题,可以到‘车质网’查询。不要买新上市的车型,至少等上市半年、一年后,让有可能暴露的问题冒冒泡,价格上还能便宜些。论坛也可以逛逛,只是你需要有很稳健的知识功底,否则容易被‘黑’和‘托’忽悠。还有一些恶心人的媒体节目,比如“小强实验室”。

一些车企的总体质量好,不是说他的车就不会坏,而是相对于其他车企或车型来说,故障率更低。一些车企的总体质量差,不是说他的车就必会坏,而是相对于其他车企或车型来说,故障率更高。 买了相对可靠品牌的车仍然出故障那是你点背;买了相对不可靠品牌的车却没有出过什么故障那是你点高。

有的车使用1年2年就有问题,比如福克斯刚上市的时候没人知道它的双离合是屎,美国的双离合比大众更差劲,翼虎刚上市的时候没人知道它断转向轴,长安集团装配水平确实很一般。速腾刚上市的时候没人知道它断后梁,为节省成本而砸自己的脚,途观刚上市的时候没人知道它使劲烧机油、还自焚(涡轮前置于缸体,碰撞易引起燃烧,设计缺陷),买完了的也没啥,不一定都有问题,且要相信大众集团的企业责任心。

什么配件质量好?就是这个配件不只自己的品牌在用,竞争对手也在用。

有的车会在使用几年之后,行车品质和质量有明显下降,甚至4、5年就大修发动机、变速箱等特大的故障。但是你如果用不到5年就换车,那就不太需要考虑质量问题了,再或是土豪,你就是钱多,别说修了,白扔了都不眨眼,那你就……估计这样的土豪也不会有时间看我的文章。

什么车质量可靠性时间长呢?参见美国《消费者报告》。

· 买车不仅仅是购买时的花费,也要考虑后期油耗保养维修配件等。

比如你本来想买个20万的中级车(雅阁),结果为了面子,一使劲买了个30万的豪华车(宝马3),除了你买车时多花的车价、保险、税费之外,以后你每次维护保养、维修配件等都比雅阁要高出很多。比如雅阁小保养得400,宝马3得1000,雅阁换个轮圈得500,宝马换个得2000,另外宝马全系都配备防爆轮胎,爆胎的事确实不用担心了,后备箱也更宽敞了,但防爆轮胎胎壁特别厚硬,再加上中国的路况不好,通常用两三年轮圈就瓢,比使用普通轮胎瓢的几率大十多倍,你就得换轮圈。宝马的车很多都是轮胎‘外八字脚’,这有利于过弯的稳定性,对性能的提升很好,但是这大大缩短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宝马的官方指定轮胎都是带星的,4S店外面买不到,宝马你都开了,你还能对付自己用个非认证轮胎么?不能对付!那掏钱吧!(从这点可以看出来,如果一个宝马车的轮胎没有星,就说明车主是个表面很有钱的人)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好奇的人可以在京东淘宝搜索一下奔驰的雨刷多少钱,再看看帕萨特的多少钱?上面说了一堆还只是耗材,别的大件呢?奥迪有‘灯厂’的绰号,他那LED大灯坏了还不能修,宝马的天使眼也是,换一个至少得5位数。再有那乱停车的货,划漆砸玻璃能几个钱,直接砸他大灯(啊!我被YYP附体了,这不是我说的)。还有就是涡轮机,更多的零件,更高负荷的工况,保养、维修的花费也比自吸高!

· 好的轮胎要比全时四驱更有性价比。

汽车真正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只有大概四个巴掌那么大,夏利和法拉利都是四个轮子,巴掌大小不一样、材料有差别罢了。如果想对自己的车进行改装不妨先研究研究换个轮胎,花钱不多提升却不小。越宽、越是性能的轮胎越费油。

这车有ESP,厂家厚道啊!厚道的同时你要看看他是不是给你配了4个韩泰、锦湖之类的低端、甚至劣质轮胎,再牛逼的电子设备也需要好轮胎抓地(提车的同时就换胎吧)。

不要迷信甚至依赖各种听起来很牛的电子安全设备,这些设备的实用范围也是有限度的,速度快了都白扯。

· 能不能指名道姓的推荐几个车?……好吧!

· 从有汽车开始算,这些车都不差:

丰田卡罗拉 历经11代车型,累计销售4000万辆

福特F皮卡 历经13代车型,累计销售3390万辆

大众高尔夫 历经6代车型, 累计销售2500万辆

大众甲壳虫 历经3代车型, 累计销售2230万辆

本田思域 历经10代车型,累计销售2000万辆

· 2015年全球销量排名前10车型:

1、丰田卡罗拉、2、大众高尔夫、3、福特F150(皮卡)、福特福克斯、丰田凯美瑞、现代伊兰特、大众POLO、本田CR-V、雪佛兰S……、丰田RAV4、五菱宏光

· 稳妥无脑的选择,30万以下丰田(更多考虑质量),30万以上奔驰(更多考虑面子)。

谈价

· 买车切勿冲动,多走多看多比较,耐心。

· 和销售员的大战!

任何加价的车都不买,包括捆绑装饰,捆绑保险等各种不合理销售合同,不管是多好的车,不管是多热门的车,就不能惯着。

能试驾尽量试驾,自己感受一下,‘瘸没瘸,走两步’。但是千万小心,别把人家的车撞了。

销售往往跟你说有活动优惠啊什么的,过几天就没了。我告诉你吧,不可能!8月的车一定不比7月贵,9月的车一定不比8月贵,且很有可能会再降价呢。保持车价不变有可能,涨价?吹牛逼吧!

通常来说销售的服务态度都挺好,因为他们有‘任务’,多卖车还能有奖励什么的,但有可能买卖双方也会起争执,一个巴掌拍不响,孰对孰错我不能道德绑架,但是那些在你还没买车时就态度不咋地(甚至牛逼闪电的)的店面,你也别指望以后车子有什么毛病需要维修时,他们能有更好的态度,良好的服务是必须的!

大规模的车展,是买车的好时候,优惠幅度往往更多些!厂家和经销商也希望通过车展卖出更多的车。

车好不好,不是销售人员决定的,是制造商的生产工艺,是厂家工程师的设计,有的设计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有的设计是技术不足的折中,有的设计就是为了省钱。销售会为了卖车而胡编乱造,千万别相信那能把你忽悠瘸了的嘴。还有就是销售员跟你张口闭口话‘安全’,就是在吓唬你,所有的大品牌汽车都是经过安全碰撞测试的,都是成绩良好甚至优秀的车,安全性不需要担心,记住,是所有的大品牌车,详情见美国IIHS碰撞试验报告。再说了,驾驶安全在人!所以千万别被销售以‘安全’为借口而忽悠了你。而那些张口闭口安全的人往往是开车不系安全带的人。下面举几个让人恶心的销售用语的例子:

方向盘没有四向调节是为顾家的好男人设计的(高啊!实在是高!心理学啊!实际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就这一条我提车名字,大众桑塔纳,有很多低端车都没有四向调节,但是只有大众能想出如此出色的销售术语,牛逼带闪电!不服不行!),顾家好男人就活该受罪啊?

只有主驾驶有车窗一键升降是为了电路安全(为了省钱)

车窗玻璃薄而隔音不好是轻量化设计(是为了省钱)

后备箱支撑杆是弹簧铁丝是为了拉低售价(这倒是真的,省了钱也得美化着说是为了消费者好)

4AT技术特别成熟,既平顺又省油(你要是问他,你们家的4AT比你们家的6AT还平顺还省油么?他肯定没词。说白了还是为了降低成本,降低售价,抢占市场)

雨刷在不点火的状态下不能抬起,被前机盖卡住了,是为了降低风阻系数(降低个屁,造型设计师和总装设计师有冲突)

不点火时‘双闪’应急灯不能打开是为了电路安全,还有的汽车熄火后竟然能把成人锁在车里,就连喇叭都按不响,求救都不行,国内就发生过一个成年男子被锁车里热死了(就是设计师没长脑袋)

后座中间的隆起很高是为了车身车架安全(四驱或后驱的车隆起是为了驱动轴的通过,前驱车也高就是为了省得再造一条车体的流水线,或是和别的车共用冲压和焊接流水线,现代化的生产线特别贵)

车费油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有足够的动力而保证安全(别人的动力也不差,还是你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落后)

别人的车门玻璃框是焊接的,影响安全(你们家CC车门玻璃还没框呢)

双离合变速箱是时代的潮头(是因缺少生产优秀AT箱技术而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为了省钱,双离合箱比AT箱成本低很多)

德国人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而最早来到中国合资建厂(因为70、80年代他们在美国市场失去了太多太多)。青岛下水道还有个油布包(纯扯蛋,屁吧!德国修建的下水系统不到整个青岛下水系统的3%,另外这个德国殖民青岛的事一般不和关心中国经济的谣言一起说。)希特勒还早年接受过一对中国夫妇的救济(真能扯)。

想要不被销售忽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你比他懂得更多的知识。实在来不及学习的,就带个相对明白点的朋友一起去!

‘找熟人’可以啊!但一定是你已经和销售员+销售经理‘大战’300回合之后再找,防范被 ‘杀熟’。

二手车

· 怎么买卖二手车?二手车商,找尽量大而全的店会好些;网络二手车网站(如人人车);熟人私下交易(发朋友圈,让人转发);厂家(4S店)认证二手车,或是直接置换新车。

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不健全,所以只有知根知底二手车可以买,卖就随你便了。但是买之前也得到车质网查查质量问题。比如断梁的速腾,漏油的福克斯,自焚的途观,就算你不在乎这些个缺陷,也能凭这个砍砍价!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这个车不打算长期使用,买新车的时候也要关注几年后可能的二手残值价格,别亏太多。只要新车不怎么掉价,二手车就会很保值。

· 二手车如何评估?

查事故,看发动机盖、车架有没有修复痕迹,螺丝是否被动过,通过车漆厚度和均匀程度看是否补漆、拼接(有专业的仪器);

查泡水,看车厢内部金属锈蚀情况,地毯是否霉变,看座椅导轨有无水泥等痕迹;

查火烧,看烟熏痕迹;

查里程表,看轮胎新旧程度,刹车皮磨损程度,方向盘以及内室磨损程度,都是否与里程匹配。

查动力系统,看发动机运转平顺如何、有无异响,变速箱原地换挡有无顿挫,D挡下原地憋转数攀升是否顺畅(看液力变矩器的状态),等等。最好还是开两圈,仔细品一品。

查保险公司的保险记录。

查4S的保养记录。

很多旧车并不是二手车,很可能是三手车、四手车……

很麻烦是不是?我也觉得麻烦,找个明白的‘行内人’帮你弄,找不到或不靠谱就不买。

用车

· 有些4s会在卖车时,包办一些东西,交款之前谈好,免生口角。别忘了要合格证(没有不能落车籍)。

购车除了车价之外,还得缴税,交完税才能办车照。购置税率是8.547%,比如你的车价格是10万整,那你得交8547元的税。最近出台了一个政策,排量在1.6升(包括1.6升)以下的小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还有车船税,还有办理车照的各种费用,你才能得到车牌。车牌号在二、三线城市不是难事,一线那几个城市就拼命吧!

保险,分为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强险不用说,一分你也免不了。商业险建议保车损、三者、不计免赔这三个。

· 新车到手后,第一时间做什么事情呢?

看说明书!详细的看!详细的看!详细的看!重要的事情说3遍!关键知识点还得记住,别忘了。(我以下说的都是我的个人经验,如果和你说明书上写的有出入,建议以说明书为准!)以后没事了就翻翻说明书,总能发现一些有用的知识。

说明书上写的大部分都是对的,但也不全对,有些厂商会故意混淆一些事情,要辨伪存真可就需要深厚的知识功底了。厂家还敢作假?就没人管么?哎!就没人管,你咋地吧?

· 新车买来后都需要置办点什么呢?有的4S送这送那,不用他们送,最好能折现金,自己买,不让折现就拿着吧。

必须有的:汽车脚垫、后备箱垫、门拉手防划贴、逃生锤、玻璃水

可以有:行车记录仪、车座套(垫)、车毛刷子(掸子)、防炫目眼镜、晴雨挡、夏季遮阳挡、冬季除霜铲、手电筒

安装车座套或一些摆设,不能遮挡安全气囊(气囊在哪?看说明书!)。不要在车内后视镜上挂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碰撞时,那些东西就是凶器。

· 新车不需要刻意去磨合,别开太猛就行,在第一次保养前稳当的开!千万别去拉转数,有害无溢,要是不拉高速就得用脑袋撞墙的人,那就撞吧;

冷车不需要原地热车。原地热车时,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会造成积碳,变速箱原地工作时‘不变速’,当然也得不到充分润滑。所以冷车时,在初段1-3公里左右别开太猛(3000转以下)就行。要是不原地热车就得疯的人,你就热一分钟,天冷就再热一分钟。

· 玻璃起雾用外循环,嫌车里不够凉快或是不够热乎用内循环,夏天开空调(AC),冬天不用开,每隔1个月开一会AC,让它也跑跑,别锈到了。

车速在90迈以上开空调更省油,车速在90迈以内开窗户更省油,窗口开的大小也有影响。

浅色的车比深色的车更显眼,更耐脏(灰、雨点圈)。

· 胎压不能过高、更不能过低,按照说明书的气压要求最好,有心情的人可以买个胎压检测器(几十块钱),觉得不正常就测测。跑长途之前最好检查一下四个轮胎,轮胎缝里的石子都扣扣,高速行驶时爆胎可不是玩的。我是自己找人用大螺丝刀改做了一个类似小小炉钩子的工具,专门扣石子用,当然也可以淘宝。我还给车配了一个镊子,专门夹掉在汽车缝隙里的树叶等杂物。跑偏做四轮定位,行驶发抖做动平衡。

· 不管是新手,还是老司机,都建议在开车之前对车辆进行大致的检查。检查车身状态,看看轮子有没有瘪,车身有没有被刮被撞,特别是前后车牌有没有被遮挡,12分哦!检查车辆停放周围的环境,怎么挪车更好,有没有小朋友啊,有没有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啊;检查车辆的仪表盘,别故障灯都亮了你还嗷嗷开呢!别拉着手刹还跑高速呢!

汽车开动之前,按一下喇叭。

· 4S保养时,按照汽车说明书上的保养项目进行,多余的、店家推荐的不用做。

机油有润滑、冷却、密闭、清洁等作用。机油标号。“SN 5W-40” 这其中N是机油的质量,按照字母顺序越靠后越好(N>M);‘5’是抗低温机油流动性(冰点),数值越低抗性越好;‘40’是机油粘度,越大越粘越抗高温,工况温度越高的发动机需要越高的数值。

越稀的机油密闭性越差,越粘稠的机油越费汽油,标号越高的清洁性越好些,越宽泛的区间适应性越强,但也越贵、越不精。你的车用什么标号的机油好呢?没有最好的,只有更适合的,简单的做法是4S店用什么你就用什么。最稳妥的保养也是到4S去做。

机油多长时间更换?里程开得多的车,5000-10000公里更换一次,半年都没开到5000公里的,就每半年更换一次。推荐这样做,不这样做也可以,因为每个汽车的行驶工况并不相同,在上海尘少潮湿,在北京雾霾干燥,在哈尔滨寒冷,在三亚炎热,等等 等等都不尽相同,其中主要看的是气缸的转数,活塞工作了多少次。

在一个保养周期内需要再添加机油,就是烧机油,就是破比发动机。

· 3年质保期过了以后,可以自己到外面的店保养,能省不少钱,但要确保机油的来源。不懂的就还在4s保养吧,花钱省心。有一些汽车媒体(新车评网)代卖机油,是在用他们的信誉担保,我个人觉得挺靠谱的。

一些人说:“他换了个超级贵的机油,那感觉就不一样,发动机声音也好了,也省油了,吃饭也不噎了,拉屎也顺畅了”,全都是自我主观感觉。贵的正品机油一定比便宜的好,但好到什么程度,别臆测。机油运转时是怎样的状态,4s店测不出来,厂家都测不出来,听声?听震动?都是不科学的做法,只能根据长时间使用后,看缸体内部的各个部位是否有异常才能判定。

普通品牌的机油就行,普通的去污蜡就行,普通的雨刮就行,普通国产的各种滤芯就行,车是你的工具,你也可以用一些相对好的维护产品,就当车是朋友,但别当它是爹!

空气滤芯、空调滤芯、雨刷可以自己在淘宝购买后自己安装,很便宜,很简单。不要用气枪吹滤芯,孔隙会被吹大,伤发动机、伤肺,觉得脏了就换,能忍就简单磕打磕打灰儿。

· 车辆标定能加93#的油就别犯贱加97#,没鸡巴毛用,又不是赛车争那几秒钟的成绩。不放心油品就在两桶油加(中石油、中石化),能相对靠谱一点,有些文章说中石化的油比中石油好,还这个那个的,我想说:拿出证据行么?大城市还有一些外国品牌的加油店,心理上相对更靠谱些。

只能加97#油?精贵的发动机(保养还必须全合成)。中国的汽油质量差,柴油更差,但不是只有中国的差,很多别的国家也差,如果一个汽车生产商不能根据汽车销售地的实际情况,对发动机、油汽分离器、催化器等设备进行调试,那就是摆明了的扯蛋。

各种燃油宝,没啥大用!我要是说它一丁点用也没有,可能还冤枉它,那就算它有一丁点用吧!一些汽车厂家要求保养时必加的添加剂,还真是得加。

· 车辆长期在市区行驶,会让人觉得很肉,那就去郊外撒撒欢吧,不是高速度,而是高转数,持续3、5分钟就行,很大程度上能烧烧积碳。会让人觉得这车跑‘开’了,动力轻快。长期是多长啊?大概三月吧!

· 自动变速箱D挡能走天下么?能,但是既然有了更多的功能可用,为什么不用呢!

一些新出厂汽车的变速箱有了很多模式的选择,比如经济模式、运动模式、赛车模式等等,给予驾驶者更多的选择,如果你的车有,不妨多试试。

D挡下面的档位为低速档,就是把档位人为的锁止在某个低档位而不能升档。作用是在长下坡或陡下坡路段行驶时,控制车速的增加,减少刹车的长时间制动干预而产生的刹车衰减。也可用于越野时低档大扭力过障碍。

不管什么变速箱,行驶时都不要挂空挡溜,危险,费变速箱。最近听说保时捷发明一种变速箱,可以空挡滑行,而且鼓励驾驶者那样做,但他的变速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这样做的,黑科技啊。

自动挡车的停车操作顺序:

平地停车时,脚刹停定》挂N挡》松脚刹》拉手刹》挂P挡;

有坡停车时,脚刹停定》挂N挡》拉手刹》松脚刹》挂P挡。

P为驻车挡,除了动力的切断外,还有锁止车辆的作用,将手刹在P挡之前锁止汽车,对变速箱有保护作用,也能避免启车时偶尔出现的,从P挡摘出来的卡顿(咣当一声)。总之就是用手刹减轻变速箱的驻车压力。建议这样做,你认为多余就忽略,更高级些的车已经装配了电子驻车,也忽略。

· 铁轮毂比铝轮毂重,费油!确实,但你铁换铝的钱够你费20年的油了!还有就是铁轮毂不美观。鼓刹的刹车力度高于盘刹,大货车都是鼓刹,只是热衰减不好,但个人用车很难遇到能把鼓刹车给磨衰减了的时候,功能性完全不用担心,还有就是鼓刹也不美观。

· 北方的冬季必须、必须、必须换雪地轮胎,你自己也带个手套。仅就冰雪路面的安全驾驶来说:雪地胎>四驱>前驱>后驱,所以最好就是雪胎+四驱。即使你有雪地胎,在雪地、冰地开车也尽量慢一些,柔和的操作,提前预判,小心加小心。晚上停车时没有暖车库的,在车前玻璃上盖一层布,防止冻霜。

· 车和媳妇都不外借,特别是开车出远门。果断,别不好意思。

· 改装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弥补不足,二是彰显个性。但任何的改装,包括更改轮胎的尺寸这样最小的改装,都一定会改变汽车的出厂设定。汽车是个很复杂的商品,由很多的因素组合设定而成,单独改变任何其一,一定会破坏平衡,就像木桶原理,最能装水的木桶是各个木片的长短最均衡的一个。所以,千万别觉得汽车厂商花了几千万、几亿的研发资金没有你拍拍脑袋的想法强。在没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改装技工配合、先进的仪器调试之前不要乱改。

· 不要轻易换车,虚荣要不得,再怎么费的车也比你换了省(土豪除外)。

我的车宛如我的第二个家(私人空间)或是家人,他陪我一起历经寒暑、遮风避雨;他陪我一起排着车队上班;他陪我一起等妻子下班;他陪我一起自驾游玩、放松欢笑;他陪我一起接刚出生的女儿回家;他陪我一起带父母去看病……

汽车只是个无情的机器,但会与你一同留下生活的足迹。

收藏

2016-08-24

0

你轻轻一赞
是我大大的动力

我关注的部落

登录关注部落,才有更多签到。请先登录